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文化生活  科技

武元衡——宰相被刺杀,帝国在上升

  • 来源:互联网
  • |
  • 2019-12-11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在大唐他很出名,因为他的诗写得不错,人品也不差,官职还是宰相。

算得上一个事业名望双丰收的男人。

一次偶然,他在自家院子看到了一只漂亮的孔雀,孔雀开屏的样子,触动了他内心对美的渴望,觉得这就是天底下最美好的所在。

作为诗人,他必须记录孔雀刹那间的美。

所以他写了一首诗,名为《孔雀》。

荀令昔居此,故巢留越禽。

动摇金翠尾,飞舞碧梧阴。

上客彻瑶瑟,美人伤蕙心。

会因南国使,得放海云深。

短短数句,写尽了人生的变迁,就诗本身而言,绝对算是上上之作。

本以为只是一首即兴而发的五言诗,却不想引起了诸多文坛大佬的跟风之作,最先站出来的是大诗人白居易。

这位天才诗人觉得这首诗还不够完美,感情不够细腻,语言太过深沉,需要经过的手改一改,为此,他提笔在此诗的基础上改写了一番。

索莫少颜色,池边无主禽。

难收带泥翅,易结著人心。

顶毳落残碧,尾花销暗金。

放归飞不得,云海故巢深。

白居易是文学大家,最惯用浅切平易的语言风格、淡泊悠闲的意绪情调来书写属于自己风格的唐诗,这样的场合下,自是白居易赢得了胜利。

白诗刚放下,闻风而来的韩愈、王建(不熟悉,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愁思落谁家。眼熟么?)两位文

坛重量级的诗人也来凑了热闹,各自留了一首。

诗的好坏这里不说,只说一点,能以一首诗引来白居易、韩愈、王建三位重量级的诗人跟风,在大唐只有一人。

铁血宰辅——武元衡

单从身份而言,武元衡一直是C位出道的。

曾祖父武载德,是武则天的堂兄弟,官吏是湖州刺史。祖父武平一也把官做到了考功员外郎、修文馆学士的级别上,生平事迹还上了历史参考书。

这里插两句,从小看电视剧《武则天》,一直觉得武家除了武则天是个天才之外,几乎没什么出色的人物,武三思、武承嗣除了会仗着武则天的权势,胡作非为,几乎没干什么正经事,就是历史对二人的评价也是“三思、承嗣淫昏而非懿、操之才。"

