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塑令”前浙企忙转型:有的停产 有的转行
中新浙江网3月4日电 出门拎塑料袋装东西,购物用塑料袋,装垃圾用塑料袋……塑料袋如今已渗透到老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但这个习惯,将因为年前国务院的一纸通知而改变:自6月1日起,全国范围内禁止生产、销售、使用超薄塑料购物袋,所有超市、商场、集贸市场等商品零售场所必须对塑料购物袋明码标价,不得无偿提供或将塑料购物袋价款隐含在商品总价内合并收取。
随着“限塑令”大限即将临近,商家都准备好了么?生产企业如何化解“限塑令”?采访中了解到,掉头转向成为大多浙江塑料袋企业首选,无纺布、尼龙布等环保袋以及可降解的包装品,成为浙商的投资新宠。
拿什么替代塑料袋超市发动员工想点子
收银员熟练地刷商品条码,装袋,顾客付完钱后方便地拿起分类装好的塑料袋离开,这是市民们都熟悉的一幕。“平均每一名顾客要带走2~3个塑料袋。”一家大型超市的负责人曾做过初步的统计,他们最近三个月内的购物袋至少用了70万个。
“市民采购的生鲜、零食、日用品等都要分类袋装,塑料袋很难省下来。”杭州联华华商集团相关负责人说,按照塑料袋7分钱一只计算,他们全年花这上面的成本就要好几百万元。
“杭州客人多年来习惯免费索取塑料袋,如果每个塑料袋都要收费,在短时期内必然会引起客人的不满。”杭州一家超市负责人说,这段时间他们都正积极研究方案,并发动超市全体员工想金点子。
事实上,去年世纪联华、华润万家曾免费发放过环保布袋,但重复使用环保布袋的市民还不多。“如果把水产品之类的装在布袋里,回去还要再清洗,太麻烦了。”胜利新村的章大妈抱怨道。目前杭州几家菜场都在推行可降解塑料袋,成本要比不可降解袋贵近两成,费用由市场和经营户共同承担。“在农贸市场禁止免费提供塑料袋的难度比较大,毕竟菜场里相差一两毛消费者都是比较敏感的。”古荡菜场相关人士认为:“有偿使用”能减轻市场与经营者负担,但要把这笔成本转嫁到“马大嫂”头上,还需要好好研究一番。
不做袋子做雨衣塑企面临转型
距离“限塑令”尚有2个多月的时间,浙江临海前进塑料薄膜厂已宣布停止生产塑料袋。不过,台州这家塑料龙头企业并没有全面停产,而是将主攻的方向放在生产各类雨衣及其他塑料薄膜包装印刷产品上。
“公司已停掉塑料袋的生产线,把精力放到其他产品上去。”该公司销售部范女士表示,“限塑令”确实给塑料袋的销售带来较大负面影响,再加上原材料涨价等因素,他们迅速作出决定。
“限塑令”明确规定,厚度小于0.025毫米的超薄塑料购物袋将被禁止生产和使用,这部分生产企业的产品将被列入淘汰类产品目录,销路受阻。据业内人士估计,“限塑令”正式实施后,估计有一半左右的生产企业,尤其是小企业将面临转产或关闭。
与临海前进塑料薄膜厂一样,在“限塑令”重压之下,浙江越来越多的非环保塑料袋企业已经开始转型。一位业内人士告诉记者,在转型过程中,有的公司选择调头主攻公司其他产品,而产品单一的企业则直接上马可降解包装品。
招人办厂无纺布等成投资新宠
与一些塑料生产企业的忧心忡忡不同,面对“限塑令”,浙江一些企业这是一次产业升级的良机。
目前,浙江新大印刷公司已经在着手停产塑料袋项目,下半年上马无纺布环保袋。通过产业升级,增强公司产品开拓市场的竞争力。相比之下,苍南新东方旅游用品有限公司的魄力显得更大。据该公司负责人透露,为了抢占环保袋市场制高点,公司决定增加100多台无纺布购物袋生产设备,并扩招100多名员工。预计今年公司产值将提高3倍左右,增加7000多万元。
更多的温州企业争先恐后进入环保袋行业。从去年底起,温州苍南龙港当地的无纺布生产企业数量由原先的两三家增加到如今的10多家。“‘限塑令’对家庭作坊的冲击肯定比较大,存在行业洗牌可能;但对上规模企业和环保袋生产企业来说,更多的是商机。”温州市印刷协会秘书长陈平勋认为。
据有关方面透露,我国可降解塑料包装品在未来市场需求量有望达200万吨,按每吨平均价2万元计算,那么全国市场将有400亿元巨大商机。不过,由于目前塑料袋有偿使用的具体管理办法尚未出台,国家标准也在制定中,还有不少塑料袋生产企业主仍抱着观望的态度。
- 标签:
- 编辑:马拉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