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货创名牌卖好价解读浙江农民合作社创富秘密
中新浙江网11月6日电 一年四季都能吃到的西瓜、1欧元一个的杨梅、1块5毛钱一枚的鸡蛋……上月中旬,第五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上,浙江百余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带着自己的品牌产品亮相,让人们对浙江农民刮目相看。而之前,这种大型的农产品交易会只有大规模的农产品生产企业才有资格参加。
以前农民各自为政,种出来的农产品品质不稳定,量少,大买家不愿买,销售困难,农民纷纷弃田进城打工。近年来,一些同类农产品的生产经营者自愿结合,统一管理、统一销售,成为一种新的经济组织——农民专业合作社。“自从2004年,农民专业合作社可以正式申请工商登记注册以来,到今年6月底,已经有4608家农村合作社在工商登记,今年增加的速度尤其快。”浙江省农业厅经管处处长童日晖告诉记者,在一个合作社里,牵头人很重要,他们有的是农民,有的是农技人员,有的是龙头企业负责人……在浙江,农民出身的合作社负责人占到了一半以上,他们不仅在浙江发展农业,还把脚步迈向省外,甚至国外。“浙江农业应该改成浙江人农业了。”
绑成团的农民专业合作社竞争力大大增强,引进新技术、打造新品牌、研发新产品、拓宽新渠道。“以前一个人很难跟别人谈合作,现在规模大了,有后盾,加上产品好,人家都会主动找上门来的。”温岭箬横西瓜合作社理事长彭友达说。
如果光是团结起来种植销售,那也太小看浙江农民了。专业合作社的花头透着呢——除了养殖,建德市莲花禽蛋专业合作社还开发禽蛋深加工,增加产品的附加值;丽水碧源绿源长豇豆合作社建立了“万亩无公害长豇豆生产基地”,以“碧水绿源”商标和“山水牌长豇豆”品牌销售,迎合市场的“绿色”需求;浙江沿海地区很多青壮年劳动力都外出打工,剩下老弱病残,看准这个市场,植保合作社、测土施肥合作社、农机服务合作社等新兴农村服务业产生了。
一组数据或许能让我们感受到农民对品牌的重视:到2006年底,浙江有1658个合作社注册了商标,831个通过省级无公害农产品基地认证,442个被认定为国家无公害农产品,330个产品通过绿色认证,139个产品获得有机食品认证,144个产品获得浙江名牌产品称号……
有了技术、品牌保驾护航,农民的腰包也鼓起来了,平湖市金平湖西瓜合作社,通过开展测土配方施肥,土样经化验后由合作社提供专用肥料,西瓜糖度提高了1~1.5度,亩收入达到5000元,比原来增加了近一倍;建德西红花专业合作社,不光高价收购社员的西红花,还两次向社员每公斤返利1000元,仅这些,农民社员就增收近100万元。
“尽管合作社发展速度极快,但目前加入合作社的农户才20%,而且大部分规模还是太小。”童日晖说,成立农村专业合作社可以标准化生产,推广技术,保质保量提高产品附加值;对于农民来说,加入合作社最直接的好处是收入提高;对于社会来说,能降低生产成本,真正成为现代农业。长期与合作社接触中,童日晖认为领头人最重要,一个专业合作社能否发展,就看领头人的能力和眼光,从这点上说,一个合作社其实跟一家公司、企业差不多。
记者采访了几位浙江农村专业合作社的领头人,从他们创业过程中,我们发现,大片田野里原来有这么多财富等待挖掘。
商人可以走出去赚钱,农民可以走出去种瓜
1997年冬天,彭友达看到市场上的反季节西瓜卖得特别贵,就开始在大棚里种西瓜。但浙江冬季寒冷,初春也冷暖不定,大棚里种出来的西瓜瓤不红、产量不高,拿到市场上无人问津。
彭友达没有放弃。当他知道冬天浙江市场上的西瓜都是海南广东运过来的,茅塞顿开:商人可以走出去赚钱,农民为什么不能走出去种瓜?
