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浙江新闻  本地

今天的主角,必须是他们!

  • 来源:互联网
  • |
  • 2020-08-20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来源:浙江之声记者王娴、吴迪、王娜,实习生全开祥、葛文秀,金华台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

今天(8月19日)是第3个中国医师节,今年的节日主题是“弘扬抗疫精神,护佑人民健康”。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我省2018名医护工作人员奔赴前线,用大爱仁心书写责任担当。

今天我们一起回顾他们的战疫故事,聆听他们的付出奉献......

下午两点多,浙大二院滨江院区综合ICU室内,医生须欣刚给一位病人做完紧急治疗,正当他准备走出病区,另一位病人又出现了状况。直到一小时后,记者才和他聊上几句。

作为我省第四批支援武汉的医疗队队员,从整建制接管武汉协和医院重症区、零基础上建好符合院感的ICU病区到抵达武汉后进行的第一例气管插管手术,这些点滴片刻,就像刻进了他骨子里,从不曾离开。回忆起第一场插管手术,须欣清晰记得自己走进手术间时的呼吸声。“走路、呼吸……耳朵里听到的全是自己的这种声音,甚至还有心跳的声音。你就咚、咚这样子一路过去,像宇航员飞上了太空,然后你第一脚踩下去的那种感觉,有点激动,有点紧张。”

须欣说,在武汉的47个日夜,担子重、压力大、时间紧,很多队友甚至只能靠安眠药才能入睡。他的手机里珍藏着一组照片,这是自己每天站同个位置所拍摄的天空。“你的窗子就是那么大,能看到的范围就那么窄,但你真的能看到,武汉这座城市从灰蒙蒙慢慢变得生机盎然、越来越美。”

金华市中心医院呼吸内科医生陈芙蓉同样是一名“援鄂战士”。2月14日早晨,陈芙蓉接到医院召集驰援武汉的电话时,她毫不犹豫立即响应。陈芙蓉一直挂念着医院收治的203床奶奶。她说,看着奶奶从最早的呼吸困难、悲伤绝望到慢慢好转、恢复信心,这种快乐无法比拟。

“当我看到奶奶发自内心的微笑时,我觉得特别感动。她来住院的时候带的衣服中唯有一件是红色的,后来老奶奶出院那天特意穿上了,然后跟我们合照,特别高兴。”陈芙蓉说。

援鄂回来,回归工作岗位后,陈芙蓉越发努力工作,努力学习。她说:“通过这次疫情,我发现需要学习的东西非常多,也正是这段经历,激励我以后更要好好的学习专业医药知识,使自己的医疗技术能够更加精湛,能够更好的为患者服务。”

除了驰援湖北的援鄂医疗队,更有一大批医护人员“镇守”浙江大本营,打好疫情阻击战。

除夕晚上,浙江省立同德医院感染科主任、医院疫情防控专家组副组长翁卫东留守在医院里,在工作岗位上迎来了庚子新春,她说,这个时候病人最需要我们,为了百姓的平安,医护人员唯有负重前行。

那段时间,医院发热就诊人数成倍增加,翁卫东和团队成员一刻都不敢大意。病人从哪里来,去过哪里,家庭住址等信息都要仔细询问并严格记录在册,加上核酸检测的工作量,让翁卫东和团队成员经常从白天忙到黑夜。

翁卫东告诉记者,疫情期间她们组织排查了近1.3万例发热病人的就诊信息,收治疑似新冠患者360余例,确诊新冠肺炎5例,参加院内外专家会诊40余次,抢救危重病人20余例……她说:“第一关篱笆一定要扎紧,一旦漏掉一个,后面很可能就一传十、十传百,后果不堪设想。所以对医护的要求非常高,我们肩上的压力也非常大。但是我觉得,这次疫情对医生来说也是一种锻炼,是一笔宝贵的财富。”

披荆斩棘、逆行而上的他们,在一个又一个平凡的日子,演绎着不平凡的感人瞬间。当疫情逐步稳定、医护身上的“光环”逐渐散去,更多的医护工作者希望,患者与医护还能继续守望相助。

眼下,重回工作岗位的2018位医护工作人员,继续无私奉献着,于他们而言这只是换了一个战场。从医27年的浙江省人民医院血管外科主任蒋劲松说:

“希望医护在这一块能更做得更好,本身就是在奉献,更多的为病患着想。”

浙大二院滨江院区综合ICU医生须欣说,自己一定会把前线的抗疫精神延续下去。“我们就是时时刻刻要做好准备,迎接有预期或者非预期的这样的重症病人的到来。希望能够像在武汉一样,把他们控制稳定,让他们的病情改善,最终能够有机会离开监护室,转回到普通病房去。”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友荐云推荐
热网推荐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