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市:八一八杭州民俗,看不一样的江南风情
都说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对于杭州这座江南水乡来说,来往游客看的是风景,感受的却是这座城市骨子里流露的气息,而这种独有的城市气息,在那些看似细微的风情民俗中彰显得淋漓尽致。那么,关于杭州的民俗、习俗究竟有哪些比较好玩的呢?
游玩篇
春季采茶
素有天堂瑰宝之称的龙井茶就产在风景秀美的西子湖畔。这里土地肥沃,其独特的山区小气候非常有利于茶树的生长发育。大自然特别的垂青和茶农精心的培育诞生了品质优异、名扬中外的龙井茶。
杭州西湖龙井、狮峰,天竺,灵隐群山,盛产西湖龙井茶。唐朝陆羽在《茶经》中记载:“杭州钱塘天竺、灵隐二寺产茶。”可见西湖产茶历史悠久,相沿成习。西湖龙井茶,分春茶、夏茶和秋茶。采茶讲究季节,一般春茶在抽出一芽四叶或一芽五叶时采制,夏茶待抽出一芽三叶或一芽四叶时采制,秋茶在抽出一芽二叶或一芽三叶时采收。采得早,芽头小,影响收成,采得过迟,叶质窒老,又会影响质量。
茶谚说:“前三日早,正三日宝,后三日草。”茶乡有“女采茶,男炒茶”的习语。妇女们心灵手巧,采得快,采得好。男人身强力壮,手有劲,炒茶有抖、带、挤、甩、挺、拓、扣、抓、压、磨十法,全靠手上功夫。开采日,全家要吃青团子,炒茶之夜,要吃红糖鸡蛋。炒茶要根据嫩叶在徐火炙热了的茶锅中的变化,熟练运用各种手法炒制,这样才能使茶叶扁平挺秀,光滑匀齐,翠绿略黄,香馥若兰。
秋季观潮
八月十八是杭人观潮日。钱塘江潮,是天下雄伟的景象。从农历(八月)十六日到十八日为最盛。当潮水从浙江入海口涌起的时候,(远远看去),几乎像一条银白色的线;随着潮水越来越近,就像玉城雪岭一般连天涌来,声音大得像雷霆万钧,震撼天地,激扬喷薄,吞没宇宙,涤荡太阳,来势极其雄伟豪壮。杨万里的诗中说的“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描写的就是这样的景象啊。
在过去,每年(阴历八月),京都临安府长官来到浙江亭校阅水军,数百条战船分列两岸;然后演习五阵的阵势,忽而疾驶,忽而腾起,忽而分,忽而合,极尽种种变化,同时有在水面上骑马、舞旗、举枪、挥刀的人,好像踩在平地上一样。忽然黄烟四起,人和物一点儿也看不见了,(只听得)传来水爆的轰鸣声,声音如同山塌了一样。(待到)烟雾消散,水面又恢复了平静,看不到一条船的踪迹,只剩下被火烧毁的“敌船”,随着波浪流走了。
西湖桂花节
西湖桂花节是以弘扬民族文化为宗旨,寓经济、文化、娱乐、休闲为一体的特色旅游节庆活动,西湖桂花节中心场地设在满陇桂雨公园。公园以蓝天、白云、青山、绿茵为背景,以万株桂花为依托,以千年历史文化为底蕴,借《山海经》中的桂月故事作素材,创设了太阳广场、十二星座、满园春、二泉印月湖、广寒宫、月华殿、月老阁、吴刚酒肆、金粟园等20余个景点。
