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我卸载了微博和朋友圈”
作者 | 书单君
来源 | 书单(ID:BookSelection)
编辑 | 贝儿
你有过这种体会吗?看网上的很多消息,越看越心累,心里堵得很。
层出不穷的灾难、“反转再反转”的新闻、突破人类底线的悲剧……尤其是进入2020年,书单君身边就有好几个朋友,删除了微博,卸载了朋友圈,就是因为每天看到那些新闻就心情抑郁。
据美国《科技时报》报道,一项研究发现,每天浏览社交媒体超过3小时的青少年,患包括焦虑和抑郁的心理问题风险要比其他人高出60%。
“我很同情他们(受害者),但仔细想想,跟我又有什么关系呢?我又不认识。这些事让我心情低落,干脆眼不见心不烦。”其中一个朋友曾这样说道。
初听觉得冷漠,但仔细想想,自己也有过被各种坏消息搞得异常沮丧的时候。我们的同情似乎太微弱、太渺小了。
“同情”是一种移情作用,也是人类必不可少的情感。将他人的遭遇移情到自己身上,从而产生出感同身受的共鸣与理解,这便是同情的含义。
没有同情心的人是可怕的,这意味着他感受不到他人的痛苦,做事容易没有底线。
如果一个社会没有同情心,那更是可怕。每个人都事不关己高高挂起,遇到事情一盘散沙,那么这样的社会一定无法长久。
网络时代,我们每天都包围在全世界的信息资讯中,即使是远在数千里之外发生的事,我们也可以清楚地知道其中的细节,仿佛身临其境。
比如入室杀人,女性被性侵,医生被砍伤,非法移民惨死集装箱,哪里又出现了恐怖袭击,飞机失事......类似的新闻永无止境。
《无处安放的同情》,作者是德国学者汉宁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 标签:
- 编辑:马拉文
- 相关文章
TAGS标签更多>>
网站热点更多>>
热网推荐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