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清市:端午习俗很生动
6月7日是农历五月初三,离端午节还有两天,但在乐清市南岳镇的前塘村侯山河家中,已经粽子飘香了。这是一幢临河的房子,前面围着一个小小的院子,清爽自在,院子里有三位女人正在包粽子,暗绿色的粽叶,微黄的浸泡过的糯米,澄黄的蛋仁,紫红的大枣,这些食材的颜色,不用刻意搭配,便自成和谐的天趣。而等这些粽子煮熟,香飘雪白的围墙之外,在临河乡路走过的村民,闻着这儿时记忆中的粽香,心中会不由自主地想到:端午节到了。
乐清人叫重午
端午一向是中国人心中的重要节日,尤其是划龙舟的习俗是释放体能、激情和乡土美学的时刻。一些在外经商、做事的乐清人,也会像对待春节一样回家过节,乐清籍的作家侯山河便是如此。
说起乐清的端午节习俗,侯山河更是了如指掌。
他说,端午节乐清人叫做“重午”,而端午的龙舟竞渡,本土百姓说是“重午划水龙斗水龙”,龙舟乐清人叫水龙,龙舟是后来才有的书面用语。
侯山河介绍说,《隆庆乐清县志》卷一《风俗》曾有记载:“端午,门悬蒲艾,饮蒲觞雄黄,相馈角黍。龙舟竞渡,或以溪艇谓之草龙,悬赏标,常至斗争,故官府亦或禁之。”
角黍,即梭子,又作粽子,以箬叶裹米,形如三角,古用黏黍,故谓之角黍。此外,乐清民俗在重午日喝雄黄酒,将雄黄酒喷洒在屋角墙角,用雄黄涂抹在孩子们的额头、肚脐、脚心处。妇女还纷纷用红丝线编织香袋(小网袋),内装染上红色的熟鸡蛋或鸭蛋,将香袋挂在小孩的胸前,称之为撞蛋。
“家里还要炒槐豆作零食,每家每户用‘五月草头’和大蒜子加水煮鸡、鸭蛋,用此汤水洗脸、洗头发,给孩子们洗澡。”
侯山河说,这些习俗目的是祛邪消灾,图个吉祥,节前给岳父母、舅父母等送节,虹桥一带的媳妇给娘家送节,娘家则往往会回馈十个“内糖饼”。
当然在侯山河的心中,划龙舟是最有意思的事,小时沿着河岸追逐鼓声、喊声震天的龙舟的场景,永远留在了他的脑海中。今年因为恰逢中高考的原因,端午节期间没有划龙舟,让他稍稍有些遗憾。但他觉得小孩们的中高考是大事,为此也可以理解。
赛手都有“姓名”
端午的习俗各地大同小异,乐清的小异之处是东乡和西乡稍有不同,据乐清民俗研究者赵顺龙介绍,旧时以清江为界,江北的东乡一带端午节的主食是“锡饼”,现在的人也称为薄饼,清江以南一带主要是吃粽子。
“当然现在是西乡和东乡也都吃锡饼了。”赵顺龙说。锡饼是一道传统小吃,用面粉调成糊状,在又大又平的铁煎锅中一抹,烤成了一张张形似圆月,薄如绢帛的半透明薄饼。也有人直接去菜市场现成的买过来。饼里面的东西也是有讲究的,有绿豆芽、韭菜、肉丝、蛋丝、香菇等作馅。把喜欢的东西都放上去,薄饼卷成圆筒状,丰富饱满,一口咬去,端午的温馨氛围就在这浓浓的滋味中绽放开来。
乐清西乡一带具有典型的水乡特色,与温州隔江相望,水网交错,岸柳婆娑,到处可见小桥流水人家,地理环境和自然气候都十分适宜龙舟竞渡,南宋的思想家叶适曾有诗道,“一村一船遍一邦,处处旗脚争飞扬”,可见由来已久。
西乡习俗,把各村龙舟聚集在某一宽敞河道进行竞江,那河道乐清人称“湖”,而且时间地点都有通例:初一象山湖,初二平山湖,初三仁宕湖,初四白象湖,初五湖头湖。西乡一带有五湖之多,可谓占尽五湖风光。
