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浙江新闻  本地

浙江两会看经济新常态:组合“出拳”提质效

  • 来源:互联网
  • |
  • 2016-08-02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中新网杭州1月25日电(见习记者 倪晨琪)“对于海归来说,到哪个城市,选择什么行业特别重要。行业,我选移动互联网;城市,我选浙江杭州。”从新加坡归国创业的张敏向记者说到。

  为什么选择浙江,选择杭州?

  “因为浙江有一种特殊氛围。”张敏如此解释。

  “对于政府来说,就是要当好‘园丁’,营造更加适宜的‘气候’,提供更加肥沃的‘土壤’,集聚更多更优的‘种子’,让创业创新的激情竞相迸发,最终形成浙江的‘互联网经济丛林’。”浙江省省长李强的表态或许是张敏所说“氛围”的含义。

  去年,互联经济在浙江生根、发酵,成为经济一大亮点。此外,为适应经济新常态,浙江组合“出拳”,重点推进“五水共治”、简政放权、转型升级、创新驱动等项目,从上半年7.2%的GDP增速到全年的7.6%,浙江经济内生效益渐显。

  在今年浙江省十二届人大三次会议上,李强亦指出,2015年要把发展以互联网为核心的信息经济作为重中之重;加快发展信息、环保、金融、健康等七大产业。全面把握新常态下的本质特征,以更高质量、更好效益、更稳发展适应速度变化。

  多重并举强化发展支撑

  “先前陈岙村因为‘水’问题,受过很多苦、遭过很多难,但是现在治理后,村庄因水而起,村民因水而富。水不仅改变了村的面貌,也改变了整个村的命运。”浙江省人大代表陈众芳向记者讲述起陈岙村由偏僻浙南乡村到现在浙江知名新村的变化历程。

  陈众芳介绍,陈岙村抓住“万村整治、千村示范”、“五水共治”等计划,根据自身特点,进行小流域改造,在山坳里建水塘,分等级、分时间段蓄水,建立20多万立方的蓄水工程。

  “我们还把‘清水’卖给塘下镇的多家企业,现在陈岙村每年收入上百万元,村集体经济扭亏为盈。水改变了陈岙村的命运。”陈众芳感慨万千,环境的改善间接致富了村民。

  陈岙村的发展是浙江“五水共治”的一个范本。

  数据显示,去年浙江全省建立健全五级“河长制”,消灭垃圾河6496公里,整治黑臭河4660公里,新建污水管网3130公里,33家城镇生活污水处理厂完成一级A提标改造,没有污水处理设施的69个建制镇全面启动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完成61个。

  “‘五水共治’就是浙江积极适应新常态最好的突破。”浙江省委党校学术委员会副主任陆立军表示,随着浙江进入新常态,人民群众对水、空气、食品安全等环境要素的要求越来越高。

  “经济发展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满足人的需求,发展到了这个阶段,速度的放缓有了一定的容忍度,但还要尽快迎合人民群众的满意度。”陆立军说到。

  除却“五水共治”适应经济新常态,为经济后续发展强化支撑,在浙江,“简政放权”亦成为不可或缺的支撑动力。

  “‘新常态’更注重资源的节约及有效利用,降低能耗,更多地是惠及民生、生态环境和人居环境。”浙江省人大代表、温州市发改委主任方勇军认为,“新常态”政府更应该少唱高调,做该做的事情,真正落实好“简政放权”,让企业做市场,让民资进市场。

  市场先发和体制创新是浙江经济环境的一个重要特征。在2014年,浙江省政府在自身改革以促进经济发展方面亦有成绩。

  数据显示,在浙江以“四张清单一张网”为重点的改革中,2014年,省级部门行政权力从1.23万项精简到4236项,其中直接行使1973项;省级实际执行的行政许可事项从1266项减少到322项,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全面取消,40多个部门全部实行一站式网上审批。

  浙江省省长李强在政府报告中也指出,2015年浙江省应加快投融资体制改革,推广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模式,探索利用社会资本建设大项目的体制机制。

  转型升级优化发展内核

  “童鞋48元、皮鞋98元”,温州西郊,有着“中国鞋都”之称的双屿,如今在不少鞋厂前,就地摆放着低价处理的鞋子。

  其中一家鞋厂负责人张丽因为高企的库存问题特别头疼,“为了降低库存,鞋厂不断降低代理商的门槛,向网络零售转型,如下沉区域代理权,有些甚至从省级下沉至了区县级。”

