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厂平均年龄29.6岁”:不是我们选择了年龄焦虑,是大厂焦虑了我们
最近几年,“年轻化”这个关键词在职场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高。很多公司应聘时,将“年轻团队”作为重要的卖点之一。
一位网友面试时,HR特别自豪地介绍:“我们团队里几乎都是90后!项目总经理刚毕业三年,各个部门的负责人也都是刚毕业一两年的年轻力量。”
毋庸置疑,年轻化团队具有独特的吸引力:同事间年龄相仿,沟通无代沟、无需打官腔,人际关系更平等;年轻人有热情有创意,工作过程中也常常有惊喜的产出。
然而,也有人持警惕甚至怀疑的态度。
豆瓣热帖“年轻化的公司,才更可怕”里就有人感慨:“我现在找工作,一定要看公司有没有中老年人,如果没有,就说明这个公司留不住人,不能长待。”
我们汇总了多家年轻化公司的员工数据和真实的工作体验,一起分析在年轻化公司工作的那些利与弊:
从薪酬和个人发展角度,员工年轻化的企业值不值得去?年轻化公司里30+的职场人真的会被“用完即弃”吗?
向往平等有活力的工作氛围,95后正在攻占职场
不可否认的是,员工年轻化确实是很多公司未来的发展方向。
领英发布的《2020人才趋势报告》显示,未来五年,有75%的企业计划重点招聘千禧一代(即23到38岁)员工;同时,56%的公司还将重点招聘“Z世代”(即22岁及以下)的员工。
在现实中,已经有很多人开始注意到这些正在“攻占职场”的年轻力量。
认识的朋友工作一年多第一次带实习生,每天被问“姐,有什么事儿需要我帮忙吗?”,闲聊时发现他竟然是00后:“当时我就觉得自己老了!”
而从行业细分,无论国内国外,互联网等科技公司都是员工年轻化的领跑者:
一份囊括腾讯、阿里巴巴、百度、字节跳动等19家热门互联网公司数据的统计显示,这些公司的员工平均年龄仅为29.6岁。其中,字节跳动和拼多多的人才平均年龄仅为27岁,年轻化最明显。
而在美国,根据市场调研公司PayScale的数据,18家规模最大的科技公司员工年龄中位数也在30岁以下。
创始人扎克伯格曾留下名言“年轻人更聪明”的Facebook,员工平均年龄只有29岁。
不难理解,从企业的角度来看,年轻人独有的思维和体力优势都让推动“员工年轻化”成为推动公司发展的有益之举。
而作为员工来说,一个更加年轻的团队也确实符合很多求职者对职场的期待。
首先,很多看重年轻人才的企业会不惜重金聘请合适的候选人:最近几年,校招过程中向毕业生开出“天价年薪”的企业越来越多,优厚的薪资待遇打动了不少求职者。
同时,轻松平等的团队气氛,也戳中了很多“打工人”对自由工作环境的期待。
朋友小欣刚毕业去了亲戚介绍的一家公司,办公室的同事大都是自己爸爸妈妈辈的,第一周上班,她就因为对部门主任的称呼问题被“请喝茶”。
后来跳槽进了一家互联网大厂后,小欣终于告别了小心翼翼的紧绷状态:“不管穿什么衣服都没人会指指点点,对leader也能直呼名字的日子真的太爽了!”
最有活力的年轻人招来了,但发展和管理跟得上吗?
判断一个公司是否值得去,不仅要看招聘环节,更要重视入职后潜在的发展空间。
换句话说,在推崇年轻化的团队里,年轻人真的有更好的晋升机会吗?
