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文化生活  旅游

嘉兴市:夏日亭亭影 醉卧林荫处

  • 来源:互联网
  • |
  • 2016-09-06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小隐亭

  绮园的东北及北部,有一座脉理连贯,气势磅礴的大假山,山中奇峰叠嶂,岩壑幽深,满山均是青葱的林木,浓绿欲滴。而大假山顶有一六角小亭,题名“小隐亭”,是全园的最高点,在绿树掩映中,确有隐世之感。

  小隐亭建于1932年,1935年由冯氏后裔冯伯乐以杉木重修“小隐亭”。小隐亭原名依云亭,后更名小隐亭,出自《道德经》:“小隐于野,大隐于朝”。此亭曾是海盐县城的最高点,越过朱园、百可园和徐园,滚滚海潮一览无余,因此,又名望海亭。

  滴翠亭

  “滴翠亭”原名“醉吟亭”,初建于1930年,1990—1995年与园内其它建筑一起进行了整修。滴翠亭因为87版的《红楼梦》而出名。1985年,电视剧《红楼梦》中“宝钗扑蝶”这出戏就是在滴翠亭和罨画桥这一带拍摄的。

  著名的红学家邓云乡先生曾留诗:“此亭曾入红楼梦,拍蝶宝钗事有无,古木老藤依旧是,重来难觅美人图。”为纪念《红楼梦》的拍摄,此亭后更名为“滴翠亭”,延用至今。绮园十景之一的“蝶来滴翠”也由此而得名。

  滴翠亭位于大假山东南伸出的余脉之下,面湖背山,为一四坡顶的敞轩,北、东、南三面被山峦石壁环绕,形成一处半开敞的谷地,谷中莳花种竹,并有小路沿山岭而上,直去北边主峰,与小隐亭遥相呼应。亭东边较开阔,与东堤罨画桥及其北堍的合抱樟树隔池相映,又与周围山水翠木和谐配合,组成一片旖旎风光。

  状元亭

  海盐县武原街道金星村,没有精致华美的民居,也没有饱经沧桑的祠堂,更没有富丽堂皇的大宅院,但这里让人惊叹。传承千年的朱氏家族在这里繁衍生息,男耕女织,历经700余年。朱氏家族不是大富大贵之家,却以祖辈相传的家训,默默滋养了一方水土一方人。

  海盐朱氏历代人才辈出,在700多年的历史中,据海盐朱氏家谱记载的资料统计,仅明清两朝就考出进士14人,举人40人。在历代嘉兴府志、海盐县志中,收录有这个家族130多位先辈的事迹。这个家族灿若星河般的历史和名人早已远去,走在村里,普通村民津津乐道的是村里曾经出过一个状元。村民口中的状元,指的是朱氏第二十世孙朱昌颐。他在清道光六年中了状元,也是海盐历史上唯一的状元。

  2013年,村里开展美丽乡村创建,不少村民提出要挖掘朱氏家族文化。海盐朱氏迎来了一个发展契机。金星村利用朱氏故居遗址——斜桥埭这个自然村落,将上个世纪的老房子,改建成了海盐第一个朱氏文化展示馆。而在斜桥埭另一头,一座朴实无华的亭子为纪念朱昌颐所建,这就是状元亭。

  金粟亭

  金粟寺位于海盐澉浦西北茶院村的金粟山旁,由西域僧人康僧会创建于吴赤乌年间,是江南最早的佛寺。初创至今已有1700多年的历史。当初其建筑规模十分宏伟壮观,全盛时期有山门、正殿、大悲阁、法堂、禅堂、祖师堂、僧寮等房屋5048间,僧侣上千人,寺内古迹和所藏文物颇多。最为著名的有“千人井”、“剑池”、“只园”、“独桑鼓”、“王阳明诗墨迹”及“金粟山藏经纸”等。

  旧时,金粟寺名播四方,佛事兴旺,香火缭绕。明清时,社会名流、文人雅士慕名也常来这里敬佛题诗,留下不少墨宝。可惜在清咸丰年间,金粟寺的建筑大部分毁于洪杨之乱,后虽又重建一进,但抗日战争时期又遭日军毁灭性破坏,今仅存明代正统年间一块《重建金粟广慧禅寺记》大石碑。

