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国家资助政策目标基本实现 痛点仍不容忽视
□87.9%的中职生享受免学费政策
□40.2%的中职生享受国家助学金政策
□30.7%的中职生表示实习与所学专业不对口
□41.5%的中职生对实习企业不满意
□“都毕业了,还没真正做出过一条鱼”
□编制外教师最低一个月工资仅800元
近日,在中等职业教育评估结果发布会暨“赢未来”计划启动会上,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秘书长卢迈公布了《中等职业教育国家资助政策落实效果评估报告》。
2013年12月至2015年6月,受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的委托,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对中等职业教育国家资助政策的落实情况与效果展开了独立的第三方评估,并于2013年12月至2014年9月向全国31个省(含自治区和直辖市)、11个市、133个县发放调查问卷,对12个省(含自治区和直辖市)、41个市县和98所中职学校开展典型实地调研。在调研学校中,评估组随机抽样调查学生4850人,教师832人,电话访问家长386人,走访企业19家,调查从业人员205人。
卢迈指出,根据调查结果显示,目前我国中等职业教育国家资助政策整体运行情况良好,资助政策目标基本实现,但仍有部分区域存在突出问题,中职教育改革的痛点仍然没有解决,亟待完善。
97.9%的学生办理了中职资助卡
2012年12月以来,我国逐步建立了中等职业教育资助体系。根据调查,目前从全国来看,各省、市、县学校均已实施国家资助政策。其中,多数学校都能严格按照政策要求对中职学生进行减免学费和提供助学金,数据显示,82.3%的学校成立了专门的资助工作管理小组,对资助工作进行严格、系统的管理。
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项目主任,中等职业教育评估组负责人赵晨提供了一组数据:目前在全国范围内,87.9%的中职学生,约1690万人,享受免学费政策。40.2%的学生、约769万人,享受国家助学金政策,其中,97.9%的学生办理了中职资助卡,一定程度上保障了助学金的资金安全。赵晨说:“根据我们的调研评估结果显示,对中职教育的资金政策目标已基本实现。”
此外,各级政府有关部门和学校对全国统一的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管理信息系统的广泛使用,使得国家资助政策实施过程中虚报冒领、套取国家资金等现象进一步减少。为了防止虚报、冒领,各地教育部门还定期组织人力入校进行监督检查,遏制了不实信息和异常信息的出现。
岗位实习实训充满机遇与挑战
中职学生的实习主要分为三类,专业实习、顶岗实习和就业实习。其中,校企合作已经成为中等职业学校办学、为学生创造实习实训机会的重要组成部分。
报告显示,一些政府部门及学校都在积极寻找校企合作伙伴,目前已初步呈现出一校与多家企业、开展多种形式合作的局面,每所学校平均与30家企业有合作。
深圳市中等职业学校与企业合作创新,实行的岗位实训模式就是六层推进教学与实习结合的方式。学校与企业共同制定1100小时的实习计划,融合在1~3年级内完成,通过这种实习模式,让学生了解企业、工作岗位,将自身所学知识和技能与岗位结合,实现从学生到工人的转变。
但中职学生的实习实训依然存在很多问题。一些学校没有合理设计实习,将学生作为廉价劳动力使用,组织在校生去劳动密集型加工企业顶岗实习,劳动强度大,工资待遇低,工作内容与所学专业也不对口。调查发现,学生组装一个电子零件的市场价值为50~80元,每天组装100~120个,但日平均工资仅为20~40元。有的地方政府为了招商引资作出承诺,通过行政干预,要求中职学校向那些劳动密集型加工企业输送实习生或毕业生。
30.7%的学生表示,学校组织的实习与所学专业不对口,41.5%的学生对实习的企业表示不满意,人员流动量很大。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办公室主任高国清针对这一现象表示,虽然中职学校学生的就业率几乎都是100%,但是跳槽率也不容小视。
“都毕业了,还没真正做出过一条鱼”
为促进职业教育发展,实现教育公平,中央财政以2000元标准按比例拨付免学费补助金,并根据东、中、西部地区经济水平按照不同比例实行中央与地方财政分担的政策。调查发现,在全国范围内,24.3%的市、县没有落实免学费配套资金,东部地区这一比例为10.5%,而中、西部地区没有完全落实免学费配套资金的市、县比例分别为36.7%和25.7%。