一个人财力有限,彭友达招集了当地的西瓜种植大户,提议一起到广东搞试验田种西瓜。可惜,大家都不太理解他的想法,觉得安安分分种西瓜每年也能赚钱,试验田万一失败就血本无归。彭友达没有放弃,反复劝说5次后,终于说服11户西瓜种植大户参与进来。
1998年下半年,彭友达在广东省揭西县农村承包了185亩土地,带了温岭的35名种瓜能手南下。这一季,他们种的瓜北上销售,每亩收入1100元,去掉各种费用,利润不算太高,但总算获得了成功。
瓜种出来了,彭友达又遇到了新难题:没有自己的品牌,价格卖不高;标准难以统一,瓜的品质时好时坏。
一定要有自己的品牌!2002年,温岭市西瓜合作社注册了“玉麟”牌商标。彭友达聘请专家制定西瓜生产技术质量标准,统一西瓜种苗、统一栽培技术、统一病虫防治、统一果品标准。为了打响自己的品牌,原来只擅长种西瓜的彭友达先后到上海、杭州开新闻发布会,制作专题片,干起了宣传工作。“当初也是硬着头皮去做,既然已经上马,就勇敢地往前冲。”彭友达的努力没有白费,“玉麟”的声誉越来越响,省名牌产品、绿色农产品、著名商标等荣誉接踵而来。产品的销售也越来越顺畅,价格高出同类西瓜一倍仍然供不应求。
于是老彭又踏上了征程,带着合作社骨干,奔赴全国各地寻找土地种瓜,海南、广东、广西、江西、贵州、云南、四川、安徽,目前在国内已经布点了19个西瓜种植基地。国内土地贵,老彭又跑到了国外,“我考察了中国边境好几个国家,后来选中了缅甸,那里的土地人工都很便宜,土地又肥沃。”
那么多基地,管理压力一下子就上来了,老彭为此专门做了一张西瓜四季种植时间表:每年12月上旬在温岭种,次年5月开始收瓜;12月下旬去江西、上海种,第二年五六月可采摘;八九月份再飞到广东、海南种,赶在春节期间上市;在广东、海南播种后,又立即赶到缅甸种。
“原先几个骨干都被派出去了,我留在总部调度,了解市场。有时候西瓜一调就是100吨。”连初中都没毕业的老彭有了下一个目标:“已经买了几十台电脑,我也在学。以后一定要网络化,管理调动就方便多了。不过建网络得80万元投入,还得好好做做社员的工作。”
合作社效益好,会员年收入高的比原来增长了上百倍,所以很多农民挤破头想加入,“管理跟不上,我们现在还不敢盲目扩张。”彭友达说。
养鸡卖蛋,1块5一个供不应求
这两年,人们对健康越来越重视,土鸡蛋供不应求。余早生的鹊山鸡合作社生产的鸡蛋,卖到1块5毛钱一个还老是供不上货。
余早生是江西人,做销售出身。有一次他偶然听了一位专门进行中草药研究专家的讲座后,受到启发:如果用中草药养鸡,产下来的蛋一定很有营养价值,况且市面上土鸡蛋越来越少,这是一个很大的空间。
说干就干。“我们请了专家,把河北的土鸡和野鸡杂交,取名鹊山鸡,并注册了新品种。”余早生说,现在说说就一句话,当初为配一个好鸡种,足足花了两年时间,钱就更别说了。每次失败烧掉的是时间和金钱,痛苦得连眼泪都掉不下来。
鸡种有了,但北方市场的消费能力实在有限,一个鸡蛋1块多,很多人都接受不了。余早生常年在全国各地跑,就把鸡种引到浙江,还注册了“早上好”品牌。
“本来我们是成立公司经营的,后来发现这种模式很难跟农户合作。于是又成立了农村合作社,让农民成为社员。”余早生说,浙江有20多个贫困山区,正是他所需要的生态资源,因为鹊山鸡需要放养。
这些年来,余早生的生意越做越大,也带动了当地农民迅速致富,“不少住在偏僻山区的农民,现在都在附近镇上造起了房子。”
与其他的合作社不同,要加入鹊山鸡合作社不仅要有足够的林地,还要交每亩100元的入会费。“农户其实根本没有风险,我们无偿提供鸡苗、饲料、中草药及防疫技术,保证成活率,与养殖户签订保护价回收鸡蛋和淘汰鸡的合同,保证他们的收益。”余早生说,目前他们在山区乡镇建立了30多个无公害养殖基地,从事养殖业的农户达1000多户。
做销售出身的余早生坚信,好产品不怕销售难。如今,余早生的鸡蛋已经进入金华、温州等大超市,年底还将出现在杭州超市。
现代型——给土壤体检,一条龙服务很受欢迎
作为海盐县植保站站长,王金良成立合作社的意图是可以方便植保技术推广。一家一户去推广,农民不接受;直接服务到田头,推广起来就方便多了,农业产量也就提高了。但做起来之后,王金良发现,原来农业服务里有很大的市场等着发掘。于是一年后,他领头又成立了友邦测土施肥合作社。
下到田头,王金良才知道,海盐农村的年轻劳动力都进城打工去了,留下的都是老人和小孩,因为有政府补贴,植保施肥收费也不高,这些服务竟然很受欢迎。
“农民需要我们,政府也需要我们。”王金良笑着说,加拿大一支黄花是一种植物灾害,去年海盐出现了大面积的一支黄花,农民各家只扫门前雪,结果除之不尽。政府想到了植保站,就花钱买服务——还能赚政府的钱,王金良感觉很不一样。
植保合作社原来不到50人,因为市场需求大,现在已经拓展到112名社员,都是有一定基础的技农,年龄、体质、责任心都很重要,人不多,但能量大。“别看我们这个合作社没有拳头产品,也看不到大把钱进来,但确实为农民提供了很大的方便,市场可大着呢。”王金良说。
今年,王金良又注册了友邦测土施肥合作社,“土壤也要体检,缺啥补啥。我们合作社就是做测土、配方、配肥、供肥、施肥一条龙服务。我们已经跟大部分村民签好合同了,除此之外,我们合作社还组建了一支统一施肥专业队,首创机动喷雾器施肥作业技术,以方便施肥作业”。
“现在施肥、植保服务我们都有了,明年我们打算跟农机合作社结合起来,这样,农民把田的位置告诉我们,我们替他们施肥、除虫、收割,他们只要付相应服务费就行了。”王金良说。
- 标签:
- 编辑:马拉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