据一些老人说,有一年端午竞渡,四乡八社,万众云集,各村龙舟自湖头湖河面你追我赶,力争上游,十浃河前锣鼓喧天,喊声震地,西头桥周围更是万头攒动,顷时只见中流击水,浪遏飞舟,场面非常震慑人心。
赵顺龙说,西乡的龙舟在明清时代就向规范化发展,制订了统一的竞赛规则,具体规定了船形、大小和划手人数,一船定额三十六人,叫做一槽,俗称“三十六香官”,船身十三档,操桨二十六人,前后艄各二人,加上掌旗、司鼓、打锣、参龙及龙头龙尾各一人,合三十六人之数。而龙舟竞赛的关键人物是司鼓和押艄,旗分五色,锣合鼓声,划手听鼓声合力并进。
他说,西乡的划龙舟有个特殊之处是这三十六人都有姓名,如船头杨一将军,船尾周六相公,阵头队长一道杨文墨,阵后哨长二道伊忠,等等。而杨府爷为总赛手。
赵顺龙说,这些人是传说中杨府爷的部将,是旧时候百姓想象中的英雄人物。
稻灰粽和菖蒲
端午吃粽子,这谁都知道。赵顺龙说,但在乐清一带农村流传的稻灰粽,许多人知其一,不知其二。据传,“稻灰粽”算得上中国古代的一大发明创造,古书记载“用菰叶裹黍米,以淳浓灰汁煮之,令烂熟”,古人将“灰汤”中所含的碳酸钾,巧妙地变成了天然的粽子发色剂、增香剂、品质改良剂、防腐剂和营养强化剂。
吃过稻灰粽的都会被其独特的口味所吸引,香香的白糯米,用稻杆的灰水浸泡后包成粽子,变成了嫩黄嫩黄的,飘着莫名的芬芳。不需要加蜜枣,也不需用鲜肉,只是这原味的粽子,蘸着雪白的白糖,咬上一口,那种芬芳甜蜜是要融入人的血脉,刻进人的灵魂的。
“酒入雄黄粽子裹,要尝滋味到端阳。”因此,端午吃稻灰粽,成为乐清乡村最有滋味的记忆。
此外,乐清端午节还有一样重要标志物,那就是“五月草头”。
赵顺龙说,“五月草头”是数种植物合在一起的总称,“草”是个泛称,不仅指草本植物,还包括藤本植物及一些灌木和乔木的树叶。相传农历五月初五,百草都是香的,之前或之后,有些草便没有香气。习俗中,五月初四采来的“五月草头”,晚上要放在露天处受露水,第二天煎煮时才会更芳香四溢。
民谚说:“清明插柳,端午插艾”。赵顺龙说,在端午节,乐清人还把插艾和菖蒲作为重要内容之一。家家都洒扫庭除,以菖蒲、艾条插于门眉,悬于堂中。讲究的人,还会用菖蒲、艾叶、榴花、蒜头、龙船花,制成人形或虎形,称为艾人、艾虎;制成花环、佩饰,美丽芬芳,妇人争相佩戴,用以驱瘴。
艾,又名家艾、艾蒿,茎、叶都含有挥发性芳香油,所产生的奇特芳香,可驱蚊蝇、虫蚁,净化空气。中医学上以艾入药,有理气血、暖子宫、祛寒湿的功能。将艾叶加工成“艾绒”,是灸法治病的重要药材。
菖蒲是多年生水生草本植物,它狭长的叶片也含有挥发性的芳香油,是提神通窍、健骨消滞、杀虫灭菌的药物。
他认为,古人插艾和菖蒲是有一定防病作用的,因此端午节也是自古相传的“卫生节”,人们在这一天打扫卫生,挂艾枝,悬菖蒲,洒雄黄水,饮雄黄酒,激浊除腐,杀菌防病。
赵顺龙说,钟馗捉鬼,也是端午节习俗,因此在乐清的有些地方会有悬挂钟馗像的风俗,用以镇宅驱邪。
- 标签:
- 编辑:马拉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