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清市:寻磐石千年古寺 赏院内宋代石塔
总听老人说起磐石镇真如寺的石塔建于唐文德元年,心向往之,却一直没空得见。为了一窥它的容颜,温州回乐清的高速上,我特意选择从北白象出口驶出,开启寻找磐石真如寺之旅。
沿途随风翻涌的烂漫春花,和充满乡村风情的街道,令我在途中充满了好心情。转过几个弯,导航显示真如寺就在附近。放眼望去只有一个小小的庙宇矗立于山麓,毫无千年古寺的恢弘气势。带着掩不住的失望准备打道回府,我又不甘心就此结束行程。掏出手机搜索,网页显示的真如寺图片和眼前天差地别。
爱车的原装导航也不靠谱,还是用手机导航好了。跟随新向导,没几分钟就到了“目的地”。欣然下车寻寺,可这里只有一片杂地。吐槽了导航,重新上路寻找我心心念念的真如寺。
几番周折寻觅到的风景更珍贵。在磐石镇重石村的一个山岙里,真如寺和我两两相望。跨过朱红色的古旧石门进入院落,门里门外两个世界。不知该怎样形容眼前的宁静、清爽和生机盎然,这是一种从未体会过的心境。不同于往日看风景时的走马观花,踏入寺内的那一刻,我不急于前行,停在原地感受浓郁的中式建筑风格,和那空气中飘荡的历史余韵。
左侧一个精巧的曲线花圃,右侧是同样的景致。左边园林中一个亭,右边也是同样大小构造的亭子。这种对称结构在真如寺表现得非常俏皮,细细观察很有意思。
真如寺最广为人知的便是始建于宋的七座六角形石塔。在远处乍一看,七座石塔巍峨壮丽,质地浑厚庄重。再一看,却只是塔状的“石头”罢了,不免有些失望。等走到近处细细观察才发现,塔上的狮兽、力士、繁花纹样栩栩如生,竟让这些“石头”活了起来。但见单檐飞翘的六角塔顶往下,每隔十几或几十公分便是不同的造型,浮雕开框的草纹、仿古木结构的梁枋、六楞瓜腹状塔身……用工之繁复精致,在一座5米左右的石塔上完美呈现,令人叹为观止。
我逛到寺内一块空地,一位面容平和的僧人安静地挥斧劈柴。一旁的田边,种着鲜嫩水灵的青菜。这样的画面特别宁静,我久久注视。这名僧人告诉我,之前他在很多城市的寺庙呆过,去年来的真如寺,这种劈柴种菜的日子让他感觉很安宁。
天色渐暗,我来得匆忙,走得也匆忙,但也不忘把暮色中庙宇的样子捎回了家。
真如寺,院址坐北朝南,宋真宗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赐额“真如寺”。几经扩建成为九进大丛林,院址改向朝东兼南,占地1万多平方米。宋明道二年,院前建如来石塔七座。宋乾道二年,海水泛滥,沿江居民多飘没,真如院亦受毁坏。
《永乐乐清县志》载:“真如院,唐文德元年(888)僧肇法师建”。石塔原有七座,现存四座,高5.16米,单檐,除雕饰略有不同外,形式几乎全同。基台平面六角形,立面工字形,束腰六面浮雕开框的卷草纹。六角则有浮雕力士代替角柱。力士或跪或坐,足踏下枋,头顶上枋。
从体态到裸露肌肉,以及面部表情,均显现负重神态。基座须弥座式,角柱棱形,柱端饰仰莲一匝,上下枭浮雕仰覆莲,六角设圭脚,束腰各面浮雕狮兽,奔跃矫健,栩栩如生。
塔身置于莲花平座之上,六瓣瓜腹式。正面辟一壶门,莲花式拱券,内莲花台上设六角式梁架,用叠涩做出斗拱、椽子、角梁、瓦垅。檐口轮廓圆各,至转角起反翘。
塔刹葫芦形,刹座覆钵式,周身浮雕卷去纹,分设在垂脊间,塔顶六角攒尖式。
该塔仿照印度堵波形式,结合我国木构建筑特点,用石材建造;雕刻精致,造型美观。
- 标签:
- 编辑:马拉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