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浙江新闻  国内

企业急需技能人才

  • 来源:互联网
  • |
  • 2020-01-04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搭建好从实验室到流水线的创新链条,有助于科研人员和一线工程人员通力配合,优势互补,夯实我国制造业乃至全社会的创新基石

  

  前不久,笔者到江苏某科技园区调研时听到一件新鲜事:当地几家企业谈及为何在此落户时,一个吸引他们的条件,是园区管理部门搭建的职业技能培训中心。

  培训中心并不直接产生效益,也不减少成本,为何受青睐?原来,这些刚刚落户园区的企业,有的要建设新生产线,有的要优化工艺流程,新入职员工需要培训,老员工也需要“充电”。培训中心面对企业的这些需求,定期邀请专家和资深工程师,有针对性地讲解技能要点、分享实践案例,帮助提升员工的动手能力,增强操作经验。正是因为切中了企业的用工痛点,这个职业技能培训中心成为吸引企业入驻的法宝。

  实际上,提升员工职业技能,并非少数企业的渴求。笔者曾听某汽车电子制造公司负责人诉苦:虽然目前行业生产的自动化程度已经很高,但一些关键的零部件仍然需要手工打磨。企业开出高薪招聘有技术、有经验的员工,可符合要求的应聘者寥寥无几,岗位常年缺额。近年来,一些地区出现的“用工荒”一定程度上是“技工荒”,背后是员工技能与岗位需求不匹配的结构性矛盾。

  技术工人是支撑制造业的重要基础。在工程上,任何创新理念与设计落到实处,最终需要依靠技术工人的巧手来实现。德国、日本等制造业之所以发达,背后依靠的正是一支大规模、高质量的技能人才队伍。在日本,产业工人队伍中高级技工占比40%,德国高达50%,而我国这一比例仅为6%,高级技工缺口在千万人左右。我国产业工人整体素质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眼下,我国经济正在向高质量发展迈进,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型,一方面需要一批优秀的科技领军人才,加强基础研发,努力攻克关键核心技术;另一方面需要一批素质高、动手能力强、能够独当一面的技术型人才队伍。搭建好从实验室到流水线的创新链条,有助于科研人员和一线技术人员通力配合,优势互补,夯实我国制造业乃至全社会的创新基石。我国近年来大力发展职业技能人才教育,不断加大投入力度,基本构建起高技能人才的政策制度体系。当前,还需要进一步完善整个社会的职业技术教育体系,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对接产业用工需求;同时逐步健全人才评价机制,让优秀技术人才获得足够的认可与尊重,培养出一批时代需要的大国工匠。


  《 人民日报 》( 2019年12月23日 19 版)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友荐云推荐
热网推荐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