  “国内服装、鞋类等竞争已经非常激烈,若没有品牌和特色优势,出口也很困难。互联网和电子商务等发展对传统企业又形成了巨大冲击。太多制造业头破血流,不得不转型升级。”深耕鞋类制造8年的浙江省人大代表、金地集团董事长诸建勇坦言,目前传统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很痛苦。

  曾几何时,“浙江制造”以其低成本优势快速占领全球市场;如今,经济“新常态”下不仅仅是制造业,浙江全省的传统企业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转型升级压力。

  李强在政府报告中也坦言,2014年浙江在经济社会领域,主要是经济结构性问题比较突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生态环境不断好转等依然面临不少困难和压力。

  虽然转型升级对于政府以及企业都是一个艰难的过程,但2014年的浙江已经取得了一些成就。2014年浙江加强企业技术改造,完成工业技改投资5420亿元,主动淘汰3500家企业的落后产能,关停高污染小作坊1.88万家。同时,全省社会科技投入960亿元,占GDP比重2.34%;高新技术产业产值2.39万亿元。

  而以制造业为本的温州,在2014年企业转型升级的成效较为突出,浙江省人大代表,温州市长陈金彪向记者坦言,2014年最让自己欣慰的是温州经济转型升级迈出了步子。

  数据显示,去年温州GDP增长7.2%,与全省差距比2012年差距缩小0.9个百分点;工业技改投资两年全省第一,2014年完成技改投资542亿元,增长56.1%,高于全省近40%;“个转企”“小升规”“企转股”完成数均居于全省第一位。

  “温州实体经济发展确实遇到了一些困难,温州省市县镇‘四级联动’、银政企法‘四方联手’,诸多开创性的手段共同努力化解风险,不良贷款余额和不良率也‘双降’,温州经济正在逐步复苏。”陈金彪说到。

  陈金彪认为,企业提升产业层级是痛苦,但是调结构、促转型,是经济步入良性发展的必经之路。

  互联网与“浙江人”再创新经济

  “1999年,我就开始接触互联网,可以算是中国最早的一批网民了。”张敏告诉记者,当时他就觉得,互联网迟早会改变整个世界,里面蕴藏着他的未来。

  同样是1999年,马云正式下海,怀揣着关于电商的梦想,开创了阿里巴巴。不久前,阿里巴巴在纽交所上市,市值破2000亿美元。

  三年后的2002年底,金华人张秉新25岁,只是个网络游戏玩家,为了游戏方便,自己搭建了游戏的第三方交易平台。而2013年,张秉新的公司交易额超过80亿元。

  “在传统的业态中,他们未必有太多成功的机会,即使成功,也一定不会像现在那样成功。”中国互联网知名学者方兴东认为,互联网产业最核心资源就是人,而“浙江人”创造了互联网产业很多奇迹。

  浙江省省长李强在今年的两会政府报告中亦指出,要把发展以互联网为核心的信息经济作为重中之重,加快培育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产业,加快发展电子商务、软件、信息产品制造等高端制造业和服务业。

  23日,正值浙江两会期间《浙江省电子商务企业管理与服务规范》正式发布。从政府鼓励和宽容发展电子商务到“电商换市”政策再到如今《规范》的发布,浙江省对于利用电子商务等互联网模式发展经济的决心已经昭然。

  政府报告数据显示,2014年,浙江网络销售5642亿元,增长47.6%,其中电子商务交易额突破2万亿元,增长25%。

  数据统计,目前全国约有85%的网络零售、70%的跨境电子商务及60%的企业间电商交易都是依托浙江的电商平台完成。

  马云开创的中国版电子商务正给浙江经济注入前所未有的活力。

  浙江人大代表、遂昌县长何卫宁对此感受颇深。

  遂昌,拥有22万人的落后地区,山多平地少、工业落后,一直在浙江省经济发展水平倒数之列,但其“赶街”般的电子商务模式,如今已经成为全国样本。

  “通过赶街项目的建立和拓展,遂昌去年光农产品网上销售额就已达到5亿元,增幅达到100%以上。”何卫宁感慨。

  “‘遂昌模式’来源于草根、植根于乡村,是民间创造、大众创业、基层创新的产物,因此它是最接地气、最有活力的。同时也是一种低成本、可复制、可持续的发展模式。”何卫宁说到。

  浙江平均不到14个人就有一个老板,平均不到15个人就有一个企业,互联网基因与浙江人的创业精神有着天然的契合。

  “浙江人敢为天下先,无论是之前的温州模式还是现在的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信息经济模式,浙江的市场潜力巨大,以此为抓手,必能实现经济的凤凰涅槃。”浙江省经信委总工厉敏对此充满信心。(完)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友荐云推荐
热网推荐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