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浙江新闻  本地

一根螺杆卖34年 浙江“海上河姆渡”掘金海洋经济

  • 来源:互联网
  • |
  • 2016-08-02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中新网舟山7月20日电(记者 林波)7月20日,浙江舟山群岛新区的海风掀起阵阵燥热,伴随着声声金属切割声,身着蓝色工作服的夏瑜键指挥着工人将最新的螺杆离子氮化炉摆放到指定位置,擦了擦脸上的汗水,望着陆续搬进“新家”的工人和机器,对未来又充满了向往。

  夏瑜键是浙江华业塑料机械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业”)战略部部长,同时也是这家公司的接班人,而今,夏家的螺杆已经销售了28年。自1982年悬水小岛——舟山市定海区金塘岛诞生第一根螺杆以来,金塘螺杆业已走过34载春秋,从小小的螺杆中发现商机,然后将“螺杆经济”的链条从浙东海岛延伸至海的那头……

  诚如夏家父子所坚持的,也是浙江省舟山市定海区所主推的。从“小作坊”的家庭生产到形成一批产业集群,从无名小岛到特色块状经济的“中国螺杆之乡”,金塘螺杆市场的变迁其实也是定海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缩影。作为浙江的“海上花园”以及舟山群岛新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核心区块,定海正一同与金塘螺杆市场为代表的大小传统专业市场一起,打破转型藩篱,长成改革语境下最为坚韧的姿态。

  “小螺杆”带动“大市场”

  浙东海岛铸就“中国螺杆之乡”美名

  金塘岛是舟山群岛中的第四大岛,与舟山本岛仅一水之隔。这里本是一座默默无闻的悬水海岛,但因为螺杆,使这座海岛充满了凝聚力和向心力。

  谈及金塘螺杆的起家,何世钧是当仁不让的第一人。80年代,当他在展会上看到在发达国家技术垄断下的硬质合金螺杆在中国卖出天价后,便激发出了雄心壮志,下决心要突破这种技术垄断,造出中国的硬质合金螺杆。

  据悉,当时的何世钧是金塘沥港农机厂的技术副厂长,而当他提出在厂里试制这样的螺杆时,却遭到了拒绝。于是何世钧借来7000元钱买螺杆材料,决定辞职单干。

  当何世钧带着产品来到上海圆满交货后,他赚得了第一桶金。借助创业的第一桶金,何世均办起了螺杆专业制造企业。

  而与此同时,何世均的创业起到示范效应。金塘农机厂的一批技术能手跟着纷纷下海。他们凭借自己的技术,开始了创业之路。

  “目前,在众多金塘螺杆企业中,以夏增富创办的华业螺杆最为具有代表性。”金塘管理委员会经济发展局副局长倪舟杰如是说道。上世纪90年代至21世纪,金塘螺杆的名号逐渐被叫响。金塘成为国内竞争力最强,上下游产业链完整的塑料机械产业集聚区之一。

  “从小作坊起家,只有十余个工人,”回顾往昔,华业创始人夏增富感慨万千。据夏增富介绍,80年代的金塘螺杆门槛较低,只要是学过相关技术的人都可以创办一家螺杆企业,而这也促使了金塘螺杆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发芽生长。

  最初,以俞永康、钱松岳等为代表的金塘螺杆“第一代”凭借金塘人独有的团结、拼搏、坚忍、冒险、勤俭淳朴的性格,让金塘螺杆私营企业勇敢地挤进中国螺杆市场,结束了当时国内只有大型国企和军工企业才能生产螺杆的历史。

  而后,以夏增富、包明刚、姚海峰为代表的中坚力量,不断谋求金塘螺杆产业的二次腾飞。他们或技术出身,深谙螺杆产业技术创新之道;他们或以市场营销见长,时时洞悉市场变幻脉搏;他们或者两者具备,成为金塘螺杆产业实至名归的中流砥柱。

  三十余年发展,金塘螺杆俨然成了金塘传统工业经济的风向标,一根小小的螺杆在金塘生根发芽,迅速集成产业,如今已经占据中国螺杆产业的半壁江山。全球70%的螺杆在中国生产,而中国的70%螺杆出自金塘。

  “小作坊”遭遇“大波动”

  传统制造业遭遇发展十字路口

  正如一跟螺杆需要历经打磨光面,才能拥有光彩熠熠的纹理。金塘螺杆市场在经过了数十年的时光打磨后,逐渐出现了后劲不足的发展瓶颈。

  倪舟杰表示,金塘螺杆企业基本上都是民营企业,凭借体制优势,抢占了市场先机,很快发展成全国集中度最高的塑机螺杆制造产业基地。但民营企业内部家族制管理模式,暴露了固然的局限性,职业经理人队伍的发展相对滞后,对产业集群的提升和后续发展造成了不利的影响。再者,多数企业技术上主要依靠引进和仿制,缺乏自主创新能力。

  作为中国螺杆之乡,金塘目前有600余家螺杆企业,其生产的产品占领全国70%的市场。但经历2008年金融危机后,又深受2011年欧债危机影响,金塘螺杆产业一度低迷,市场疲软、产能过剩、低价竞争,金塘螺杆优势不再。

  金塘螺杆突围之路在哪?

