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浙江新闻  国内

南方连降暴雨又现“城市看海” 内涝暴露城市病

  • 来源:互联网
  • |
  • 2016-08-02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节目导视)

  解说:

  附近的公交站台被淹,市民无法靠近,公交车也不能停靠。排水系统薄弱,沿线排水管网已经满负荷。

  又遇暴雨袭击,又现“城市看海”。

  南京居民:

  一夜就积(水)成这样了。

  复旦大学学生:

  前段时间看到南大也被淹了,他们说看海,现在复旦也有海了。过段时间,鱼、鱼。

  解说:

  天气预警,城市排水,部门联动。

  《新闻1+1》今日关注:又到汛期,又现内涝?!

  董倩主持人:

  晚上好,欢迎您收看正在直播的《新闻1+1》。今年夏天进入到5月份以来,连续12轮强降雨是袭击了我们国家的南方。进入到6月份,尤其是这两天,你会发现在长江中下游地区还有西南地区,特大暴雨是接连不断,不少城市又开始“看海”了。接下来我们看两张照片,这张照片是6月15日广西柳州的三江县。从照片上可以看出来,这个雨水已经把道路还有铺面房都已经淹了。再看,这是6月16日的上海,根据上海市水务局办公室的相关负责人介绍说,近年来上海每年的梅雨季平均是21天,但是16、17这一天的降水量就相当于把21天的雨一天给下完了。所以你看,老百姓现在出行最新的交通工具是皮划艇。这张是6月16日的重庆,这是市政部门在排水现场正在排水,当天重庆的雨量局部地区是高达101毫米。这个是在合肥,那么这不是鱼塘,这是隧道,方兴湖因为不堪洪水重负,水漫了方兴大道,方兴湖的湖水在下泄的过程中鱼也出来了。这一张是在广东佛山,这是一个从空中鸟瞰的视角,11.2万平方米的景区好像一个巨大的水上乐园,现场甚至有市民在园内捕鱼。这次水浸的原因是因为上游雨量激增导致的。

  从这几张图片我们可以看到,不管是上海这样的特大城市,还是像佛山这样的中型城市,还是说小县城,都在发生同样的一种现象就是城市出现内涝。那么在今天中央气象台的网站上,截止到今天晚上6点,15个城市发布了暴雨的橙色警报。雨是一直下不停。那么刚刚经历了内涝的这些城市,在主汛期刚刚开始接下去的这段时间,他们又做好应对的准备了吗?今天我们就共同来面对这个话题。

  市民:

  好大的雨。说来就来了这个雨。

  受灾户:

  目前有150多头猪,估计被大水冲去了八九十头。

  解说:

  南方遭遇强降雨!根据民政部今天发布的最新公报显示,6月16日以来,强降雨导致江苏、安徽、湖北、重庆、四川、贵州等省份局地河水陡涨,部分城镇乡村低洼地带渍水严重,部分房屋受洪水冲击等倒塌或损坏、农作物被淹受灾、基础设施不同程度受损,造成9人死亡,6人失踪。而大雨之下,一些熟悉的场景,又在不少城市上演。

  来上海看海、来合肥看海、到南昌看海。持续强降雨,不少城市又成了汪洋一片。仅仅16到17号,上海一天,就下完了正常年份21天降水量。遭受暴雨袭击的还有杭州,12个小时内,就下了40个西湖的水量。

  复旦大学学生:

  前段时间看到南大被淹了,他们说看海,现在复旦也有海了,哎呦呦,鱼鱼鱼。

  复旦大学学生:

  今天没有事情干,就来这里抓抓鱼,挺好玩儿的。平时没得抓。

  复旦大学学生:

  这里有农家乐呀,可以抓鱼、还有水上摩托等娱乐项目。

  解说:

  好玩归好玩,政府最担心的是市民的安全,还有大家正常的生活秩序。暴雨下,上海两大机场航班出现大面积延误或取消。仅16号一天,浦东机场就有341架次航班延误,112架次航班取消。对于日常出行,竟然有市民使用了橡皮船这种“交通工具”。

  在上海嘉定区一处小区,一些底楼居民用自家的排水泵往外排水,有的居民从早上4点钟就开始用脸盆等往外舀水,但是看到家里被淹得越来越厉害,最终只好选择放弃。

  小区居民:

  一边舀,一边渗进来,舀也没用了,我也没办法了,只好看着它进来。

  解说:

  除了生活不便,暴雨还带来不少险情。在江西萍乡,今天凌晨6点到上午11点的降雨量已超过60毫米。萍乡城区多处积水,还有一处人行道塌陷出一个两米宽、两米深的大坑。

  萍乡市民:

