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文化生活  旅游

温州市:探访墨池

  • 来源:互联网
  • |
  • 2016-08-06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明代永嘉状元周旋有诗云:“何以清池唤墨池,昔年临池有羲之。”传东晋年间,王羲之出任温州太守,官邸华盖山脚,见山麓有一口小水池,池如镜而倒映出岸边大树和天空白云,便临池挥毫大抒怀乡之情。此后一发而不可收,隔三岔五在此临池作书,搁笔时便洗砚于池。街坊们见之,借题发挥而以“墨池”之名替那口清潭营造了文化氛围。后宋代书法家米芾游访温州,闻此传说,也有心来凑个热闹,大笔一挥,送上斗大的“墨池”二字。至此,“墨池”所在街巷,也就顺水推舟叫做“墨池坊”了。

  《永嘉县志》有载:“墨池,在墨池坊,王右军临池作书,洗砚于此。”这位千年之前的“书圣”,其书法对后世影响远大。故墨池之水,也滋润了一大批温州文人。唐代的张湮,明代的姜立纲,以及近代马家的孟容和公愚兄弟俩等,都是风格鲜明的书法大家。所以,尽管当年的墨池早已湮灭,也包括后来那米芾的题词,但因王羲之的名气如同酒望一般飘扬在街坊里巷。

  其实,今人所见的墨池,只不过是清代官府在玉介园遗址上仿建一个罢了。清乾隆五十年(1785)秋八月三日,由当时的温州总兵黄大谋续补了“墨池”两字,并刻于石。此石今藏于温州博物馆内。后人倒喜欢仍以王羲之的手迹掩盖那历史人文的变故。一看到这苍遒有劲的两个大字时,仿佛透过那远古的墨香,眼前便也晃动着王羲之那“飘若浮云,矫若游龙”的笔迹。

  墨池的“创始者”应属后汉的草圣张芝。史载张芝“少好书,临池学书,所居池水尽黑,故称墨池”。此后的文人学士如诸葛亮、王羲之、陶渊明、谢灵运、张旭、苏轼等,或在家乡或在任职地,都留下了墨池遗迹。还可以加上王冕,他的一首七绝唱:“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这是诸暨的墨池。当然,有的确有其事,有的是后人附会。但不管如何,总还是王羲之的墨池名气大,数量多。他任过江西临川内史,于是在临川的学宫里有他的墨池;他曾待在绍兴府,于是山阴的兰亭、戒珠寺有他的墨池;嵊县的金庭观内有他的墨池,附近天台县的华顶峰、白岩寺有他的墨池。苏东坡在游记里说:蕲水城外清泉寺旁“有王逸少洗笔泉”。此泉,也可称为墨池。

  早年,温州“墨池”所处玉介园西面,紧靠围墙有一口水井,井口方形,角上突出一块,伸出围墙之外,砌有一个半圆形的石井栏。井壁上嵌着一方石碑,阴文篆书“刘公池”。据说这是清代玉介园变衙门后,镇台大人所创的便民之举。其考虑到衙门威严,遂向墙外开了个口子,附近居民不必进入院内,即可汲水。后这“刘公池”摇身一变,遂成了“墨池”,砌上花岗岩护栏,旁边树了好几个石碑,曰:“墨池”。仿佛以碑为证,便可铁板钉钉了。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友荐云推荐
热网推荐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