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大学发明国际领先的基因"逃跑"控制技术
中新浙江网3月20日电 (记者章苒)浙江大学农学院19日宣布,该校一项可以有效预防转基因农作物在种植过程中发生基因"逃跑"的技术日前申请了国内和国际专利。专家认为,这项技术在国际上处于领先水平,为转基因农业的产业化解除了后顾之忧。
课题负责人、国家自然科学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浙江大学教授沈志成介绍说,这种方法通过基因工程手段,使植物失去对一种常规除草剂的抗性,经过这种方法获得的转基因水稻,即使混杂在常规水稻中,也可以在使用苯达松这种除草剂时简单快捷地全部发现并消灭。沈志成说,目前试验已经在水稻和玉米中获得成功,应用同样的原理,这一技术应该可以应用到其他谷类农作物上。
专家评价浙江大学的这种技术使转基因农作物的控制和隔离产生了根本性的进步。美国农作物转基因公司艾森尼克有限公司负责研究的副总裁尼克-达克博士在接受记者电子邮件采访时表示:"利用这个技术就能够使运用于工业、能源和医药的转基因农作物在控制下生长并且与其他用途的农作物安全隔离。"
中国水稻研究所前副所长水稻专家张志涛说,为转基因农作物戴上"紧箍咒",使其受人类控制,避免种植过程中发生基因逃逸从而对环境形成"基因污染",解决了全世界转基因农业在产业化过程中面临的一个难题。
据了解,过去十年中有报道的基因逃逸事件就有10多起。2002年9月美国普罗德基因(Prodigene)公司在爱荷华州的转基因人胰岛素玉米污染了周围的农田。2006年,美国出口大米种植田因混入拜耳公司尚未通过审批的转基因水稻,使美国每年10亿美元的大米出口市场受到严重影响。
专家指出,因为缺少必要的安全控制手段,严重影响了作为生物反应器的转基因农业的产业化。根据测算,如果利用农作物作为生物反应器这一项转基因农业现在得于产业化,到2020年可能将超出传统农业的总产值。(完)
- 标签:
- 编辑:马拉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