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人才科技周”十年蝶变:凤栖梧桐舞新姿
中新网宁波9月29日电(记者 李佳赟)“2016中国浙江·宁波人才科技周”日前在浙江宁波落下帷幕。据初步统计,此次活动共达成项目合作、技术服务、人才引进等意向2900余项(人次),正式签约科技合作、平台共建和投资项目等45项,签约(投资)额18.5亿元。
作为宁波引才聚才的“蓄水池”,已成功举办10届的人才科技周也完成了化茧成蝶的“蜕变”。从早期只关注人才、项目直接对接的市级活动,到如今国家级的集人才、科技、教育、产业以及社会中介机构为一体的人才开发综合品牌平台,宁波人才科技周已成为宁波写好“人才文章”的关键“注脚”。
浙江省委常委、宁波市委书记、代市长唐一军表示,近年来,宁波正把人才作为支撑发展的“第一资源”,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把建设人才强市作为“第一工程”,采取特殊的政策,营造特殊的环境,努力使宁波成为人才向往之地、人才辈出之地、人才价值实现之地。
突围“引智之战”构筑蔚蓝智谷
在“2016中国浙江·宁波人才科技周”暨全球化企业发展中国(宁波)论坛开幕式上,中国与全球化智库主席、原外经贸部副部长、博鳌亚洲论坛原秘书长龙永图认为,当前世界范围内的竞争就是人才的竞争,宁波在十年前就开始组织这样一个重要的活动,十分有远见。
但将时光拨回到10年前,虽然地处东部沿海,宁波却有着外人不知道的“痛”:知名高校少、科研院所少,引进高层次人才有着先天的不足。在经济转型的关键时期,人才的价值不言而喻,围绕高端人才的竞争也日趋激烈。
于是,在人才资源全球流动、全球配置趋势更加明显,城市之间人才争夺更加激烈的大背景下,“宁波人才科技周”应运而生。
过去十年间,一年一度的人才科技周,成了吸引广大高端人才选择宁波的最好机缘。每年的金秋时节数百名包括两院院士在内的国内外专家、数百名海外留学人才以及上千项科技成果、上千项创业计划项目共聚甬城,资本和人才汇聚成流动的长河。
据不完全统计,10年间,宁波人才科技周先后吸引了30多个国家和地区、国内百余所高校和科研机构参会,共引进高层次人才2.4万人,正式签约科技合作项目220余个。
在宁波人才科技周的带动下,近年来,宁波在优化人才配套服务、搭建创新创业平台、推进人才体制机制改革、创新人才引进模式等方面,亦激活一池创新春水和一城创业氛围。
为吸引高层次人才“落地生根”,近五年宁波市本级出台的人才政策就超过100项:对顶尖人才领衔的项目给予最高1亿元项目资助,对高级以上人才给予15-300万元安家补助,对创客人才、基础人才给予购房总额最高2%的购房补贴……在全国同类城市中确立了人才政策竞争优势。
如今,在宁波传递出招贤引智的“人才集合号”之下,群贤毕至,少长咸集。从“先天不足”到“引来金凤凰”,宁波正从“引智之战”中突围,逐渐蜕变成高端人才荟萃、创新要素集聚、创业激情涌动的“蔚蓝智谷”。
筑创新平台“聚才”凤凰可栖梧
但光有人才还不够,还需“梧桐树”的支撑。为提升对高层次人才的承载力,形成虹吸效应,近年来,宁波先后引进、共建400多个创新创业平台:新材料科技城、国际海洋生态科技城,“千人计划”产业园,“国字号”的科研院所,“千人梦工场”等创客平台……
2004年,中科院宁波材料所“落户”宁波,其“以才引才、不拘一格”的引才之道召回了众多海归和挖掘了国内特殊人才,让他们的“金头脑”用于宁波乃至国家高端科技的研发。
中科院宁波材料所副所长、党委副书记张瑞丽表示,一直以来,宁波材料所都通过宁波人才科技周等重大引才活动引进国内外人才,每年都会通过人才周活动吸纳20余位高端人才进所。
“想方设法吸引、留住高端人才,发挥人才的能动性,是宁波发展的关键。离开人才,一切都是无源之水。”张瑞丽感慨地说。
