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强镇的文化基因 杨汛桥提升文化软实力
中新浙江网10月12日电 据《绍兴日报》报道,上世纪末,当人们为绍兴县杨汛桥镇创造了中国现代民营经济发展史上崭新的“杨汛桥模式”发出惊呼时,或许还停留在经济层面的关注和思考。但就在那时,与经济发展伴生的文化基因已开始发育。
如今,在经济加速腾飞过程中,作为“软实力”的文化在杨汛桥镇被赋予新的使命,确立了更高的价值标准和更丰富的内在要求。
文化立镇
“这个在20年前只有3万人口的偏远小镇,今天以拥有7家上市公司的骄人业绩迅速闯入主流财经世界,在浙江省百强乡镇排行榜上名列前茅。靠的是什么?说到底是文化!”杨汛桥镇党委书记、镇长许志炎说。
大禹治水艰苦奋斗、吃苦耐劳的精神,越王勾践卧薪尝胆、奋发图强的意志,是越文化的典型特征。这种“绍兴文化性格”在杨汛桥人身上得到集中体现。如今,杨汛桥人把它提炼成“永不平庸、
永不放弃、永不满足”的杨汛桥精神。
今年4月,杨汛桥镇启动了“文化软实力提升工程”,积极探索建立适应现代新型城乡文化发展格局、文化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发挥公共文化设施功能,开展一系列文化活动,培养一批文艺人才,打响一批特色文化品牌,为新型城镇建设提供精神动力,努力达到全省先进水平。
“目前,杨汛桥的发展到了转型发展的关键期,我们必须依托先进文化强有力的支撑和推动。”许志炎说,“特别是杨汛桥镇被省政府列为中心镇,被县委、县政府列入全县首批新型城镇试点乡镇后,我们加快了文化立镇的步伐。”
阵地建设
走进光宇集团职工文体中心,一个图书馆、一个篮球场、一个多功能文体中心让人眼睛一亮。
“一年靠产品,十年靠品牌,百年靠文化。这是成功企业的共同之处。”集团老总冯光成说。
把企业文化渗透到每个员工身上,企业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正是在这种理念的带动下,如今,杨汛桥镇规模以上企业都逐步建立了“一室一场一中心”。“庆盛”的职工之家,“加佰利”的文体协会等等,企业文化阵地建设在这块热土上方兴未艾。
企业文化阵地建设只是杨汛桥镇文化阵地建设的一个侧面。近年来,该镇加快了文化基础设施的步伐,镇、村(居)、企业累计投入1亿元,先后完成了实验广场、紫薇休闲广场、杨汛桥文化中心等重点工程。
作为绍兴县“双十”工程之一的杨汛桥文化中心,总投资3500万元,建筑面积1.1万平方米,中心配置了影剧院、图书馆、游泳馆、电子文化站、青少年艺术培训中心等场馆,成为一个集艺术性、标志性、实用性于一身的文化活动中心。全镇拥有万册图书馆室8个、村(企业)文化活动中心12个,村村建有阅报亭。展望村还建立了村级青少年教育活动中心,在全省率先探索了社会、学校、家庭三位一体的未成年人教育培训平台。
大众情怀
记者在该镇江桃小学旁边看到,一座三层楼高的文化活动中心正在装修中。村党支部书记洪继明介绍,文化中心面积为2400多平方米,规划投资200万元,将开辟阅览室、多功能教室、棋牌室等。
“把农村文明素质教育和农民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结合起来,在寓教于乐中达到教化之目的,使群众在潜移默化中提高文明水平,有计划地把村落文化、企业文化、校园文化、广场文化组织起来,使我镇文化工作结出丰硕成果。这就是所谓的‘大众情怀’。”镇党委委员、副镇长谭桂娟说。
“特别是放映露天电影,已成为当地居民,尤其是外来务工者日常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镇文化中心主任陈平尔说。该镇以文化中心为基地,做深“种”与“送”的文章。中心建成至今,共组织举办各类大型演出活动、展览91场,大型广场文体活动9次,为企业、学校、村(居)放映电影97场,免费露天电影112场。
以镇文化体育协会为龙头,开展文体活动,是杨汛桥镇文化建设的又一大特色。今年4月,杨汛桥镇紫薇花艺术团成立,艺术团深入到田间地头,并根据老年、青年、少年和外来民工等不同人群,组织开展各种文艺活动,使农村文化活动既长流水不断线,又丰富多彩。(记者骆尚木)
杨汛桥镇名片
镇域面积:37.85平方公里
常住人口:3.3万人
生产总值:44.08亿元
人均收入:11700元
- 标签:
- 编辑:马拉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