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大去年仅招22名上海考生 235名毕业生赴沪工作
中新浙江网1月23日电(记者 江耘 施佳秀 实习生 吴雨辰)“上海考到浙大是22个人,但是它拿走了浙大毕业生235个人,(相差)十倍,它推出一个人,吸进10个人。”在此间举行的两会中,浙江省人大代表、浙大副校长罗卫东一语道出了浙江人才流失的困境。
“与北京、上海、广州这些大城市相比,浙江或者说杭州在人才聚集方面的吸引力还是有一定差距。”罗卫东当着数十位人大代表的面直言。
据他介绍,2014年浙江大学应届本科毕业生5308人,留在浙江的只有1449人,不到总人数的三分之一。在这之中,来自上海考上浙大的有22人,但是最终去上海工作的却有235人,流入流出相差十倍之多。
分析原因,罗卫东认为,杭州的国际化程度不够是重要因素,许多城市细节的服务不到位。
他举例,门户网站的语言不够方便,很多老外不能及时了解政府的政策;商场、路标上缺少中英文指示,让老外“寸步难行”;缺乏能够提供涉外法律服务的机构;能够为外国人子女提供教育的国际学校也非常少。
同为人大代表,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副校长孙玲玲也有与罗卫东一样的担忧,在她看来,高校在引进人才的过程中碰到了困难,她以引进海外高端人才举例,“外籍子女入学有问题,政策上还没有配套。”
“我们浙大很多全职的老外,他们安家过程中经常跟我们说有很多不方便。”罗卫东举例,浙大最近进来一个全职教授,是原来国外某企业总裁,“他把家安在上海,自己一个人在杭州上班,两个孩子现在在上海读国际学校。”
罗卫东认为,城市的整体环境、生活服务的环境要与现代创业人才的需求真正匹配。
“他有孩子要读书,幼儿园都找不到,很麻烦,小孩一天不进幼儿园一天就得操心这个事,哪有心思工作啊?”罗卫东告诉记者。
“你讲的太好了!”一位代表走过来向罗卫东举起了大拇指,“我的外甥是清华大学的,浙江引进他,结果到了厂以后基本条件不具备,电脑、网速也不行,有些服务就是跟不上,他弄了几个月赶紧走了。”
“我们现在‘筑巢引凤’理解太狭隘,以为建两个房子就行了。”罗卫东说,人有许多需求,要掌握人才的具体要求,不能在机关里空想,必须要让引进的人才提出来,比如提供教育、医疗、养老方面的全面服务,“真正理解他们的困境才能留住人才。”
对于罗卫东提出的人才问题,同为浙江省人大代表的杭州市委书记龚正深有感触,“我们杭州‘一号工程’、信息经济、智慧应用、‘两区’的创建,最后能不能取得效果?能不能实现?最终取决于什么?最终取决于人才!”
如何留住人才?“店小二式的服务。”龚正提出,各部门要提供精细化的服务,列张包含国家人才政策、省人才政策等的单子,单子拿到手,不仅要把人才引进来,更主要的是要留住并发挥作用。(完)
- 标签:
- 编辑:马拉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