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文化生活  科技

“我不敢更快,也不敢退赛”

  • 来源:互联网
  • |
  • 2019-12-09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有种快,叫上海”

“敢不敢更快”

这几年,上海国际马拉松的宣传话语,简直不能再迷人,简单有力让人过目不忘,只是随着马拉松日趋火爆,上马中签显得高不可攀。在我2016年入坑跑马之后,上海一直是我心目中必选的一站,理由倒也简单:我和上海这座城市仅有的缘分全关乎体育,从NBA中国赛到耐克球星活动,最后,好像还差一场马拉松。

连续四年抽签不中,一度让我看不到跑上海的希望,幸有腾讯跑步的媒体名额从天而降,让我终于在今年一偿宿愿。

虽说从搞定报名到最终比赛之间要有几个月,可惜今年似乎就不是我跑步的时节,久违的病痛再度袭击了我,这期间除了在日照咬着牙关门时间完赛之外,几乎没做过其他相对应的练习,在安慰自己“休息也是训练嘛”之外,更多的就是祈祷上马那一天不要再出幺蛾子。

11月15日一早,提前两天出发高铁,上半年为了离上马更近(增加积分),我侥幸中签并完赛了上海半程马拉松,对于上马的相关流程已经算是预习了一遍;17号中午抵达上海站,到人民广场倒腾地铁去领物——2017年我曾经参加过上马博览会,还是熟悉的地点,这一次终于轮到我上场。

从查身份证到最终领物完成显得非常流畅,特别暖心的是入场可以提前试参赛服,周五中午并没太多跑友,薅羊毛天团也大多还在各自老家或者路上,草草逛完展位便回到酒店休息。

对我来说,领物现场驻留最久的,其实是这块关于埃鲁德·基普乔格的展板。

11月15日显得简单而短暂,16日也是如此,由于赛前做过了相应的采编,这一天就留着休息,此外就是关注一下天气,做好赛前的各种准备:上海周末的天气似乎不太适合出成绩,当然了没怎么训练的我也配不上什么PB——在上马之前,我们编辑部的同事还探讨过上马破3总人数过千的可能性,现在看来约26度的气温可以提前结束悬念。

好了,来到了11月17日,正赛的日子。

这是我第8次踏上马拉松(全马)的起点,也是我记忆最为深刻的一次,不仅因为要更多留意细节拍摄素材回家交作业,更是因为往常参赛中途,对疼痛的印象远远超过了体验享受比赛带来的快感,因此在上马之前,我对一位还算熟悉的跑友说,今年我不会傻乎乎冲啊冲,我要享受一把;

朋友似乎非常开心说哎呀你可算是想开了安全完赛才对嘛,我心说就这个气温和训练量,你让我猛干一把我也不乐意啊…对于很多中签过上马而且还会继续中签的朋友来说,这场比赛本可能没太大分量,而我这种勉强搭车才能参赛的,对这机会自会多几分珍视。

上马也的确值得回味。

凌晨4点半被酒店叫早弄醒,从胸贴,肌贴,凡士林,号码扣等等小细节逐一核对,排空,吃早饭,搭乘大巴去起点,本来还黑咕隆咚的早晨没多久便在东边翻了白,待我们到起点检录的时候,气温也慢慢爬了上来。外滩本就是上海人流最集中的地标区域,38000人挤在这里,通过不同的街巷把A-F区选手分隔开来,算是巧妙的借助了地势,这样操作的结果就是起跑有条不紊,躁动而不混乱,我从E区出来,只用10分钟便迈过了起点拱门,伴随着《It’s my life》响动现场,上马,来喽。

赛道的前几公里是典型的城区风情,路面并不算特别宽阔,但也不耽误寻找自己的配速,我在一公里多点儿便注意到气温的影响,前面的大哥跑了没多久就开始流汗,心里不由得琢磨一二:基本上今天不会看到董国建、杨定宏们打破国家马拉松纪录了。

算了我还是多担心自己为好…在5公里处遇到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拥堵,绝大多数跑友都在迈过计时毯的时候虔诚地跺一脚,这到底是怎样的一种心态?此时31分钟跑完前5公里,嘴唇略感干燥,掐指一算今儿的状态依然只是5小时左右完赛。