在甘肃省兰州市的一所职业学校里,学校连负担厨师专业学生买教学食材的费用都十分紧张,还得靠学生家长自行购买食材提供给厨师班的老师进行演练教学,有时一个班只有一条鱼,所有学生只能围着一口锅看老师操作,然后在脑子里进行自行演练。“都毕业了,还没真正做出过一条鱼。”高国清在调研过程中,很多同学和他说。
中等职业学校经费不足,似乎成了中职学校校长和教师共同头疼的问题。调查报告中提到,政府拨付的2000元/年的免学费补助标准主要用于保障学校的日常运转,包括水电气、维修、劳务、差旅等,很难再有经费用于学校专业建设和改善办学条件等方面,尤其是规模较小的县级职业学校。
经费紧张导致的必然结果就是学校通过压缩专业建设方面的投入来维持学校运转,很多职业学校虽还有“职业”之名,但已没有了“职业”之实。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课程几乎全是文化课,学校很少开设甚至不开设专业课,有的学校甚至直接办起了高考补习班、升学班。
此外,由于经费缺失,学校也缺少或者没有供专业课使用的教学实验工具,中西部地区的很多学校在教学机床、汽修等专业教学时,所使用的教学设备与一线流水作业上的生产设备大相径庭。高国清说:“有的学校教学使用的机械都是现在从拖拉机厂淘来的二手货,学生只有看老师操作的份儿,自己根本没得练。”
学校办学资金分配不均,也是影响中等职业学校办学质量的一大问题。调研结果显示,部分国家示范校的生均投入费用约为未评上等级学校的3~4倍,有的学校连基本的学校建设经费都无法争取到,导致学校没有学生宿舍,只能安排学生寄宿在学校附近的民房中。
民办学校的招生成本平均为600~2500元
调研结果显示,为了争抢生源,多数省份的中等职业学校都存在采取不正当手段招生的现象,包括夸大宣传,虚假承诺,欺骗学生与学生家长;部分县为了保证本镇的职教中心继续开办,实行地方保护主义,强行为学生注册中职学籍;每个中职教师承包招生任务,为输送学生的中心和老师支付“奖励”,“购买”学生。据粗略统计,每招一个学生,公办学校出差、宣传和给初中的奖励,平均成本为200~1000元,民办学校的平均成本为600~2500元,几乎相当于半年或一年的学费。
高国清介绍说,每年一到中职的招生季,学校的全体教师都会“倾巢而出”,奔赴到各地区的初中学校抢生源。“每个老师都有指标,每个人必须招齐指标人数,一所中职学校每年花在招生上的钱,大概是一年学校所有费用总支出的10%~20%,学校又通过别的渠道把这笔钱给顶上,或者就直接当作这笔钱不存在”。
此外,由于教育资源的不集中,跨省、市、县招生也十分明显,导致地域间中职教育水平不断拉大,重庆市的一所职业中学正是如此。由于教学质量好,专业程度高,吸引了来自陕西、四川、贵州、云南等地的大批学生跨地区就读。该校目前的学生总数已逾万人,每月采取集中上课,累计假期的方式,留出一周的时间让这些同学回家,每到回家周,学校里都要停着40多辆大巴车来回拉两趟,将学生送到车站。
编制外教师最低一个月工资仅800元
目前,我国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专业教师比例为19.1%,略低于《中等职业学校设置标准》要求“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人员不低于20%”的标准,但这其中,含有一定的水分,有相当一部分专业课教师所学专业与所授课程不对口,专任专业课的教师中,有实践经验的比例为16.2%,比例偏低,有实践经验的兼职专业课教师占专业课教师的14.1%。去过4个省份、11个县镇、40多所中职学校的高国清说:“几乎所有学校都在为专业课教师的缺乏而叫苦。”
中等职业学校专任教师的工资普遍偏低也是一大问题。据了解,编制外的教师最低一个月工资仅800元,教师连基本生活都难以维持,缺乏教学热情,对工作抱以消极态度。在河北、四川等地,有些教师为了应付上级检查,期末考试的时候往往出两份卷子,两份卷子的难易程度相差甚远。
高国清介绍说,第一份卷子往往出得非常难,以应付上级对教师水平的考核和检查,结果就是难倒一片学生,大家全部挂科,第二份卷子为补考卷,出的题就十分容易,随便一考,学生基本都能考过。“中职教师对自己的职业都采取随意应付的状态,为了体现自己的水平拿学生当炮灰,如何能指望他们教导出优秀的技术人才呢?”(实习生 蒋欣)
- 标签:
- 编辑:马拉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