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资平板销售额迅速超越 国内企业呼吁出新政
外资平板销售份额迅速超越国产品牌,平板扶持政策仍然缺位
国内企业呼吁平板新政
中新浙江网3月21日电 “北京国美中外平板的销售额比例已经成为1:9”,“一级市场外资平板销售额超过70%”,“顺电、沃尔玛山姆店封杀国产平板”,从去年年底开始,此类统计数据和事件开始不断出现,继国产手机沦陷后,国产平板也开始陷入了行业性生存危机中。
包括TCL、长虹、创维等企业接受记者采访时认为,产业政策对构建国内平板产业链条至关重要。不过,也有渠道商指出,这种悲观的情绪不适宜蔓延,国产品牌失利的源头并不在于渠道的支持力度减弱,经历了行业洗礼的彩电企业,应该主张完全的市场化竞争。
国产平板面临渠道危机
从平板电视开始放量的2004年开始,国产品牌连续两年大幅度降价,以及深受上游液晶屏跌价损失的国产平板很快就付出了亏损的代价,也就逐渐丧失了操纵行业价格杠杆的能力,外资平板则依靠对上游核心部件的价格控制和技术封锁,采取“后发制人”的战术从2005年10月开始了持续的价格战,这使得2007年外资品牌在全国范围内已经与国产品牌平分江山,而一些中心城市,外资的全面超越已经是不争的事实。
有彩电企业认为,国产品牌的节节败退与苏宁、国美等渠道商的支持力度变弱有很大关系。据悉,索尼、三星到2006年已经成为了国美和苏宁的前五大供应商,外资平板整体而言在国美、苏宁的市场占有率也提高到60%左右。在深圳,顺电更是将所有的国产平板都“逐出”自己的卖场。随着渠道商的扩张加速,向三四级市场渗透,外资品牌不断挤压着国产平板的“自留地”。
更有消息透露,外资品牌吸取了CRT时代因为固守高端价格而丧失市场份额的渠道政策教训,开始通过挖角中国公司销售人员、给卖场更高的返利等中国企业惯用的方式来迅速实现本地化。
此外,也有观点认为,国家有关部门的财政、关税政策也对国产平板的快速壮大极为不利。记者了解到,国家发改委、信息产业部等有关部门当初为了迅速建立起国内的平板显示产业,曾经从2003年开始对液晶屏上游部件以及生产设备的进口实施免税政策,同时对国外液晶屏进口征收不到3%的关税。这就导致掌控了平板上游生产链的外资巨头攫取了产业的大部分利润。
企业呼吁政策扶持
TCL多媒体副总裁、中国业务中心总经理韩青认为,从制造成本优势、庞大的人力资源和巨大的国内市场需求来看,中国绝对比日本和韩国更具备成为全球消费电子产业基地的可能,这需要政府和企业共同努力。
长虹多媒体产业群董事长郭德轩认为,日本和韩国企业的产品在彼此的零售渠道相互不能进入,政府可以结合中国的国情,要求零售商给予本土品牌更多支持;同时,出台相应的法规政策,限制渠道之间的恶性竞争,规范渠道的发展秩序。
市场调查机构Displaysearch深圳代表处市场总监张兵也认为,欧盟对液晶屏征收14%的关税,但国内仅征收3%的关税,这一政策导致国外液晶屏供应商无须到中国投资就可以获得很好的收益。分析人士认为,由于这一原因,也导致液晶前端技术转移过程中,屏生产企业不急于进行高新技术转移,从而不利于国内整个产业链的形成。
而苏宁电器副总裁金明则认为,相比外资企业,国产品牌在灵活性、服务能力、市场广度上更有优势,应该有实力与外资进行持久的竞争。同时,他强调,对于商家而言,不会有意偏向于合资品牌或国产品牌,“主张完全的市场化竞争”。
-他山之石
日韩渠道“排外”力扶本土品牌
在欧盟14%的关税政策实施后,包括三星、LG-飞利浦在内的很多液晶屏供应商都开始将液晶模组甚至液晶屏的生产搬移到东欧等国。记者了解到,日本和韩国的主流渠道都主推本国品牌,排斥外来品牌,2007年11月,三星电子宣布由于利润微薄,将暂时退出日本消费电子市场,在此之前三星在日本的销售额曾达到90亿美元,如今在日本的小岛、山本电器等卖场基本上看不到三星、LG的身影,而在韩国的卖场也基本上没有索尼等日本品牌。(来源:南方都市报黄汉英)
- 标签:
- 编辑:马拉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