宁波余姚,一座貌不惊人的小小县级市,却集聚了甘中学、刘科、姚力军等一大批科技领军人才,来此扎根创业创新。有了人才助力,余姚一度成为宁波新材料产业和机器人产业的发展高地,有力地助推上下游相关企业的转型升级。
这场看似神奇的“逆袭”,却得益于一个“无中生有”的地方。
2012年,人才科技周期间揭牌成立了宁波“千人计划”产业园余姚园区,作为浙江省首个省级“千人计划”产业园,重点围绕新装备、新材料、新能源与节能、电子信息、医疗器械与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打造孵化基地、中试基地和产业化基地“一园三基地”。
两年前,国家千人计划专家甘中学受邀参加宁波人才科技周,了解到当地具有深厚的制造业基础和“含金量”极高的人才政策,便下定决心将事业重心从河北迁到宁波,并成立了智能制造产业研究院。
同甘中学一样,每年通过人才科技周引进的高层次人才,都在不同创新平台引领着宁波的创新发展,通过重大创新平台的“串珠成链、聚指成拳”效应,“宁波制造”正逐渐褪去传统制造业的粗犷,披上了智能科技的轻快,迎来转型升级的“吐故纳新”。
涵养人才土壤让梦想“落地生根”
十年磨一剑,宁波人才科技周也迎来了成长的“节点”。
正像宁波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统战部部长杨立平所说,宁波人才科技周活动已经跨越追求轰动效应的阶段,重在集聚高端人才、促进技术转化、助推产业发展,活动内容更加务实,“智”和“资”更加融合,“才”和“富”更好对接。
在本届人才科技周期间,共推出7600余个岗位,高新技术成果交易展示项目450余个,组织3000余家企事业单位、1万余名“四高一新”人才、200余名海外人才参会对接。
譬如,在宁波人才科技周系列活动之一的高学历人才引进开放式洽谈会中,就有浙江省内809家重点企事业单位提供的5000多个岗位,吸引了超万名的全国各地高校学生应聘,不少民企纷纷开出二、三十万元年薪吸引博士。
而在鄞州区第一届创客大赛决赛路演中,不仅参赛的企业和项目进行了面对面“碰撞”,也让大赛成为创业者展示成长平台、投融资对接平台、孵化培育平台。
宁波市鄞州区姜山镇副镇长詹祥表示,从这次创客大赛参加复赛的41支团队来看,有十多支团队今后需要生产厂房。为此,他们与这些团队进行对接,联系辖区内有闲置厂房的企业,与他们进行洽谈,提供一系列服务。目前,已有多支创客团队有落户意向。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越来越多的人才正在宁波“落地生根”,成为宁波经济转型升级的蕴含力量。
宁波市委副书记、宁波市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组长余红艺强调,应对新形势,担负新使命,迫切需要人才的第一支撑,要将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融入宁波市经济社会改革大局,融入补短板创优势的实际行动,打造改革的“宁波样板”。
如今,宁波的“蔚蓝智谷”正在强“才气”的过程中,壮足“底气”。
目前宁波市人才总量达192.1万人,其中中高级职称人才37万余人,海外高层次人才8000多人,自主申报入选国家、省“千人计划”分别为75人、198人,入选国家“万人计划”13人,有97个高端团队和333名海外高层次人才入选“3315计划”,这些人才团队正逐渐深入到宁波经济结构转型的“齿轮”之中。
唐一军表示,今年,将人才科技周活动的主题定为“集聚技能人才,共创产业发展优势”,其目的就是为了更好的促进企业与人才的联姻,资本与技术的对接,创新链与产业链的融合,使更多的人才在宁波找到“用武之地”,更多的创新成果在宁波“落地生根”,更多的企业打开创新发展的通道。(完)
- 标签:
- 编辑:马拉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