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吴名将丁奉真的一箭射死了张文远
魏主渡淮河,行不三十里,淮河中一带芦苇,预灌鱼油,尽皆火着;顺风而下,风势甚急,火焰漫空,绝住龙舟。丕大惊,急下小船傍岸时,龙舟上早已火着。丕慌忙上马。岸上一彪军杀来;为首一将,乃丁奉也。张辽急拍马来迎,被奉一箭射中其腰,却得徐晃救了,同保魏主而走,折军无数。背后孙韶、丁奉夺得马匹、车仗、船只、器械,不计其数。魏兵大败而回。吴将徐盛全获大功,吴王重加赏赐。张辽回到许昌,箭疮迸裂而亡,曹丕厚葬之,不在话下。
《三国演义》第86回
东吴名将丁奉没有一战斩杀张辽,这事儿是罗贯中编的。
《三国演义》号称三分虚七分实,虚中有实,实实虚虚,这就像韦小宝说假话一样,一句假话要跟着九句真话,这句假话很关键,真话是为假话打掩护的。
罗贯中如果说假话,肯定也是一把好手,他编《三国演义》也是下了考据功夫的,把很多三国名人生死安排的明明白白的,比如王司徒。
王朗根本没有巴巴跑到魏蜀前线,去劝诸葛亮投降,王司徒是经学名家他知道,劝也白劝。
况且,七十多了已经是风烛残年,从洛阳到岐山将近一千公里的路程,按照那个年代的交通条件,曹睿就不怕王司徒走到半路就挂了?
但是王朗是确实是在太和二年,公元228年去世,这有确切的历史记载,这一年春天和冬天,诸葛亮进行了两次北伐。
既然王司徒是在诸葛亮北伐时候死的,那么他就应该死的更有意义一些,什么事情最有意义呢?去魏蜀前线让诸葛亮骂死吧,在王司徒蠢萌的映衬下显示了丞相高超的口才,彰显了他对蜀汉的拳拳忠心。
人固有一死,或轻于鸿毛的在家病死或重于泰山的被诸葛村夫骂死,王司徒怎么选?其实论不到他选,罗贯中替他选好了。
同样的情况还有吕蒙。
吕蒙身体一直不好,白衣渡江拿下荆州后他就病了,孙权把他接到自己住的宫里,让御医给他精心调理身体,但是没过多久吕蒙还是挂了。
病死的。
作为东吴收复荆州的总策划人,罗贯中怎么会让吕蒙死的这么悄无声息呢?
他给吕蒙设计了很炫酷很魔幻的离场方式,让关公夺舍了他都性命。
吕蒙的白衣渡江夺荆州,导致关羽走麦城,丧了性命,拿下荆州当年吕蒙就去世了,和关公是一年去世,死时只有42岁。
罗贯中隐去了吕蒙得病的历史事实,编了一段故事,吕蒙得荆州,孙权很高兴,大排宴席庆祝,酒席宴上吕蒙忽然被关公上身,大骂孙权,然后吕蒙就七孔流血倒地而亡了。
罗贯中的写法让历史人物离场方式充满戏剧的张力,大大增加了故事的趣味性,所以张辽也不能免俗,必须被丁奉射死了。
这个设计也很巧妙,丁奉早年在孙权手下的历史语焉不详,很可能是没立什么战功,陈寿也就懒得写了,《三国志》上他前期的历史就几十个字:
数随征伐,战斗常冠军。每斩将搴旗,身被创夷。稍迁偏将军。
孙亮即位后他才被重用,如果他青年时射死过张辽这样的魏国五子良将,史书上一定会大写特写的记上一笔。
但是《三国志》连点影子都没有,可见这事儿肯定是编的。
不过编的很好,曹丕征讨吴国,败了仓皇而逃,恰逢吴国小将丁奉截击,张辽迎战丁奉被一箭射在腰上,回到魏国没多久就去世了。
这一年张辽五十多了,丁奉正年轻,拳怕少壮,一辈子纵横天下的张文远终于死于后辈箭下,后浪终于把他拍在沙滩上了,大将军难免阵前亡,想想让人对名将的下场,白袍同学一声叹息暗道:
张文远你终于可以歇歇了,乌龙院里有个漂亮的小娘,正等着你呢……
好吧,串台了。
想想罗贯中的逻辑大约是,你的好朋友关羽被一个小卒子砍了脑袋,你张辽好意思在床上窝窝囊囊的病死?
历史上张辽真是病死的。
张辽可以算是孙权的一生之敌,一辈子的克星,晚年他抱病亲临前线,孙权看见他依旧哆嗦:
张辽虽病,不可当也,慎之!
张辽病了以后,曹丕也曾像孙权对待吕蒙一样,把他接到自己的行在,让自己的御用医生给他调养身体,不过那时候的医疗水平也就那样,张辽病情稍好就又回到前线,和曹休指挥军队击败了东吴的开国元勋吕范。
但是没过多久他就病情加重,去世了。
黄初三年张辽去世,《三国演义》的说法是,孙权夷陵之战时向曹丕称臣,打败刘备他就反悔了。
曹丕大怒亲征孙权,结果东吴再用火攻,曹丕被杀的大败,还搭上了大将张辽。
这故事大关节没错,但是孙权和曹丕这场仗应该没打起来。
东吴听说曹丕亲自来到广陵前线,很害怕,连夜建筑了一座假城:
魏文帝之在广陵,吴人大骇,乃临江为疑城,自石头至于江
- 标签:
- 编辑:马拉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