我们选取了员工“最年轻化”的字节跳动为例:根据字节跳动两年前公布的官方数据,公司员工平均年龄不到27岁,80后与90后员工占比高达97%。
在公司架构中,50%的一线leader为90后。同时,很多重要产品的负责人和团队都会以“后浪”为主:举个例子,几年前推出的APP多闪的产品负责人徐璐冉就是一位93年出生的姑娘,带领的团队成员也都是90后。
而在员工年轻程度第二的拼多多,虽然没有公布相关的架构数据,但创始人黄峥也曾在多个场合公开表示“会看重年轻员工和年轻主管的成长”。
可以说,年轻化的公司确实给职场新鲜血液们提供了更多上升通道,但同时需要提醒的是:虽然晋升机会多了,但你能不能赢得这个机会就完全是两码事了。
举个例子,很多网友反映,职场中80、90后扎堆的团队是“内卷”的重灾区:
23岁拼多多女孩猝死事件后,很多互联网大厂年轻人也纷纷表示“996”甚至“007”的工作作息也是自己痛苦却难以回避的常态。
一方面,年轻人扎堆的公司里,最不缺的就是精力,在这种环境下想要出人头地就不能止步于“及格线”,于是每个人都在主动加班做额外的工作,竞争不断加码;
另一方面,对很多刚毕业的应届生来说,在职场中第一份的工作时长直接与个人稳定性挂钩,为了未来的发展,也很难轻易做出辞职的选择。
此外,不是所有年轻化的公司都有大厂的规模和完整的组织架构。有网友曾在一家平均年龄不到三十岁的初创公司工作:“人员流失量非常大,各种规章制度不完善,反倒是一直在出台无用累赘的制度。”
平均年龄不到30岁的公司里,那些老员工去哪里了?
永远有人年轻着,但没有人能永远年轻。一个公司中年龄30+的老员工的晋升和淘汰状况,也应该成为选择职业路径时极其关键的考虑因素之一。
员工年轻化的企业中,90后们成为了管理层新力量。但换个角度不妨思考一下:原先那些占据大片江山的中老年管理层去哪里了?
在很多公司,答案是一个看似高大上的词:“优化”。
而在普通员工眼里,这两个字读作“中年危机”:最近几年,互联网人“谈35岁色变”,腾讯、京东、阿里、百度等企业都先后提出对公司人员结构进行大幅度调整,很多老员工被视作“贡献平平的老白兔”,无情被裁。
而在晋升时,年轻化公司中的大龄员工也正在面临越来越双标的对待。
人力资源数据分析公司Visier一份报告显示,40岁后,科技公司的员工会进入“睿智之年”(Tech Sage Age),工作表现会远远好于非科技公司的同龄职场人。
然而与之相反,40岁后科技行业“打工人”的升职率却越来越低。
在这些年轻化的科技公司里,晋升最容易出现在26到28岁左右,此后年龄越大,升职的希望就越渺茫。
而据《21世纪经济报道》一则对国内程序员的报道,在互联网公司工作,四五年后“薪资就变得比较平稳,涨幅不是特别大”。
Michael Page最新的《中国2021人才趋势》报告也显示,如今在年轻人更受青睐的职场环境下,大龄职场人甚至开始主动降低对薪资等待遇的期望值:超过16%的70后员工表示如果要换工作,自己可以接受“0涨薪”。
写在最后
打破了年轻化公司的“完美滤镜”后,你也许会问:那些挤破头也要进年轻化团队的人,是不是都在一无所知地走入“陷阱”?
其实并不尽然。
一位豆瓣网友在对年轻化公司的一片讨伐声中说:“不太明白,大家都是计划到退休年龄才退休吗?我和周围朋友都计划着年轻多赚点钱,等40岁了就做点自己真正喜欢的事情……”
有一种相似的观点被称为“FIRE运动”:努力工作赚钱争取财富独立,目标是提前退休。
前字节跳动程序员郭磊,就在28岁时宣布退休,带着自己的积蓄去日本过上了向往的生活。
换言之,虽然年轻化的公司存在很多潜在的劣势,但基于不同的职业规划和选择,依旧有人主动进入这样的环境,力图实现自己的职业梦想。
同时,也有的人不愿意吃这种“青春饭”:“面试时看到全是年轻人的并且十分热闹的公司就头疼,基本随便面面立马撤。”
归根结底,关于年轻化公司的讨论的关键,不在于一味否定或是洗白它们的价值:
想要拥有令自己满意且不后悔的职业选择,最重要的永远是在做决定前了解好真实的情况,再根据自己的需求做出取舍。
https://business.linkedin.com/zh-cn/talent-solutions/s/sem-report-resources/talent-trends-2020-report
https://hello.visier.com/truth-about-ageism-tech-visier-insights-report/
https://www.marketwatch.com/story/silicon-valley-has-an-age-problem-2017-09-26
http://www.21jingji.com/2020/10-29/xNMDEzNzlfMTYwMTUxNw.html
https://mp.weixin.qq.com/s/njFJC6nFod-AqwxIVhz12Q
作者:Maggie
来源:Linkedln(ID:Linkedln-China)
编辑:金辙
你可能还喜欢:
喜欢今天的文章,给社长点个 在看吧
- 标签:侏罗纪公园下载
- 编辑:马拉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