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旅游+”时代下的古堰画乡
卷首语:发源于浙闽交界的瓯江,从庆元百山祖西北麓向东滔滔而下,蜿蜒800里的河水,贯穿整个浙南山区,更流经大半个丽水。1600余年的龙泉青瓷在瓯江文化中孕育,“巴比松画派”在瓯江之畔的古堰画乡绽放异彩……秋季的丽水清爽、唯美、干净、灵动,我们将沿着瓯江,看山望水寻秋,找寻瓯江边最浙江的秋元素,推出“瓯遇丽水之寻秋”集锦。
由俄罗斯摄影师普罗辛弗拉基米尔(Vladimir Proshin)
在浙江丽水拍摄渔人在雾气中出航的绝美景象,获得首届意大利锡耶纳国际摄影大奖最佳摄影作品奖
缓缓踏上廊桥的台阶,木板轻微的咯吱了一下,我生怕些微的声响,会打扰到眼前这位凝神作画的姑娘。她正专注凝视着眼前奔腾的瓯江,时而埋下头,迅速的在画板上勾勒。桥上久远的木格窗,倾下一地阳光。
来自山西的女孩,露出了灿烂笑容:“虽然只是和古堰画乡的第一次相遇,但说不出为什么,心底深处的声音告诉我,这里就是我要找寻的地方。”
古堰画乡边作画的女生
乡村创客,筑起瓯江边的梦
“堰头村”、“大港头村”,丽水人曾熟悉的老地名,不过现在人们更多自豪提起的是它们另一个的名字——“古堰画乡”。
走进古堰画乡,迎面一棵千年古樟树,枝桠伸展到瓯江边,像一把撑开的巨伞屹立着。古树下,是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和采风、写生的人群。深秋时节的古堰画乡,白帆点点,水色澄碧,山影明秀……散发着醉人的气息,有一种恍然入画的错觉。
“现在村子里游人多了许多,还记得三年前第一次来时,这里还是个寂寥的小村子。”同行的记者望着村子中来往的游客和兴起挂牌的民宿,驻足感叹。
“现在古堰画乡不仅是画家、游客的天堂,更是乡村创客的寻梦之地。”古堰画乡工作人员杨杰告诉记者,以前提起古堰画乡,更多人首先想到的是瓯江,是油画,是巴比松。不过随着越来越多的人,来到了这里,在瓯江畔筑起了梦。近年来,来自全国各地的创客在古堰画乡投资主题民宿、画室、文化创意等产业人,也越来越多。
古堰画乡瓯江景色
2014年,古堰画乡景区各种类型的农事采摘园、农庄、农副产品生产基地随着旅游市场的火爆而迅速发展,古堰画乡红茶、辣椒酱、金盘露贡酒等各种产品依托互联网效益显著。
作为丽水本地人,看到了古堰画乡的机遇的老倪。毅然辞掉了“铁饭碗”的工作,回到古堰画乡,租了两间老宅,做起了传统的辣椒酱,还做出了品牌和名堂。
“每年都有七八百万收入吧,去网上搜一下‘倪老腌’,那就是我的辣椒酱,销量都是排在第一的。”而今的老倪尝到了甜头,已乐开了花,下一步,他打算把辣椒酱、作坊和旅游结合起来。在古堰画乡这美丽的环境中,通过旅游+互联网+农业,把浓厚的乡村文化,卖出去,勾起城市中人,淡淡的回忆和乡愁。
这种经历,在古堰画乡已属平常。
古镇转型,插上旅游发展的翅膀
森林、河滩、帆影、晨雾、老屋、乡亲……不管是古镇街巷、水岸埠头、千年古樟,还是水中渔舟、残垣菜地、农村老屋、乡间野趣,走进古堰画乡,一不小心,就成了画中人。
作为浙江省首批37个特色小镇之一,瓯江生态景区创5A首期核心创建区,而今古堰画乡横跨碧湖镇和大港头镇,拥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建于公元505年的通济堰,有著名的“丽水巴比松”画派,有专业美术写生创作基地“在水一方写生创作中心”,有“隐居画乡”的悄然入驻,有千年古镇、古樟、古村落……
古堰画乡夜景
“以山水为依托,建设摄影、美术写生基地,集聚了很多艺术家在当地落户。”据工作人员介绍,古堰画乡如今已有画商企业49家,画家52人,画工达200人,他们在古堰画乡开展美术创作和作品观赏销售,美术作品年销售额已达2500万元。
随着旅游业发展,旅游+农业、旅游+民宿、旅游+互联网……农民人均收入从2006年的3000元,已经增长到了2014年的31000元,足足增加了10倍。旅游已然渗透到各个领域,各个方面。
而通过网络,微电影等,青山、流水、古樟、老街、渡口……古堰画乡,也为更多的人所熟知。也越来越多的,怀揣着梦想的人,迈着脚步,走进了这个一切显得格外恬静、惬意的小镇。今年年底,丽水将开通高铁,这一切,都将为古堰画乡发展,插上翅膀。
瓯江水千年不变地缓慢流淌着,吹过的风泠泠拂过老樟树,吹向古街,江上画舫和小船缓缓驶离码头,激起一波一波水浪,堤岸上,学生们在错落有致的鹅软石间支起画架,挥洒创意。这都是古堰画乡的常态,也将在瓯江畔,亘古延续。所变化的,只是人们,愈加幸福的生活。
- 标签:
- 编辑:马拉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