科学家成功让小白鼠处于假死状态,有助于未来人类长期太空旅行
据外媒报道,诸如老鼠、鸟等一些动物能够通过降低体温和减少新陈代谢来保存能量并由此进入一种类似睡眠的状态--蛰伏。现在研究人员已经确定了触发这种状态的脑细胞。研究小组甚至还在老鼠身上也能做到这一点--而我们知道老鼠通常根本不会这样做,这表明这种“假死”状态最终可能也会出现在人类身上。
蛰伏似乎是动物在食物缺乏时进化而来的一种生存策略,它能使动物在寒冷的夜晚乃至整个冬天都睡个不停从而不会浪费太多的能量来保持体温。当然,这使得它们能生存到气候再次变暖,此时食物又开始变得更加充足。
科学家们曾考虑过诱导人类进入这种状态以减少进入太空之后并要长途跋涉所需的资源和空间。现在,哈佛大学和日本筑波大学的研究人员可能已经在这方面取得了进展。
该研究小组首先研究了老鼠在蛰伏状态下如何调节体温。他们确定了下丘脑中的一组神经元是这一生物学举动的幕后主使,另外他们还将其并命名为静默诱导神经元(quiescence-inducing neurons,以下简称Q神经元)。
接下来,研究人员测试这些神经元是否可以被控制。他们发现可以根据需要使用光信号或化学分子来激活它们,这样做可以让小鼠进入蛰伏状态并持续48小时以上。这是老鼠自然处于蛰伏状态的时间的两倍多。
反之亦然,当研究人员阻止Q神经元的活动时,老鼠就无法进入蛰伏状态。
研究小组证实,延长的睡眠时间对老鼠没有伤害。醒来后,它们的行为也没有被发现有任何变化,组织或器官也没有受到损伤。
不过对于研究人员来说,真正的测试是是否能在正常情况下让不怎么会去蛰伏的动物诱导这种状态。为了达到这个目的,研究人员在老鼠身上刺激同样的神经元,果然,它们也进入了类似蛰伏的状态。
研究小组说,这一发现表明Q神经元回路在一系列哺乳动物中是保守的,即使是那些没有自然进入冬眠或麻木状态的哺乳动物也是如此,这可能包括人类--尽管到目前为止还不知道人类是否拥有这种基因。
不过,研究人员说,如果这是可能的,诱导这种假死可能会对长时间的太空航行、保存供移植的器官以及在心脏病发作等事件后最小化组织损伤起到作用。(cnBeta)
- 标签:自制内衣收纳盒
- 编辑:马拉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