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文化生活  科技

两大谜团围绕阿里巴巴 香港上市分割五张金牌

  • 来源:互联网
  • |
  • 2016-08-05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中新浙江网8月6日电 我们等待那一天,辉煌那一天

  据香港《信报》报道,阿里巴巴B2B公司[阿里巴巴公司,英文Alibaba.com,一般习惯称作阿里巴巴(B2B)公司,是阿里巴巴集团( Alibaba Group )的子公司]已向香港联交所(0388.HK)提交上市申请,并将最快于今年第三季度赴港上市,预计集资10亿美元(约78亿港元),保荐人为高盛及摩根大通,财务顾问是英国投资银行洛希尔投资银行(NMRothschild)。

  有分析师估算,一旦上市成功,阿里巴巴不但会造就香港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科技股,也会同时刷新内地互联网公司境外IPO融资的最高纪录。

  曾几何时,马云宣称阿里巴巴不缺钱,他也不愿受资本控制;曾几何时,马云对外界标榜阿里巴巴集团主营业务的“5张金牌”,如今却面临分割上市。阿里巴巴上市后,马云还能继续过他的“养虎为乐”的生活吗?当然,还有对阿里巴巴为何选择港交所上市,而不是选择美国纳斯达克(NASTAQ)上市的种种猜测。

  理财周报记者关注到,始终有两大谜团萦绕着阿里巴巴的上市。

  谜团一:投资环境说

  持这种说法的人首先看到的是,阿里巴巴得到高盛与摩根士丹利两家投资银行同时保荐,这两家本有竞争关系的投行,却成为负责此次IPO发售的并排承销商。

  记者注意到,阿里巴巴预计的融资额高达10亿美元,远远超出中国另一大新兴互联网公司─百度公司─10倍(百度IPO募集金额为1.09亿美元),显然这是吸引两家投行联袂出手的主要原因,因为巨资背后必有高额的承销费用。上个世纪末以来,中国的互联网公司掀起一股境外上市的热潮,多数选择美国。而此前中国互联网公司最大的IPO发行纪录是由腾讯控股于2004年在香港创造的,总金额为15.5亿港元,约合1.98亿美元。

  那么阿里巴巴这次为什么选择香港作为其IPO上市地呢?

  美国政府2002年7月30日颁布的《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简称“萨班法案”)可能是一种原因,据说马云本人极其厌恶这条法案。该法案也被称为“公众公司会计改革与投资者保护法案”,要求所有在美国上市的公司,包括外国注册在美国上市的公司,必须严格按其规定的条款,及时准确披露公司信息,以达到保护投资者的目地。而阿里巴巴由于此前在国内并非上市公司,一贯有对公司信息,特别是财务信息保持缄默的习惯。然而,有专家指出,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不透明、不及时正是阻碍我国公司国际化进程的一大障碍。即使到香港上市,阿里巴巴也必须准遵守香港的监管条例,

  IPO上市初期必然对外部投资环境非常敏感,记者注意到,目前,在全球资本市场的流动性普遍偏高背景下,美国和香港股市的估值差异正在消失。随着QDII政策放宽,香港成为内地资本流出境外第一站,而这些资本对新股发行更是追捧有加,新股往往上市即呈现大幅上扬。加之香港有良好的金融管理体系及制度,很多国际机构投资者将亚洲的总部设在香港,全世界前十大投行,加上50个最大的基金经理,都驻扎在香港。这些香港投行分析师和美国分析师相比对进出口等国际贸易更为熟悉。这种香港得天独厚的环境,是阿里巴巴上市正需要的。

  有投行人士分析,阿里巴巴B2B业务如果成功香港上市,还会在定价方面比其他的互联网公司稍高,这也将是创纪录的。目前,内地企业到香港上市所筹集的资金主要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香港本地的资金;第二部分是在香港的外资;第三部分是从内地流入到香港进行投资的资金,而这一部分所占的份额是最大的。目前香港股市在内地资金带动下看涨趋势明显,香港投资者普遍看好内地IPO。在香港上市,会使阿里巴巴在股票定价、招股公关方面自主性大大加强。

  谜团二:主营业务说

  一向被认为乐意和媒体打交道的马云,最近深居简出,理财周报记者百般约访均告无果。这令人想起他的一大竞争对手─百度公司─在上市之前,其老总李彦宏就在承销商的要求下消失了好一阵子。结果百度上市前三天,还是经历了大喜大悲,李彦宏从差点回国就能做“大哥”,到一日之间身家缩水1.2亿美元。推早几年,网易公司曾经在2002年因为没有能按时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提交财务报表而被暂停交易近4个月,股价最低不到每股60美分。伴随前几年全球IT业火爆行情的退潮,境外市场初期对中国互联网公司IPO前景,一段时间可能存在的信任危机,这种危机将可能源自中国公司上市前不够透明的财务制度。

  分析阿里巴巴的主营业务,我们发现在2006年对公司结构重组后,马云手中共有“5张金牌”─5家全资子公司:阿里巴巴、淘宝、支付宝、雅虎中国和阿里软件,各子公司之间在人事、财务等方面彼此独立运营。而记者获悉,此次马云在IPO方面单恋一张牌─让旗下从事电子商务(B2B,即企业对企业)的子公司─阿里巴巴公司上市。那么2006年的公司结构重组可以视为,上市前的业务拆分。为何不是全部业务打包上市呢?

  有业内人士认为,一些主营业务并不能给阿里巴巴带来实质上的收益,比如淘宝网目前的流量和网上交易量都很巨大,但推出的服务以免费为主,其盈利状况还达不到上市的盈利要求。

  而阿里巴巴B2B公司,借助互联网创立了自己独特的主营业务模式:向全球买家展示中国企业,向中国企业提供国际买家。具体来看,阿里巴巴的营业收入主要来自“诚信通”和“中国供应商”两类注册用户的年费,二者合计贡献了大约95%的收入,其中前者贡献20%-30%。截止到2006年6月,“诚信通”的注册用户数量达到15万,以2300元的年费计算,阿里巴巴的此项收入为3.45亿元。按此计算,阿里巴巴近一年的营业收入应该在11.5亿-17.5亿元左右。

  但有些问题随之出现,某业内人士对理财周报记者表示,阿里巴巴目前的国际业务流量只占总业务流量的20%,这与其宣称的在中小企业国际业务中的作用相去甚远。这点不仅在海外上市时难以让投资者信服,从长远看其业务国际化也存在很多变数。

  虽然阿里巴巴B2B的营利能力很好,但世界上还没有一家纯粹的B2B企业上市模板。该业内人士认为如果把淘宝网的C2C业务捆绑上市则把握会更大一些,但问题是淘宝网目前营利模式很不清晰。

  阿里巴巴一直以来过分依赖淘宝网、支付宝、阿里软件等非营利业务来吸引客户,这些业务短期内无法为庞大的阿里巴巴集团提供赢利,这样直接造成主营业务实质上的单一化。这使得拆分上市在所难免。此次“五张金牌”不能同时亮出,实非马云所愿,而拆分上市,也必会带来上市公司和其他4家子公司之间关系的一些微妙变化。通常上市前的筹备期,有八到十个月的时间,马云在此期间会有何行动,我们将拭目以待。

  作者:李晓雨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友荐云推荐
热网推荐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