后来的进程也慢慢验证了我的猜测,混在人群中偏右前行是我跑马的习惯,这样心理层面(事实也如此)会更接近补给站和沿途观众,然而上马比我预想的贴心许多,不仅早早告诉你补给是单侧双侧,还会不厌其烦地提示你:垃圾分类,从我做起。

10公里,63分钟,状态还好,腿也不疼。我对于左腿髂胫束的关心甚至超过了完赛吃什么,一个月前在日照的遭遇想想就让我夹着尾巴慢慢跑,将注意力多集中在臀腿发力,脚落地的那一刻,至少在精神层面给大腿“减压”。

上马前半程,最让人愉快的赛道只怕要属徐汇滨江这段儿,2017年之后这段路便成为上马赛道的一部分,环境悠然又设有专门的运动步道,就算不跑上马也值得来这里打个卡,我们行进到此业已完成了半程,由于人有三急我决定放过自己,在20公里短暂释放了一下,回来顿时感觉轻松了许多。半程2小时19分打卡,我还特意掏出手机看看自媒体们,以跑野大爆炸、严肃跑者等订阅号为代表的手速党们早早呈现了战报,杨定宏老师215国内第一,我真的希望这位老将能够达标奥运。

如果说上马前半段多有城区风景,后半段更多是自己和自己较劲——尤其在26公里左右拐入一段超长折返,这条单行线要跑到33公里左右再拐弯儿折回,再赶上太阳在头顶上若隐若现,不少跑友甚至主动变道争取那一点点的树荫凉……也就是在这里,我的配速开始掉档,每逢补给站都不能错过,海绵和冰块的提供帮了我大忙,抓一块儿水嫩的海绵往后脖颈子一塞,就这个凉快的FEEL倍儿爽……

32公里左右偶遇了同来上马的老王夫妇,我事先在芝华安方预存了两人的信息,得知这对已过天命之年的跑侣跑在我前面,此时碰见只能说是天气让人放慢了步伐;而我心里一直惦记终点等我的对象,不由得小碎步噼里啪啦的往前赶,34公里的时候先是看到有人抽筋,看着这哥们儿腿已僵直待人救援真是让人揪心,没想到不出几百米,我这一对膝盖内侧忽地一紧,抽了。

实践证明,当有人在终点等你,哪怕你不能跑出成绩,至少会带来额外的动力——我就是秉承着在能力范围内的咬牙切齿向终点迈进,可算是熬完了这段总长度13公里折返路段,39公里的路边摄影师正在忙着给跑过来的人拍照,他每每会来一句“别跳,拍到了,你真棒”——此举招来我们善意的笑声,是啊,这时候为了一张照片猛地飞起来,万一伤了算谁的。

如之前所言,我和上海的缘分大多是体育使然,此次上马终点又是上海体育场,一座我之前未曾来过的体育场,跑进这里,我首次上马征途也就要画上句号了,同时收尾的还有2019年跑步旅程。

冲线之后的流线安排,首先是志愿者送上一瓶怡宝,我二话不说拧开就浇了一脑袋,该降温的不仅仅是我的身体,心态更是如此——今年的上马,是一场让自己和自己和解的旅程,我深知没有足够的训练,你跑不出理想的成绩;我亦了解哪怕有足够的训练背书,气温也可能让你功亏一篑,越来越多的人跑马,越来越多的人破5破4破3,越来越多的伤病甚至更让人遗憾的消息不胫而走。

上面这点儿粗浅的想法迅速闪过我的脑海,而那块上马完赛奖牌,此时也已经送到自己手中了。我不多做逗留,和领导汇合马上赶去虹桥,下一周还有更多的挑战和挑事儿等着我们。

正所谓:

又热又晒,累觉不爱;勉强完赛,明年还来。

了却了一桩心愿,谢谢上海。

(全文完)

关注腾讯跑步微信公众号

你将第一时间获得各大马拉松参赛名额

和众多大咖与爱好者尽情交流!

长按下方二维码,识别关注腾讯跑步~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友荐云推荐
热网推荐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