  今天早上可能大雨的原因,今天8点多的时候我们来上班的时候,一下子就塌下去了。

  解说:

  暴雨,造成严重内涝的还有南京。这是南京浦口天润城广场附近的车辆和行人;由于公交站台被淹,市民无法靠近,公交车也不能停靠,过往的车辆全部缓慢通行。而在南京六合区,一桥下的积水将近1米深。

  南京市民:

  一夜就积(水)成这样子了。

  解说:

  广西暴雨、江西暴雨、江苏暴雨、上海暴雨、湖北暴雨,看来,这个夏天,一些南方省份不会轻松。

  王遵娅国家气侯中心高级工程师:

  和常年相比,江南华南地区降水偏多基本上是三成到一倍,有的地区会偏多到一倍到两倍之间。从气侯背景上来说,我们从2014年5月就发生了一次厄尔尼诺事件,目前这个厄尔尼诺事件还在维持,我们国家也会出现像暖冬、南方降水偏多一些现象。

  主持人:

  现在是6月中旬,汛期也就刚刚开始。那为什么刚刚开始的汛期就面对这么大的雨,将来又该怎么办,进入到主汛期之后又会面临什么样的局面。

  接下来我们看新华社的一个分析。本次厄尔尼诺从2014年5月以来持续发展,目前已经维持了14个月,达到中等强度了,国家气侯中心,气侯监测首席专家周兵预计,今年夏季我国长江中游到江南西部、松花江流域的汛情将是比较重的。气象专家还说虽然目前来看南方的强降雨暂时属于局部的极端天气范围,但是并不排除未来会进一步持续扩大的可能,防汛工作需要早做准备,做好准备。在强降雨这样一个大背景下,各个城市已经出现了我们每年都要看到的这种所谓的“看海”模式了。肯定有人会说每年都会出现这种内涝的局面,城市每年都在治理这个问题,那为什么每年还会要发生这样的情况呢?要知道这个问题,也就是说城市内涝的问题一旦形成,要解决就不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了。因为我们日常的经验知道,如果说这个房子的房顶要是漏了,可以进行修修补补,很快就能解决这个问题。但是,如果这个房子的地下出现了问题,恐怕就不是一个简单的翻修就能够做到了。

  其实在已经既已形成的这种城市格局这种情况下,而且我们现在在面临一个不断加速城镇化的进程,在这不同力量的作用下,我们又应当如何去解决每年都要发生的城市内涝的问题呢?在过去的几天时间里面,这种强降雨所呈现出来的不少城市的内涝,让我们进一步看到了这个问题的严重性。我们继续关注。

  解说:

  从14号晚上开始,柳江河广西柳州河段的水位就不断地上涨,部分沿江路段逐渐被水淹没。

  南京:

  附近的公交站台被淹,市民无法靠近,公交车也不能停靠,过往的车辆全部缓慢通行。在现场的市政工作人员正在加紧排水。

  上海:

  上海全市的300多座防汛泵站开足马力,全力抢排积水。但有些路段地势相对低洼,加之排水系统薄弱,沿线排水管网已经满负荷。

  解说:

  道路通讯中断,公共设施被淹,排水管网满负荷,暴雨袭击下的城市内涝,最怕发生这些情况。

  小区保安徐师傅:

  本来早上的时候水位很高,将近要五十厘米到六十厘米,车子进来的时候抛锚了两辆车到三辆车。

  解说:

  一天的强降雨,让大都市上海,变成了网友口中的“海上”。80多条马路积水,千余户民居进水,50多座下立交封闭,河水倒灌,车辆抛锚,面对现状,有人提出疑问,上海已经在不断进行积水点改造,防汛排涝系统年年升级,为何仍无法阻止城市内涝发生?

  今天,上海市政府的官方网站,就发表了一篇名为《内涝窘境反映城市化进程“阵痛”》的文章。该文章提到:“上海规划的361个雨水排水系统,尚未建设完成,还有多个建成的排水系统低于一年一遇的标准”。此外,上海市防汛指挥部副总指挥、市水务局局长顾金山也表示,随着上海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和城市空间的不断拓展,潜在的防汛安全风险也日益增加,部分地区的排水系统基本空白。就在昨天,上海市市委书记韩正针对上海部分地区出现的严重积水问题提出要求,他提到要把基础设施补短板放到更重要的日程上,城市管理各项工作还应该做到预判要早、预告要广、预案要实。出现严重内涝的,除了上海,还有南京。

  南京市民:

  就一夜就积(水)成这样子了。

  南京市政工作人员:

  这个地方主要是河水问题,河水水位抬高以后水下不去。

  解说:

