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或可解决社会道德问题 政协委员吁关注空巢老人
中新网杭州2月4日电(记者施佳秀)此间举行的浙江杭州市政协十届四次会议上,政协委员茅莉民接受中新网记者采访时提到了社会的养老问题,针对现今社会上子女对空巢老人关心不够,外界对老人不信任等问题,她提出,社会应该多关心空巢老人,对于一些违反社会道德的现象,如果谴责无法解决问题,或许可以运用法律武器解决道德问题。
茅莉民表示,在中国已然进入一个老龄化的时代时,许多的“空巢老人”与“留守儿童”一样,变成社会中的弱势群体。
她向记者举例,现在有一种骗局,骗子专门伪装成子女打电话向空巢老人要钱,一个周期甚至可以骗到好几千万元,她认为,原因之一是平时外出务工子女对父母的关心太少,家长非常想念孩子,才会疏于防范被骗。
“老年人精神上缺乏归属感。”茅莉民告诉记者,随着社会发展、居住方式改变,家庭规模在不断缩小,亲属之间的关系变得疏远淡化,另外,在计划生育政策的影响下,人口出生率下降,空巢老人日趋增多,丁克家庭增多,老年人或没有子女可以依赖,或与子女分开居住。
据报道,中国空巢老年人口规模已突破1亿大关。在今年的浙江省两会中,许多代表委员就对养老事业产生热议,据当时的代表委员介绍,到2015年,浙江省60岁以上老人将达到990多万,占全省户籍人口20%以上,平均年增长4.5%;80岁以上老人将达到150多万,年均增长5.3%。
在此前的浙江省两会中,社会资本养老、侨资养老等均被代表委员提到。茅莉民认为,这确实是很好的办法,在她看来,社会养老绝对不是一个单纯的经济投入项目,而更多地应该关注“空巢老人”带来的养老问题。
据报道,2013年7月1日起,新修订的《老年人权益保障法》正式实施。新法规定,家庭成员应当关心老年人的精神需求,不得忽视、冷落老年人。与老年人分开居住的家庭成员,应当经常看望或者问候老年人。这也被解读为“常回家看看写入法律”,不常看望老人将属违法。该法同时规定,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保障赡养人探亲休假的权利。
“社会对老人心怀戒备。”茅莉民提到了社会对老人的信任问题,如老人摔倒不扶等,在她看来,现在人与人之间信任度缺失,因为小部分人的问题否决了这个群体是“以小失大”。
茅莉民提出,社会上出现的道德问题,虽然没有涉及到法律责任,但是这些问题却是不容忽视的,当道德谴责不能解决问题时,或许只有通过追究法律责任才能解决了,“将社会的道德问题写入法律法规是十分有必要的。”(完)
- 标签:
- 编辑:马拉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