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探索口岸打假新模式 构筑不良“中国制造”防线
中新浙江网12月22日电(记者 林波 通讯员 王璐燕 张刚)执法打假事关保障和改善民生,事关促进经济转型发展,是“后目录表时代”检验检疫部门监管的重要职责,尤其口岸打假更是堵截不良“中国制造”的最后一道防线。
近年来,作为口岸基层局的宁波北仑检验检疫局积极进取,探索创新,着力探索执法打假新体系,初步构建起“情报收集信息化、打假重点场域化、行动队伍专业化、执法联动机制化”的“四化”口岸打假新模式,取得了较好成效。
两道“防线”
按照质检总局打假工作坚持问题导向的要求,北仑局立足口岸实际,重点从获取码头港务EDI和仓库仓储系统出口数据两个方面收集打假情报线索,设置码头、仓库两张“情报网”,初步实现口岸出口货物电子数据掌握的实时、准确和全面。
仓储“情报网”,是指在出口货物装箱进入海关监管区之前,实时提取仓储系统的出口货物理货信息,并根据检验检疫监管指令锁定“电子仓位”进而控制“物力仓位”,以“信息流”控制仓库实际物流。同时,对敏感货物予以识别,开展有重点的布控检查,实现与仓库仓储系统对接。
码头“情报网”,是指在出口重箱进入码头海关监管区之后,及时获取出口舱单、电子装箱单等电子报文,抓取出口货物品名、数量、箱号等关键信息,开展布控与查验。
在码头、仓库设置的两道“防线”,为出口打假工作奠定了基础。
此外,在质检总局的大力支持和有力指挥下,北仑局积极进取、探索创新,依托12365投诉举报处置系统,以打假促职能转型、以打假提口岸地位。
2011年以来,北仑局共查处违法案件1204起,移送涉嫌犯罪案件2起,判刑案件1起。
放“活”善“管”
“滴滴……”在北仑物流园区内的一个仓库,工人们熟练地驾驶着叉车,穿行在堆满货物的货架间,一批即将发往美国的儿童玩具经检验检疫合格后正在装箱出运。
“这是我们公司市场采购出口的第1万2千批货物。”宁波市外贸百强之一的宁波凯越国际贸易有限公司运营支持事业部副总经理吴大庆介绍道。
这里就是北仑局针对市场采购商品“假单、飞单、逃检”多,质量良莠不齐等问题,联合地方政府主导设立的“宁波进出口商品采购贸易改革示范区”。
据悉,示范区内配套市场采购优惠政策,吸引采购组货外贸公司入驻,既“放活”又“善管”。
示范区将企业作为风险管理主体,让诚信企业享受试点准入“负面清单”模式,用清单形式公开列明禁止试点的出口产品,其他均不作限制。
而宁波检验检疫部门和地方政府则按照“政府推荐、信用担保、诚信联动、质量共管”的思路,联合开展出口监督抽查,诚信信息共享,企业综合评估,质量后续追溯、打击假冒伪劣商品等工作。
2014年,示范区设立专项资金,开展出口监督抽查,将历年国外通报预警信息转化为风险抽检规则,针对51家企业实施60次监督抽查,有效掌握了示范区的整体质量状况。
“软硬”兼修
2015年2月,一则《宁波口岸频现废物原料贸易欺诈事件》的新闻报道,引起了社会公众的广泛关注。
这批货物是宁波一家外贸企业从波兰进口的可回收利用的铜废碎料,进口申报的总重量为23.6吨,总价值达10.2万美元。
“集装箱上铅封、海关关锁均为遭到破坏,黄沙是怎么进去的?”经执法人员现场查验和取样鉴定,最终认定货物被偷梁换柱,用价值低劣的黄沙冒充铜废碎料,国外不法分子企图“狸猫换太子”的伎俩被成功识破。
违法案件的发现和迅速查处得益于执法人员的能力提升,执法人员的能力提升离不开北仑检验检疫局的“软硬兼修”。
设置独立行政执法调查室、配备市场采购商品执法巡查车、制定处罚裁量规则、陆续组织执法人员参加浙江省公职律师任职资格培训和浙大科级干部执法能力培训班……北仑局软硬兼修抓得紧,执法能力的提升促进了违法行为查处率的提高。
2014年以来,北仑局开展“打飞治劣”和“骗单”专项整治,在对“飞单”和逃漏检等传统多发案件进行重点查处的同时,通过业务单证核查,发现并查处了不如实申报原产地证案、未申报产地检验案、进境木质包装未按规定销毁案等3类新型典型案件,得到了上级部门的高度肯定。
联防联控
2015年9月9日,北仑检验检疫局与北仑海事处分别派员共同前往宁波安达危险品仓库对1批次出口锂电池开展现场查验,这标志着宁波口岸现场查验联合执法专项行动正式启动。
自联合执法行动开展至今,北仑局连续从出口箱中查处4批次夹带打火机瞒报情况。据调查,这些货物均是通过义乌市场采购出口,且货物堆积于箱体中央,包装上没有危险标识,极易逃脱检验。
现场执法人员立即对这些货物实施暂扣封存处理,并监督发货人如实对货物重新申报。
“厚德敦行、尚法崇检”,北仑检验检疫人一如既往地践行着宁波国检的核心价值观,切实为地方经济发展保驾护航。(完)
- 标签:
- 编辑:马拉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