  道路被淹,交通受阻,有的被淹地区甚至没有排水口,南京的情况大同小异。今天,江苏当地媒体《新华日报》就报道了南京被淹出的问题。除了一些硬件设施的不足之外,文章还提到,每次大雨,全市没一个部门对全市排水进行业务统计、指导、考核、督察。两次强降雨,交警发布道路状况,城管发布淹水情况,而小区、高架桥、校园等区域的信息,只能从微信、微博上获取。南京的城市排水存在的一个大问题就是区域、条线分割,建设标准、养护要求不统一,部门之间缺少对接,缺少联动配合。

  再看看安徽的省会合肥。去年3月,为吸取以前的经验,也为应对即将到来的汛期,合肥市全面铺开排水管道、箱涵清淤改造工程。但是,最近几天的大暴雨,合肥城区再次出现严重的内涝,最深处的积水到达1米多,多处下穿桥交通被迫中断。一次又一次的内涝,一次又一次的改进,面对强降雨,希望我们的城市,淹出来的问题,能够越来越少。

  主持人:

  经过这么多年的一到夏天就“看海”,那么我们可以看到不管是多大的城市,不管是哪一个级别的城市,一旦遇到城市内涝,这个城市从上到下反应应当说是迅速而积极的,包括在信息发布等等方面。但是人们不禁有这样的疑问,能不能与其每年在被动的应对,不如从根本上解决它,就不让内涝在这个城市里面发生,有可能吗?今天我们就要连线一位专家,国家减灾委专家委员会委员,同时他也是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副总工程师程晓陶先生。程先生,您看我们也说每年都遇到内涝,每年都在看海,其实每年城市也都在改造,但是我们很想知道每年城市都在改造什么。

  程晓陶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副总工程师:

  实际上最近这几年国家一直在重视这个问题。从2011年水利部就发了要求所有城市加强防洪规划的工作。2013年国务院也发了加强城市排水防涝规划的通知,要求全国的城市都要做好排水系统、防涝系统的规划。但这个工作从规划到实现,实现是需要时间的,而我们前期大家也都知道在城市的迅猛发展过程中间普遍存在先地上后地下,基础设施欠账太多的这样一个情况。这个情况不是说短期内就可以解决的。

  主持人:

  即便我们不是专家像您一样长期在这个领域从事,我们也能够想象因为它涉及到一个地底下的事情,不仅涉及到一个排水,它还有比如说网络,还有供电,还有其他的一些管网都是在地底下错综复杂,盘根错节。如果现在就是要把这个问题解决掉,因为每年到这个时候都是要面对这么大内涝的问题,它肯定不能让它长期这样,要去做,如果我们要去做事的话,应当从哪儿去做让它见效?

  程晓陶:

  现在一个方面就是从工程上面要增大排水防涝的能力,但是这个需要有一个统筹的规划。而且应该是有一个分期实施的一个优化安排。但另外一方面,在短期内受淹不可避免的情况下,要有很好应急的预案,要能够形成各个相关部门联动,然后老百姓本身也要能够知道自己的所在城市的哪些点上是高危险区。那么在暴雨发生的时候要尽可能的回避这些区域。实际上城市的内涝和它的一个比较突出的特点,它会在一定的时间形成,但是它比较快的会消除。所以不是像大江大河那样一淹,淹个把月那种状态,这样的情况下对一般来说回避那种高风险点还是有可能减少危险的。

  再一个就是说对于像这种低洼易涝的小区,怎么样采取自我防范的措施。比如说避免水进入地下室这样的一些情况。如果有一些基础的防范工作,有好的应急对策,在不可避免减少内涝的情况下,至少我们可以减少损失。

  主持人:

  实际上您说的这样一个城市内涝,它来的快,可能消散的也快。这个损失不会像洪水那么大,像这种客观存在可能在某种程度上也造成了这种城市内涝的问题,不会像洪水问题那样对人的触动那么大,因此它可能改的决心和动力也会那么大,是不是这样?

  程晓陶:

  对。也有这方面的原因。尤其我们现在在快速发展阶段,作为市政的基础设施,可能更多的要关心解决的是交通、道路、供水供气供电这些问题。排水有可能就会被放在一个比较次要的地位,但是这个问题现在越来越突出了。

  主持人:

  好。谢谢程先生。刚才我们在关注的是城市的一些硬件,由于已经城市就是这样建的,你要想把地下的问题现在拿出来修,明显可能是不大现实。其实除了硬件问题,在城市建设管理方面也存在着同样的软件问题。接下去我们要关注,这个软件问题又应当如何去做一些相应的措施呢?

