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民族——乌桓
《后汉书·乌桓传》载:“乌桓者,本东胡也。汉初,匈奴冒顿灭其国,余类保乌桓山,因以为号焉。”乌桓,又作“乌丸”,东胡语为“红”,乌桓山具体地点史家多从《蒙古游牧记》,认定为今赤峰市阿鲁科尔沁旗和巴林左旗东北部乌兰坝。匈奴于汉中期被击败退居漠北以后,乌桓族降于汉,汉朝在上谷郡设立护乌桓校尉,逐渐把乌桓人南迁到上谷、渔阳、右北平、辽西、辽东五郡塞外,为汉侦察匈奴动静。
汉建武二十五年(公元49年),辽西乌桓大人(牙帐建于柳城),率员朝贡,汉“封其渠帅为侯王君长者八十一人”。东汉末年,辽西、辽东、右北平三郡乌桓结成联盟,以辽西乌桓首领蹋顿为盟主,“总撮三郡”,摆脱汉朝控制而自立。东汉建安十二年(207年),曹操率军北征乌桓,杀蹋顿于柳城,乌桓灭,其部众“万余落(户)”移居内地,融于汉族。
乌桓族以游牧狩猎为生。《后汉书·乌桓传》载:“俗善骑射,弋猎禽兽为事。随水草放牧,居无常处。以穹庐为舍,东开向日。食肉饮酪,以毛毳为衣。”乌桓也兼事农业,“其土地宜穄(糜子)及东,东似蓬草,实如葵子,可榨油”。乌桓族无文字,“见鸟兽孕乳,以别四节。”男子“俗髡发,作弓矢鞍勒,锻金铁为兵器”;妇女“刺纬作文绣,织毼”。“兄死可妻其嫂”。丧葬以肥犬并死者乘马及衣物送之,“使护死者魂灵归赤山(乌桓山)”并有“敬鬼神,祠天地、日、月、星辰、山川及先祖”之俗。摘自《赤峰市志(上卷)》
来源:方志内蒙古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 标签:
- 编辑:马拉文
- 相关文章
TAGS标签更多>>
网站热点更多>>
热网推荐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