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遇见”到“看见台湾
翻看一本发黄但整洁的笔记本,里面是密密麻麻用铅笔和圆珠笔书写的笔记,都是各个地方的人文地理和风景名胜典故,页边角处贴着标签,标注着城市的名字:广州、济南、沈阳、成都……
这是68岁的台湾老导游陈胜泰第一本“行记”。从1988年带队到探亲旅游开始,近30年来他带队台湾游客到去过约400次,“比较知名的景点没有我没去过的”。
1987年,台湾部分赴探亲,两岸长达30多年的状态被打破。从寻亲之旅开始,越来越多台湾跨过海峡,“遇见”神往已久的。
陈胜泰对第一次到的情景念念不忘。1988年初,他带领34位老兵经由到达广州,自己专门走了一个小时找到了黄花岗。
“以前在书上、电视上见过的景点竟然都在眼前了,那种激动没法形容。”陈胜泰的眼睛开始泛红湿润。
2008年迈入和平发展轨道,两岸交流崭新局面。随着两岸“三通”的实现和居民赴台旅游,终于有了游历祖国宝岛、看见美丽台湾的机会,两岸人员往来由此呈现出双向化的繁荣景象。
相比受中老年游客青睐的团队游,两岸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个人游。今年“十一”长假期间,27岁的姑娘骁独自来台旅行,9天时间走过台北、高雄、台中、台南、花莲等地,漫步阿里山、泛舟日月潭、嬉游垦丁海岸,一美好行程和所见所感都被她用心记录下来。
“这是我第一次来台湾,向往已久。这里风景很美,衣食住行都很便捷,文化同根同源,更重要的是人都很热诚。”骁说。
在台湾旅行中有一点让骁很是惊讶:很多地方都可以用的移动支付工具,也有不少优惠活动,有些商户还主动邀请陆客使用的支付平台。
走进台北民生西附近的夜市,抬头可见一栋建筑上的广告牌闪烁着一行字:欢迎使用支付宝。在这条长约400米的夜市里,约有1/4的商户都在其摊位前摆上了支付宝的支付二维码。
“游客一直以来都是来我们这里最多的,我们使用支付宝也是为了适应陆客的消费习惯,确实用了之后吸引了不少陆客。”在夜市营业十多年的摊主林女士告诉记者。但她也注意到,去年开始,陆客数量比往年少了很多。
自2016年上台以来,游客骤减,台湾观光产业一改之前八年的连年上涨趋势,入境游客人数和旅游收入双降,花莲、日月潭、阿里山等“重灾区”生意掉了一半以上,许多旅馆、游览车不得不挂牌求售。
往年“十一”长假期间,花莲计程车司机黄伟业在七星潭、太鲁阁运送陆客,一天最多能赚1万元新台币。“现在能挣5000块就不错。”他无奈地对记者说。
台湾旅游业资深人士李奇岳认为,陷入僵局造成来台意愿降低,改善不只是对台湾观光产业好,台湾百业都会因此受益。
三十载两岸交流,跨越海峡,你来我往,人潮络绎。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底,两岸人员往来累计近1.17亿人次,其中台湾来逾9340万人次,居民赴台逾2395万人次。两岸不希望交流大门被人为变窄,期望彼此越走越近、越走越亲。
当了近40年导游的陈胜泰如今是旅行社的部执行长,负责培训年轻导游接待旅行团。谈及退休以后的生活,他说:“那时候,我要带着老婆再去转转,去看看我的朋友和亲人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