  解说:

  交通瘫痪、房屋受损、街道变河道,近几年来,严重的内涝,成了一种城市病。

  2011年的汛期,一个月之内,全国有14座城市被淹,场面可以说是触目惊心。暴雨过后,从上到下,大家都在思考如何解决城市一下大雨就要“看海”的窘境。2011年,首份关于城市内涝的调研报告出台。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对全国351座城市进行调研,结果显示:2008年-2010年间,有62%的城市发生过不同程度的内涝,有39%的城市内涝灾害发生超过3次。

  每逢梅雨季节和台风天气,杭州总有些地方会出现内涝。这本由杭州市市政设施监管中心编写的《2011年杭州市城区积水应急处置一点一方案》详细的罗列了杭州当年的易积水点。而像这样的册子,杭州市市政每年都要编写一次。

  杭州市规划局市政工程处副调研员盛敏之:

  我们老城区的地面标高,相对来说是整个城区里算比较高的,就是古人选址的时候他也有一定考虑,(内涝是因为)局部的管道破损或者各种原因造成的排水不畅这些原因。

  解说:

  一方面排水管道老化,另一方面却是城市建设的大规模扩张,这不是杭州一个地方的问题。就在去年5月,《杭州市城市排水(雨水)防涝综合规划》开始公示。根据报道,杭城内涝的防治标准,将由此提升到能够有效应对不低于30~50年一遇暴雨的水准。而类似的排水改造,近几年来,许多城市都在开展。

  2012年7月11日新闻:

  记者从北京市排水集团了解到,针对汛期北京常常出现立交桥下严重积水的问题,从今年起,北京将利用三年时间,把城区71座下沉式立交桥的雨水泵站排水能力提高到抵御50毫米降雨的5年一遇标准。

  解说:

  城市在行动,国家层面上,一部城市排涝管理的法规也出台了。2014年1月1日,国务院颁布的《城镇排水与污水处理条例》开始施行。条例的第一条就明确了制定的缘由,是为了加强对城镇排水与污水处理的管理,保障城镇排水与污水处理设施安全运行,防治城镇水污染和内涝灾害,保障公民生命、财产安全和公共安全,保护环境。有法规,有规划,有措施。如今,面临汛期的强降雨,又将给很多城市带来考验。每一座城市,还需要再做些什么呢?

  主持人:

  一到汛期,城市内涝就变成了一个人们都要面对的一个问题。其实在这个问题上国家是有这样规划的。我们看在2013年的时候,国务院有一个《关于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意见》其中提到:到了2015年的时候重要的防洪城市达到国家规定的标准。再看,这个城市的排水、防涝、防洪减灾的能力要用10年左右,2013年说的,也就是2023年的时候能够建成比较完善的城市排水防涝体系。接下去我们请教一下程先生,其实如果从2013年说的话,也就是2023年现在不到10年,还剩8年左右的时间,我们就要建成一个比较完善城市排涝的体系,这个体系怎么叫完善,比如说您曾经给我们讲过一个叫做海绵城市。还不到10年的时间,我们有没有可能把这个海绵城市建成?

  程晓陶:

  现在大家知道我们的思路其实是在调整的。从2013年当时想的是我们尽快的要把这些水排出去。但是到今年国家启动了16个海绵城市的试点,这个思想已经是说我们城市在受淹的同时,我们其实还有城市缺水的可能性。然后在城镇化过程中间,城市自然的去渍、渗透、净化水的这些功能,实际上是人为的被消除了。现在我们希望通过海绵城市这样的概念,能够让它再恢复这些自然的这些功能。

  主持人:

  刚才您说到这是一种思路的转变,以前是要把它排出去,现在要利用它,这是一种思路的转变,这意味着什么?

  程晓陶:

  这意味着我们有可能在排水系统难以很快能够扩大的同时,我们通过这样一些措施能够减轻排水系统的负担。也就是说,我们要是从源头上就要来减少暴雨的产流,这样就可以减轻排水的负担。

  但是,这里头有很多的难处,因为源头上要做的话它不是说你做一个点就可以,它一定是要在大面上要铺开做。于是现在就有一个问题,我们采取什么样的对策能够尽快的用比较低成本的方式来实现面上的这样一个源头控制。

  主持人:

  好。非常感谢您给我们介绍这些。在快速城镇化过程中,的确有很多问题是排在排水问题前面的,比如说用水、用电,还有垃圾处理等等。但是在这个过程中,排水问题是一个隐患,如果你不及时把这个定时炸弹给排除掉的话,它就会定势跳出来去造成很大的麻烦。所以是时候解决这个问题了。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友荐云推荐
热网推荐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