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民企 如何摆脱“国际竞争力缺失”之痛
中新浙江网11月19日电 六米日本产拉链的价钱,能买下一千米浙江产拉链售价三百二十九元的“芭比娃娃”,浙江企业代加工所得仅四元
昨天的省人民大会堂,是突如其来的冷空气也挡不住的“炽热”——第五届中国民营企业峰会在万众瞩目中拉开帷幕。和前四届峰会一样的是:如果你来就一定得早到,否则只能在门口或过道上站着听讲。民企峰会的吸引力由此可见一斑。而与往届峰会不一样的是:大会抛出的“创业·创新——全面提升民营企业国际竞争力”的话题,显得比以往任何一届都要沉重。
当我们说“2007是浙江民企发展的宽松好年”,中国《物权法》和《企业所得税法》相继出台,意味着民营经济发展的外部环境正在逐步好转的时候;当我们看到浙江民营经济给出的漂亮“成绩单”(前三季度,浙江民营经济生产总值为12984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4.7%,增幅同比提高0.8个百分点)的时候,峰会却让我们沉下心来,共同思考: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环境中,浙江民企究竟该如何生存,如何发展?
国际竞争力缺失
成浙江民企发展“拦路虎”
近几年,全球对华反倾销案子,浙江占到了一半以上。今年前三季度,全球对华反倾销案共53件,浙江就占到了32件。为什么?
“因为浙江先发,走在前列。”浙江省工商局局长郑宇民指出,浙江民企在国际上的先期贸易摩擦也随之浮出水面,比如杭州中策橡胶轮胎所谓的“质量缺陷”问题,明明是事故方安装失误,美国轮胎进口商却咬定是轮胎质量不行。后经调查表明,这是美方经销商为诉讼目的而进行的商业炒作。
专家指出,在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大潮下,任何一个企业在任何一个地方的生存活动都是国际竞争,都要接受世界一体化规则的考验。然而与贸易摩擦相伴的是民营企业的国际竞争力明显“先天不足”。一个直接的例子是:2006年,欧盟对原产于中国的皮鞋实施征收为期两年的16.5%的反倾销税,1200家涉案企业集体沉默,因为他们不知道告人家什么,不知道到哪里去告。
在新一轮创业创新中,国际竞争力缺失,是浙江民企必须要直面的问题。
四大策略让民企
国际化思路清晰
这样的对比显然让我们心情沉重:浙江是中国乃至世界最大的拉链产业基地,但日本吉田公司生产的YKK拉链一米能卖到15美元左右,而浙江生产的拉链一米只能卖到7角左右。也就是说,日本6米拉链的价钱,能买到浙江拉链1000米。
类似的例子还包括:美国的“芭比娃娃”在中国市场的售价为329元人民币,而国内代加工厂家每加工一件仅得加工费4元人民币;浙江高新技术出口的产品占所有出口产品的比例只有10%,而贸易强国高新技术产品的出口比重一般都在40%以上……
“中国制造之痛就在于,技术上没有自主权,标准上没有制定权,价格上没有控制权,分配上没有话语权,附加值上没有收获权。”郑宇民在一针见血指出问题的同时,还为在座的民营企业家们送上了民企国际化的四大策略,即连横策略、高端竞争策略、反客为主策略以及本土制衡策略。
所谓“连横”,就是要求浙江民企突破省域,在全国范围内配置资源,与各省的企业连成最广泛的经济联盟。告别低价竞争、薄利多销,参与世界核心技术的竞争,靠自主创新,则为“高端竞争”。
来自万向集团的例子也许能清晰表达第三个策略“反客为主”——万向集团收购了美国汽车零部件制造UAI公司21%股权,把外加工变成大股东,把客户变成战略联盟。这就是“我们是世界的工厂,世界也是我们的工厂”。而占领家门口也就是国内市场,以国内市场换国外市场,是为“本土制衡”。(夏海微沈雁吕律)
- 标签:
- 编辑:马拉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