  1987年,当地村民为保护这块石碑,在县水利部门的资助下建造了一座石亭。这座石亭伫立于茶院村村头的康僧桥西堍,名曰“金粟亭”。石亭精巧玲珑,古朴典雅,亭中这块两米多高的石碑立于大石龟之上,碑体正面上方镌刻着“重建金粟广慧禅寺记”九个篆文大字,碑文为楷书,字迹娟秀而凝重,清晰可辨。石亭用白石精雕细琢而成,四个亭柱上还刻有两副楹联:“茶院新事春草吴宫梦,赤乌旧事史碑金粟香”、“千载沉沙金粟寺,万人齐赞茶院亭”,古韵之中又寓新意。金粟亭的建造为江南古刹金粟寺留下了最后一道风景。

  听涛亭

  听涛亭位于海盐白洋河湿地公园,而湿地公园濒临大海,这也许是为数不多的离大海那么近的亭子了。远方,涛声依旧,海浪拍打着回忆的旋律;近处,芳草萋萋,听涛亭边倾听淅沥雨声。

  在海盐,说起白洋河湿地公园,可谓无人不知,公园位于县城东侧,依白洋河而建。白洋河,北起武原街道方家埭,南至秦山街道长川坝,全长24.18公里,河宽20米左右。整个白洋河湿地公园主要利用原有白洋河、鱼塘等丰富的水域,整合了水资源,通过理水筑岛的方法,集亭、轩、园林等具有江南特色的园林建筑于一体,同时,陆生、水生植物分别达到100余种和20余种,建设县域生态绿道2公里。

  而听涛亭仿佛扮演着守护河流的角色,一直守护着白洋河。亭子上一副对联“耳畔涛声常闹海,眼前景色耐听风”,更是让周围景色尽显笔端了。

  亭·祝家庄

  祝家庄,总面积200亩(其中陆地面积80亩,水域面积120亩),由祝氏大门、水上餐厅、水上古街、中国馆、沈荡大桥、文化长廊、祝金塔等二十多个景点构成,属海盐“一轴两核三区”旅游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景区以“水”为主题特色,以“服务于农、建设乡村”为理念,以“乐活水乡情,休闲文化园”为宣传口号,先后开发了农家餐饮、水上娱乐、绿色宾馆、休闲观光等活动项目,提升中的祝家庄景区由游览接待区、多元文化区、餐饮娱乐区、都市商务区、滨湖度假区、水上观光区六大功能区组成,是一处集餐饮、娱乐、住宿、购物、度假、会务、文化于一体的水乡文化园。

  祝家庄里也有一座“沈荡大桥”,是仿海盐著名的沈荡大桥外观造型建造的,桥身由石头堆砌,有三个拱形桥内壁,桥上有木栏和木质阶梯,整座桥倒映水中,颇有江南水乡的味道。走过这座“沈荡大桥”,就能看到一座简易的六角亭,四面连接有木质长廊延伸到岸边,坐在亭中,便能一览湖面景色,好不惬意。

  亭,俗话称凉亭,是一种开敞的小型建筑物,是供人们休息、纳凉、眺望和观赏的建筑物之一。亭和楼、台、阁、榭、廊等如同闪亮的小小明珠,点缀着祖国的锦绣河山,特别是园林景区中不可缺少的一种建筑形式。

  亭子在中国的历史十分悠久,但古代最早的亭并不是供观赏用的建筑。如周代的亭,是设在边防要塞的小堡垒,设有亭吏。到了秦汉,亭的建筑扩大到各地,成为地方维护治安的基层组织所使用。魏晋南北朝时,代替亭制而起的是驿。

  亭子最早用于园林是在1500多年前的隋朝,隋炀帝曾辟地建西苑,其中就有逍遥亭。到了唐代,千姿百态的亭应运而生。而宋代有记载的亭子就更多了,建筑也极精巧。

  在我国园林中,几乎都离不开亭。在园林中或高处筑亭,既是仰观的重要景点,又可供游人统览全景,在叠山脚前边筑亭,以衬托山势的高耸,临水处筑亭,则取得倒影成趣,林木深处筑亭,半隐半露,既含蓄而又平添情趣。

  自古以来,凡有些名气的亭子多与传统文化有着紧密的联系。素有四大名亭之称的醉翁亭、沧浪亭、陶然亭和爱晚亭,无一不具有其独特的文化蕴涵。在海盐也坐落着大大小小的亭子,犹如散落的宝石,点缀其间,成为了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亭子不仅是供人憩息的场所,也是园林中重要的点景建筑。除了南北湖之外,绮园也有两处亭,一是北山顶的小隐亭,居全园最高,又名望海亭。二是北山脚下、东池边的滴翠亭。此外,海盐的金星村、白洋河湿地公园等地也坐落着几座亭子,构成了海盐亭的多姿多彩。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友荐云推荐
热网推荐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