节日期间,除品茗赏桂外,还举办全国各地具有桂花风味的小吃;江南丝竹、越剧歌舞表演;邀请著名书画家即兴创作;征集咏桂赏桂诗文;组织以赏桂题材为主要内容的摄影比赛;还组织民间舞龙舞狮、嫦娥奔月、吴刚捧献桂花酒、满陇灯会、灯谜等丰富多彩的民间文化娱乐活动;同时,每年还根据活动主题推出既有文化气息,又有时代气息、有参与性的大型广场文化娱乐活动。使西湖桂花节真正成为一个市民与游客同乐的赏桂节庆,使杭州西湖桂花节年年办出新意,成为一个名符其实的地方节庆活动。
西湖荷花节
每年的7-8月份杭州都会举行西湖荷花节,举办地在曲院风荷,主要活动有:赏荷花、采莲蓬、剥莲子、做荷花餐、听民间戏曲、放荷花灯祈福、荷花交易会、西湖荷花小姐摄影模特大赛、中国荷花品种展览会等。
最美丽的季节是天气最热的时候,这和其他地方似乎有所不同。因为6月末到10月是荷花盛开的时节。而此时的西湖上的荷花在不知不觉中悄悄地在湖面上露出了尖尖的荷叶。
曲院风荷里有各种各样的荷花的介绍,当荷花盛开的季节来到,这里又是一个美丽的天堂。风荷景区以水面为主,分布着红莲、白莲、重台莲、洒金莲、并蒂莲等等名种荷花,水面上架设了造型各异的小桥,人从桥上过,如在荷中行。喜欢摄影的朋友可以在这里找到用武之地,非常之棒。
节庆篇
过年
早先杭州有句揶揄躲债人的老话,叫做“年廿七,勿着急;年廿八,想办法;年廿九,有有有;三十一日不见面,初一见面拱拱手。”大年三十夜,以前杭州人家里一般都备有几只口彩吉利的菜蔬,比如猪大肠叫做常常顺利;鱼圆肉圆称为团团圆圆;鲞头煮肉就是有想头;春饼裹肉丝暗指银包金丝;黄豆牙叫如意菜;落花生叫长生果;黄菱肉、藕、荸荠、红枣四物并煮美其名曰有富,杭州话藕的谐音为有,黄菱肉形似元宝,音形相加等于有富。
杭州过年习俗是用生瘦猪肉、生鸡鸭放在酱油中泡浸,然后晒干食用,别有风味。过去,在晒这些腊货的那个月份,每家屋檐椽上密密麻麻地扎满铁钉,上面挂着酱油肉、酱油鸭、酱油鸡。自做的酱油肉、酱油鸡味美质优,所以即使市场里有现成的卖,人们还是愿意自己动手晒。在杭州过年习俗中,杭州人一般去菜场买些个头比较大的鳗鱼,剖开淡晒,就成了我们口中的“鳗鲞”,鳗鲞比鲜鳗还要好吃,是年夜饭中佐酒的佳品,也是杭州过年习俗一大特色。
老杭州过年习俗的娱乐活动大致有锣鼓、纸鸢、龙灯和花爆。所谓锣鼓又称年锣鼓,在大锣大鼓之外,加上脆鼓、小锣和竹板。年锣鼓在正月初五之内,多为商家所用,另外,年锣鼓还有为其它娱乐活动喧染助兴的功能。杭州人对各式年锣鼓有自己的说法:只闻其声不闻其词的取名为元宵鼓、招财鼓、雨夹雪和七五三;既闻其声又听其词的叫做十番、风云会和丝弦锣鼓;既无节奏又无言词的杭州人统称为乱劈柴。
吴山庙会
吴山庙会是杭州规模最大、历史最久的庙会之一。为纪念春秋战国时吴国大夫伍子胥,建造第一座伍公庙以来,两千多年间寺庙庵观,日益增多,几乎遍及吴山境内的紫阳、云居、七宝、峨嵋等十多个大小山头和山麓,故有“吴山七十二庙”之说。这些寺庙极为复杂,祭祀的民间神灵也众多纷纭。
娘娘庙会