一直到武元衡的出现。

应该说,武元衡打破了我对武家人才观的成见。

作为武则天的曾侄孙,武元衡生活在优越的家庭环境当中,和寻常的官家子弟不同,武元衡很好学,很早就知道,人活一世,当有一身本事立足于世。

基于这个认知,还是孩子的武元衡就开始博览群书。

过人的天赋,良好的出身,配上苦行僧一般的自律,这样的人不成功天理难容。

建中四年(公元783年),武元衡参加科举考试,因诗赋文佳,一举高中。

年纪轻轻就金榜题名可谓是春风得意,但在大唐,这不是最吸引人的。

如果说诗文是武元衡的第一杀手锏,那么容貌就是第二杀手锏。

有才、有钱、还有貌、关键未来一片光明。

这样的人,到哪儿都是焦点。

很快,武元衡就引起德宗的关注,亲自面试了一番后,赐他担任中央官吏中的要职--比部员外郎。

这样的机会,武元衡当然不会错过。

他迅速做出了回应,干练的办事风格,渊博的学识立即赢得了同僚和上司的一致好评。

那一年大唐的春风充满了柔情。

谁都知道,这一年的春风为谁吹的,为谁柔的。

刚入职场的武大帅哥,彻底开启了外挂人生,一年内连升三级,官至左司郎中,可参政议事,发布号令。

这一年,武元衡还不到三十岁。

如果,你觉得这没什么,那咱们继续往下看。

贞元二十年(公元804年),武元衡迁升御史中丞,掌监察执法、受公卿奏事、举劾案章之事。

这一年,武元衡四十六岁。

三年后,武元衡更进一步,位居宰相,同时任剑南西川节度使。

是不是有些羡慕,不怕诸位笑话,这份成绩单,笔者是羡慕的。

但历史告诉你,有一种羡慕是羡慕不来的。

比起官职,武元衡追求的是做什么官,办什么什么事,一切的一切都源自身的那点抱负。

做了宰相后,针对国情,他制定规约三年民殷府富的政策,在他大力的倡导与监督下,蜀地百姓得到充分的休养生息。

一直保守战乱之苦的西川低迷的经济,终于迎来了新的活力,一年后,府库充盈,JDP一跃成为大唐头号省份。

工作上的辉煌,让他很惬意,惬意之余,武元衡也懂得给自己适当的放松。

放松之余,他认识了一个叫薛涛的美女诗人。

这是一个个性独立,内心温柔、才华横溢的女孩,最难得的是她懂诗。

这天,他写了一首《赠道者》的诗。

麻衣如雪一枝梅,笑掩微妆入梦来。

若到越溪逢越女,红莲池里白莲开。

你的眼神和微笑都那么楚楚动人又含情脉脉,让我心疼。

这样的开场白,浪漫而又直接,本以为女诗人不会在意。

却没想到,女诗人很快就做出了回应,比起他的含蓄,薛涛似乎更热情奔放。

她回了一首《送友人》

水国蒹葭夜有霜,月寒山色共苍苍。

谁言千里自今夕,离梦杳如关塞长。

诗中字字真切,层层曲折,将那执着的相思之情一步一步推向高潮。

她果然懂我。

两人都是有往事的人,彼此懂得需要什么。

离别家乡的漂泊感,让两人很快就走到了一起。

武元衡奏薛涛为校书郎,追随他的身边。

在西川的那几年,武元衡是一个合格的宰相。

如果,岁月任由他这么一直干下去,大唐重新走上辉煌也不是不可能。

只可惜,历史没有这种如果,一段暗杀袭击了他。

他是宰相,自有一番主张——复兴大唐的辉煌。

这个主张得到了宪宗的支持,这个有理想抱负的皇帝,很小的时候,他就以先祖太宗、玄宗为榜样,希望有朝一日,能重振大唐的威望。

面对日益庞大的藩镇割据,已经做了九年皇帝的李纯决定做一场大手术,切除这些毒瘤。

主刀人自然是宰相武元衡。

这是一个值得信任,业务能力出众,忠心耿耿的人,没有人比他更适合做这场手术的主刀人。

和宪宗预料的一样,武元衡立即就答应了。

为了尽快解决这场手术,好让大唐重新散发生机。

武元衡加班加点早已成了家常便饭,只可惜效果并不明显。

手术的难度比他想象的要大,那些藩镇自安史之乱后,几乎遍及全国。根深蒂固,依然成了参天大树。

皇帝决议削藩的消息,引起与淮西勾结的成德节度使王承宗、淄青节度使李师道等割据势力的恐惧。

他们利用舆论、恐吓、收买等各种手段打击朝廷削藩。

主要人物就是武元衡。

在他们看来,一个诗人,一个宰相,做这样一场手术,无非是为了钱,为了名。

基于此,要钱给钱,要名给名就是了。

皇帝能给的,我们也能给,还要多。

很快,他们就发现自己错了。

在这世间,总有那么一两个人不为名,不为利,一心为公的。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面对不为所动的武元衡,王承宗、李师道决议铤而走险。

来一场刺杀。

元和十年(815年)六月二日深夜,月亮一如既往的圆,看不出有什么不同。

吃过晚饭的武元衡忽然提出要写诗。

诗是他的拿手好戏,不过一盏茶的功夫,诗就落在了纸上。

夜久喧暂息,池台惟月明。无因驻清景,日出事还生。-----《夏夜作》

和平日里艺术感染力很强的诗作相比,今晚的诗显的有些谶意,其中藏着什么不安,他心知肚明,可就此放弃么。

不,那不是我。

不希荣,何忧乎利禄之香饵?不竞进,何畏乎仕宦之危机?

这才是我武元衡。

第二天报晓晨鼓敲过,天色未明,宰相武元衡出了自己在长安城靖良坊的府第,出东门秉烛沿街北行,准备由丹凤门入大明宫上早朝。

一切和平常一样,骑卫在前开路,武元衡骑马居后。

出门不久,突变忽起,只听得一颗大树旁边一人高呼:“动手”。

话音刚落,有人开始射箭,毫无防备的武元衡被弓箭刺中了肩部。

他忍着剧痛,从马背上跳下来,想要找个地方躲一下射过来的羽箭。

只可惜,历史没有给他逃命的机会。

这天清晨,57岁的武元衡被杀。

同时遇刺的还有一位主战派官员裴度,他也在上朝的过程中被袭击,过程凶险万分,全仗着裴度身边的

仆人不畏生死,与刺客搏斗,才从死神身边救下了裴度,奄奄一息的裴度,被仆人背回家去,刺客以为得手,又急着脱身,并没有继续追赶,裴度才得以在死神面前走一遭后,重新回到了阳间。

这个早上所发生的一切,历史上叫武元衡遇刺案。

消息传来,整个长安城都为之震动。

皇帝震怒之下,全国追击凶手。

不久,一切昭然若揭,元凶正是平卢节度使李师道。

敌人如此猖獗大胆,着实让唐宪宗吃了一惊,也因此对削藩产生了动摇。亏得裴度一身是血的从昏迷之中醒了过来。

面对好友被杀,这位血性的官员,拉着唐宪宗的衣服说“淮西腹心,不可不除”。

这句话坚定了唐宪宗的决心,最后成功削藩。

李罪魁祸首的师道终被部将刘悟所杀,首级被带回长安邀功。

没了藩镇这颗大毒瘤,大唐中外咸理,纪律再张,出现了"唐室中兴"的盛况。

大唐重新散发勃勃生机,那柔和的阳光,亦如贞观之治,开元盛世时的明亮。

唯独遗憾的是,这柔和的阳光再也照不出一个叫武元衡男人的身影。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友荐云推荐
热网推荐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