  夏增富给的答案是从“制造”走向“智造”。

  夏增富解释道,近些年,华业开始“机器换人”,力争转变过多依赖低成本劳动力的增长方式,实现减少能耗、减少用工、提高产品质量及劳动生产率。

  走进位于金塘西堠工业集聚区的华业新生产车间,记者看到几位工人正在一台设备前的电脑屏幕上操作着。这台通体以红色为主的设备,在记者看来似乎与其他塑料机械设备没有太大区别。不过,夏瑜键解释称:“这台设备由电脑全自动控制,将螺杆放入处理后可增加耐磨性和抗高温性,螺杆的寿命也能增加一倍。”

  与普通传统制造业企业不同,华业引进的机器可生产高精度的螺杆。夏瑜键说道:“生产的螺杆可以精确到半丝,而一般一根头发则是7丝。”

  随着时间的推移,低成本制造、低价格竞争,依靠传统的生产方式,依赖低廉的劳动力和成本竞争的格局正在改变。“机器红利”代替“人口红利”日渐成为共识,金塘不少螺杆企业开始了“机器换人”的探索之路。夏瑜键表示:“对我们企业来说,‘机器换人’就是自动化程度的再提升。”

  华业是金塘螺杆发展的一个缩影,不少像华业一般认识到“智造”重要性的螺杆企业不断转型升级,以勇者的姿态不断前行。而随着一批螺杆龙头企业的相继发力,金塘工业产值还将不断攀升,预计在整个新工业园区建成投产后,届时集聚区企业年产值将达到60亿元。

  “小产业”汇聚“大格局”

  定海掘金海洋经济整装“再出发”

  块状经济是浙江工业化的重要形态、县域经济的支撑组成,在浙江经济快速起飞、做大过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迄今仍占重要地位,同时也面临如何适应新常态、有效转型升级的压力。

  而金塘的螺杆业,占据了全国螺杆市场份额的70%以上,已成为定海乃至舟山产业集群特色块状经济代表。而面对加快推进浙江舟山群岛新区建设的重大机遇,定海立足优势,与金塘螺杆为代表的传统专业产业携手共进,打造区块经济增长极。

  如果说以螺杆为代表的传统产业是定海厚重的工业基础,那么以船舶为引领的临港产业则是定海掘金海洋经济的号角。

  近几年,随着国际航运形势的下滑,舟山造船业受到一定冲击。但借助转型,船舶产业实现新发展,曾经以造散货船为主的舟山重点船企纷纷把产业定位从“舟山制造”转向“舟山创造”,将业务拓展至海洋工程装备研发制造领域。

  在定海区小沙街道西北海岸,稀缺的深水海岸线绵延数里,这里便是舟山船舶装备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从这里起航,不久就可进入国际黄金水道,而长宏国际产业园就坐落于此。面对低靡形势,舟山长宏国际船舶修造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长宏国际”)以市场为导向,在海洋工程制造、船舶修造、船舶拆解、二手船交易、金属资源利用等方面积极探索,构建全产业链,走出了一条跨越发展的新路。

  在长宏国际的拆解场内有两座港池,是目前国内最大、最先进的船舶拆解港池,面积分别是一个标准足球场的10倍和8倍。绿色拆船业是一个涉及资源循环利用的朝阳产业。该公司办公室主任何胜荣告诉记者,船舶拆解前要清除船上易燃易爆和有毒物质,关闭船体海底阀门,封闭油污外溢的管道,避免废油流到海里。

  因为绿色,长宏国际赢得了众多国际巨头的订单。何胜荣告诉记者,长宏国际是国家唯一指定绿色拆解基地。

  而在与长宏国际紧挨着的浙江增洲造船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增洲”),一派别样造船场景跃然纸上。

  创建于2007年8月20日的增洲是舟山市引进的大型船舶修造业的重点工程项目之一。

  2008年9月开始试生产的增洲可以说是生不逢时——全球金融危机使得造船业陷入低潮期。从一开始的船舶分段业务到传统散货船业务,增洲一步一个脚印积累自己的实力。增洲综合管理部副部长谢仕红表示,增洲经营的法宝在于根据市场动向布局生产,“我们现在是以特种作业船为主,散货船、远洋渔船为辅。”而特种作业船是根据客户的需求,为客户打造个性化的船舶。

  目前,定海已形成集船舶设计、制造、修理、船配件制造、船舶及船用商品交易于一体的产业体系。而据统计,2015年定海区船舶工业总产值243.7亿元。

  沿着定海漫长的海岸线,定海远洋渔业小镇便坐落于此。靠海吃海的舟山人对“渔”字的理解可谓深厚。过去,华东六省一市渔民千帆云集大衢洋,成就了舟山市岱山县东沙古镇的十里横街。如今,在国家级中心渔港和国家远洋渔业基地的盛名之下,定海区干览镇迎来了一个做大做强远洋渔业的发展良机。

  汽笛嘹亮、猎猎风响,从金塘螺杆之乡到舟山船舶产业园区,从舟山国际粮油产业园区到舟山国家远洋渔业基地及定海远洋渔业小镇,近年来,定海充分发挥“海、港、桥、岛”资源优势,积极推动产业结构调整,以临港工业为主的海洋产业体系初步形成。

  据统计,2015年全区实现工业总产值883.35亿元,占舟山全市的41%。机械制造、水产品加工是定海的传统工业,占舟山全区工业的比重分别为10.32%和4.0%左右。(记者 林波)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友荐云推荐
热网推荐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