娘娘庙,位于艮山门外半山(又名皋亭山)。传说半山娘娘原是个采桑娘子,姓倪。北宋末年,金兵入侵中原,金兀术得知宋朝小康王赵构逃到江南,亲自带兵紧紧追赶。三月初三这天,正是清明,小康王单人单骑逃到杭州北郊半山,又饥又乏,无处藏身,被一身背桑篮,在桑林中采桑叶的青衣娘子掩藏在桑叶筐里,逃过追杀。小康王认为青衣娘子保驾有功,亲口答应她,到杭州登基后,前来接她,册封为贵妃,共享荣华。谁知小康王到杭州做了皇帝后,早把此事忘得一千二净。青衣娘子受不了别人讥讽、挖苦,气得一病身亡。当地就为她在半山上造了一座娘娘庙,称她为“半山娘娘”。蚕农都认为:半山娘娘是掌管蚕桑丰歉的女神,每年三月三,都要到半山娘娘庙进香,祈求一年蚕桑利市。
玉皇山香会
这是杭州民间唯一的道教庙会。玉皇山原称天真山、玉龙山,五代时吴越王曾从明州(今宁波)迎阿育王舍利供于此山,故又称育王山。清时,在修篁飞松的山顶建造了规模宏丽的黄色道院玉皇宫,又称福星观,宫内有灵霄殿、真武殿、皇坛、藏经阁等道教建筑。
西湖香市期间,正逢玉皇大帝正月初九诞辰日,因此山上山下,摊贩林立,善男信女,前呼后拥。虔诚信徒还三步一拜,口念“玉皇保佑”上山。一年一度“玉皇诞”香会,玉皇宫要举行隆重祝寿仪式,诵经礼忏。腊月十五为玉皇大帝出巡日,这天,玉皇宫举行道场以示迎接。
杭城历史上多火患,为祈求消灾降福,玉皇山上有不少与消除火患传说有关的古迹。宫前的“天一池”,大旱不涸,取“天一生水”之义,其用意在于消弭杭城火灾。山腰的“七星缸”,将铁缸按七斗星座排列,并在缸周浇铸符篆,意为镇压紫来洞内火龙,防患杭城火灾。
西湖香市
西湖香市,历史悠久。早在唐宋时,西湖天竺、灵隐、昭庆、净慈等寺院都已有“香会”。南宋建都杭州,历代皇帝都要御驾亲临各寺,烧香敬佛,抚台以下文武百官也要亲自拈香。上行下效,四乡蚕农亦以杭州为天堂佛地,为祈蚕桑丰收,也都来“朝山进香”。即使贫苦农家也要借贷典当,一年开春到杭州来烧香一次,村村户户,世世代代,相沿成俗,形成杭州的繁荣“春汛”。
西湖香市以天竺、灵隐、岳王庙、昭庆寺、老东岳、吴山最盛。每年春汛来临,全市商店坊肆都装潢门面,招徕顾客,还到各寺庙两廊、山门内外搭篷赶香市,一时形成“有屋则摊,无屋则敞,敞外有篷,篷外有摊”,各商铺店肆,鳞次栉比,不论丝绸簪耳、牙尺刀剪、糕点果品、香烛木鱼以及泥人玩具之类,琳琅满目,云集成市。
习俗篇
婚嫁
说媒杭州民间婚礼,基本上沿袭南宋婚礼的习俗遗风。旧时男女婚配封建色彩极浓,中等以上人家都要请媒婆说合,叫做“穿婚”。男、女方问卜得吉“定帖”后,男家择日备礼邀女家,两亲相见,谓之“相亲”。如女方中意,即以金钗插于冠髻中,名曰“插钗”。若不如意,则送彩缎两匹,谓之“压惊”。
舞龙
富阳龙门古镇民间舞龙,源流较早。直至民国,历代民间舞龙旨在祈雨、消灾、迎祥、喜庆,带有浓厚的封建迷信色。解放后,意识更新,舞龙成为群众性文化娱乐活动,每逢春节等重大节日或喜庆日子,以村为单位自发组织舞龙队伍,在城乡各地尽情节严重欢舞。舞龙计有板龙、兜水龙、柴箍龙三类。板友多见于富春江南岸,江北以兜水龙、柴箍龙居多.富春江两岸的龙灯,均戴王冠,俗称”华盖”,为富春江龙灯的一大特色。板龙又名桥龙,长度以节计,每节约2米,一般数十节,最长至400余节。
- 标签:
- 编辑:马拉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