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老人出车祸身亡 百万遗产引出失联20年聋哑女儿
起初,老郑的父母并不认可这个孙女,“这20年,她从来没来看过她的父亲,也没来看望过我们,我们没有这么不孝的孙女,她凭什么继承遗产?”
老郑父母有这样的不满,也在所难免。调解员表示,母女俩在情理上是有些说不过去,但根据《中华人民国继承法》第十条,配偶、子女、父母为遗产继承的第一顺序继承人。也就是说,小可有权继承父亲的遗产。况且,小可离开父亲时尚且年幼,不懂事,之后没和父亲这边来往,也怪不了她。
调解员告诉老郑的父母,小可与她母亲的性格其实不太一样,小可性格温和又有点胆小,小可的母亲则性格刚烈。长大之后,小可曾多次提出看望父亲和爷爷奶奶,无奈母亲都了。
听到这里,老郑父母的态度渐渐缓和了下来。调解员见状趁热打铁,拿出了一张老郑父母从未见过的字条。字条是前妻和女儿小可离开时,老郑写给女儿的,字条上写着,“女儿,以后爸爸的东西都是给你的。”
老郑的父母接过字条看了又看,红了眼眶。得知儿子原来那么爱小可,老郑的父母终于软了心肠:“你们来了以后我才明白,小可拥有继承权,我们不是不讲道理的人,希望小可母女俩以后能多来看看我们。”
与老郑的父母不同,小郑就显得比较犟,虽然调解员多次向他相关法律法规,但他仍半信半疑。显然,小郑对调解员并非那么信任。为此,调解员拨通了镇海区法律援助中心值班律师的电话。一通电话过后,小郑终于表示,“想通了”。
阿芬和老郑其实结婚没多久,经过上一次的调解,阿芬已懂得了相关法律法规,对于小可继承遗产一事并无。
调解员发现,如今二十出头的小可已拥有了自己的家庭,不过丈夫也是聋哑人,日子过得挺紧的,夫妻俩都还借住在亲戚家中。小可的母亲本来希望能多分点遗产给小可,但调解员表示,按照法律,三方应该平分遗产,若老郑的父母愿意放弃遗产继承,小可和老郑的现妻阿芬才可继承该份额。经过多次调解,老郑前妻也意识到,老郑的父母还是通情达理的,自己“避而不见”的做法的确有失偏颇。
今年3月的某一天,阳光灿烂,当事人再次齐聚司法所。与第一次不同的是,调解室内已没有了剑拔弩张的气氛。各方当事人最终同意了调解员提出的阿芬、郑家父母、小可平分老郑遗产的方案,并签下了名字。
老郑的父母表示,由他们继承的这部分遗产,他们会先帮小可保存着。如果小可母女俩以后能经常来看望他们,尽到应有的孝道,钱肯定会给小可使用。“我们家的老房子也要拆迁了,到时候赔偿款也会分小可一部分。”老郑的母亲说。
签字后,小可在纸条上细心地写下了一行字:“谢谢爷爷奶奶,我很,以后我和母亲一定会常来看望你们,请你们放心……”
几天后,老郑出殡,小可手捧灵位,以女儿的身份送了父亲最后一程。断了20年的亲情,至此终于重续。
参与调解的主调解员陈冠海认为,这起纠纷虽然看上去复杂,但归根到底是因当事人不、不懂法引起的,误以为遗产继承的分配应按“感情亲疏”来划分,这显然是不对的。虽然调解员多次向当事人相关法律法规,但当事人之间隔阂较深,倘若不打开双方的,纠纷就很难平息。因此,通过“背对背”的调解方式,挨个儿解开当事人的,才能最终让当事人的态度发生转变,纠纷得以平息,一家人的关系也变得缓和。
陈冠海说,在这起纠纷中,小可其实是的。小可在离开父亲时尚年幼,甚至不记得父亲的模样。性格温和的她在长大之后,也屡次提出想见见父亲和爷爷奶奶,但都被母亲拦了下来。作为一名聋哑人,小可本就值得同情,加上她如今的生活条件也比较困难,因此,调解员理应尽力为小可争取本来就属于她的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