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江干争做智慧城市“模范生” 引领经济惠及民生
中新浙江网1月29日电(记者 赵晔娇 实习生 李苑露)足不出户,便可以买到新鲜蔬菜,及时了解家里老人身体状况,通过一些移动终端,还可以随时在社区挂号、查询……这并不是未来世界的构想,在浙江省杭州市新中心——江干区已成为现实。
“2014年,江干区的智慧经济开局良好,今后,我们将突出智慧引领,努力促进提质增效。”28日,在杭州市江干区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江干区人民政府区长滕勇在作政府工作报告时,频频提到“智慧”两字。
江干区,作为杭州智慧城市建设的“模范生”,2014年智慧经济开局良好。
2014年,江干区信息服务业软件业务收入增长20%,高新技术产业销售产值占比达70.8%,开放型经济持续增长。同时,江干区合作设立赛富丽元、先锋基石、金投智汇等智慧产业基金,规模达15亿元。
“我们加强了与浙江清华长三院、华数集团、杭州东部软件园开展战略合作。”滕勇介绍,在2014年,浙江清华长三院杭州分院、博奥生物工程、国家智慧物联网产业基地等项目顺利落地江干区。
同时,在江干区,绿谷•杭州开工建设,东方电子商务园入选“浙江省电子商务十大产业基地”,东部软件城创新孵化园发展良好,浙江省国家大学科技园创新集聚功能也加快形成。江干区还启动了“智慧小镇”和“智慧CBD”试点。
丁兰区域是江干区“智慧小镇”的试点。
丁兰以云平台、通信网络基础设施改造升级和智慧家庭建设为基础,协同推进智慧园区、智慧景区、智慧社区、智慧政府、智慧安防等区域治理、社会民生、城市产业领域的智慧应用,打造浙江省特色小镇发展的智慧化样本。
这正是江干区智慧城市的缩影。住在丁兰的市民,已然尝到了智慧城市的“甜头”。
展望2015年,摆在江干区政府主要工作首位的就是突出智慧引领,努力促进提质增效。
“我们将强化创新推动‘三化同步’,即智慧产业化、产业智慧化、应用智慧化。”滕勇说。
据悉,2015年,江干区将以浙江省国家大学科技园、浙江清华长三院杭州分院为重点,争创省级科技创新中心,新增市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15家、企业高新技术研发中心5家,专利申请量、授权量分别增长10%,并以转型提升为重点,支持企业“四换三名”和“两化”深度融合,推进产业智慧化。
同时,以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电子商务、互联网金融、智慧健康产业为重点,加快构建智慧产业体系,信息软件业主营业务收入、电子商务服务业营业收入分别增长25%,推进江干区的智慧产业化。
江干区还将以“智慧小镇”和“智慧CBD”建设为重点,加快智慧项目开发和应用,推进应用智慧化。
在智慧经济发展的同时,民生保障也是挂在主政者心头的一件事。
这也正如时任浙江省人民政府副省长毛光烈在首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分论坛曾发言时说的,惠及民生是智慧城市的目的。
记者了解到,早在2014年,江干区便率先开展了医养护一体化改革试点。通过创新体制机制,依托智慧医疗,开展家庭型、日托型和机构型医养护一体化健康服务。
在新的一年,江干区还将打造智慧教育体系,开展“智慧劳动监察”试点,探索“智慧养老”服务模式,开发“e就业”智慧应用项目。
同时,智慧社区建设也将广泛深入。江干将深化“e家全能”社区治理模式,结合责任社工数字管理系统和网上办事大厅,打破“一门式服务大厅”柜台式静态格局,形成以居民互动为主、社区办公为辅的多元化多媒体服务体系,并在杭州市推广。
“牢记发展为民理念,把握人口加快导入的阶段性特征,强化政策托底,鼓励社会参与,推动智慧民生应用,既快又好地做好民生工作。”滕勇在政府报告中指出。
智慧城市的“模范生”,江干一直在路上。(完)
- 标签:
- 编辑:马拉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