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选择恐惧症?三个模型帮你下决定
本文授权转载自刘润(ID:runliu-pub),一个洞察身边事物本质的公众号。
人生诸多难题,模型给你答案。
经常有人问我,作为商业顾问,给企业提供咨询服务,要具备什么样的能力?
我觉得,要当好一个顾问,重要的是心里要装有众多的模型。
这样当你在做咨询服务时,面对企业家提出的你无法预知的问题,你都可以从兵器库中拿出一个模型,帮助破解决策难题。
就比如最基本的,我们该如何做事,
到底是先快速把事做完还是先把事做好?
我忙死了,到底是先做紧急的,还是先做重要的?
到底是以我为主,还是以客户为主?
到底是先快速把事做完还是先把事做好?
我忙死了,到底是先做紧急的,还是先做重要的?
到底是以我为主,还是以客户为主?
其实,不仅是企业家,几乎所有的人都会遇到这样的决策难题。
那,怎么办?
今天,我就从兵器库中拿出3个模型,尝试破解上面提到的问题,希望对你有所启发。
快速做事 or 把事做好
到底是应该先快速把事做完,还是应该先把事做好?
这个问题本身就是个问题。
这样问,其实隐含了一个前提,那就是快速把事做完,就做不好事;把事做好,就不能快速完成。
事实上,很多人不但能把事做好,也能快速完成。
他是怎么做到的呢?
这就要借助我们今天的第1个模型:效果和效率模型,来破解这个抉择难题。
把事做好,是效果好;快速完成,是效率高。
如果把效果和效率,放在天平的两端,一样的为难。
但如果你把效果、效率变成二维四象限的横轴纵轴呢?
见下图。
我们一起来分析一下这个模型。
什么是高效率?
就是,花最少成本,最快地把事做完。
什么是高效果?
就是,结果导向,通过目标管理,解决过程遇到的困难,高质量的完成目标。
如果,只考虑高效率不考虑效果,就会落在高效率低效果这个象限,追求的是把事情做对,而不管好赖。
而如果只考虑效果好,不考虑效率,那就落在低效率高效果这个象限,追求的是做对的事,而不管能不能花更少成本、更快的把事做完。
那真正的高手会怎么办?
当然是把事做得又快又好,也就是落到第一象限。
比如京东就是高手之一,京东有句口号叫“多快好省”,物品又多质量又好是高效果,又便宜,物流又快是高效率。
所以京东追求的就是把对的事做对。
重要的事 or 紧急的事
“我忙死了。到底是先做重要的事,还是先做紧急的事?”
这个问题本身也是个问题。
这样问,其实隐含了一个前提,那就是重要的事都不紧急、紧急的事都不重要。
事实上,不是这样的。
下面,借助我们今天的第2个模型:重要与紧急模型,来破解这个抉择难题。
如果把重要和紧急,这两个放在天平的两端,一样的为难。
但如果我们以重要性为横轴,紧急程度为纵轴画一个二维四象限图呢?
见下图。
我们来分析一下这个模型。
对一个想把企业做大做强、为社会谋福祉的企业家来说,你每天遇到的事,都在哪个象限?
比如,供应商生产突然出了问题,交不了货了。这对你影响很大,而且是突然发生的,所以这是重要紧急的事。
公司未来的五年规划是否要根据新环境调整?1年后要归还的银行借款,应该如何筹集?等等,这些事对公司影响很大,但还不需要你马上下决定,这是重要不紧急的事。
有企业家同学突然来到你所在城市,想中午聚聚,这就是不重要但是紧急的事。
你每天刷刷抖音,就是不重要不紧急的事。
明白了这个模型,为什么你还会感觉忙死了?
那可能是因为,你总感觉有做不完的事,尤其是让你特别头疼的重要且紧急的事,让你感觉特别焦虑。
所以,“忙死了”是你没有把所有四个象限里的事情合理安排好的一种焦虑的状态。
那真正的高手会怎么办?
要事第一。
控制那些“不重要、不紧急”的事,占你处理的事情比例不超过1%。
你甚至可以要求戒掉这些事情,比如刷抖音、追剧等这些杀死时间的事。
拒绝大部分“紧急,但不重要”的事,让它们少于15%,比如一些低效社交,不重要的业务审批等等。
这样你就可以把65%-80%的时间花在“重要,但不紧急”的事上。
并因此,把焦虑之源,“重要,并且紧急”的事情,减少到20%~25%。
可能有同学会说,我的事都是重要且紧急的事,没办法降低。
怎么办?
那我举一个美国消防队的例子。
消防队每天做的 事就是救火。
这绝对是重要且紧急的事了吧,都火烧眉毛了。
刚开始消防队,也是疲于奔命,每天四处救火。
可能有同学会说,消防员不就是救火队员吗,不救火他们还能做什么?
可这个消防队不这么认为。
他们开始在疲于奔命、四处救火的同时,每天都会抽出一点点时间排除小镇上的消防隐患,培训人们的消防意识和知识。
这样做过了一段时间后,奇迹发生了。
这个小镇的火情居然大幅减少。
而这个消防队的主要工作占比,也从疲于奔命、四处救火,变成了有组织、有计划的排除消防隐患、进行消防培训。
这就是要事第一。
我的利益 or 客户利益
到底是以我为主还是以客户为主?
这个问题本身也是个问题。
这样问,其实隐含了一个前提,那就是你和客户是竞争关系,做零和博弈。
事实上,不是这样的。
下面,借助我们今天的第3个模型:自主与合作模型,来破解这个抉择难题。
把“我”和“你”,放在天平的两端,一样的为难。
但如果我们把“更关注自己的自我”和“更关注别人的合作”作为两个轴呢?
见下图。
我们一起来分析一下这个模型。
一个人如果以“我”为主,太关注自我。
那他的状态是什么?
是竞争,他们把人生当作角斗场。
还有另一种人,只关注别人感受,以“你”为主。
他心中几乎没有自我,满眼都是别人,为别人而活,别人只要不高兴,就怪自己,就很难受。
这种状态是什么?
是适应,他们把自己活成了别人的附庸。
所以,到底应该以“我”为主,还是以“你”为主?
真正的高手,都是以“我们”为主。
这个世界上的资源是充裕的,总有一种选择或者办法,能做到“我”赢,“你”也能赢。
这样的高手,会把人生当作合作的舞台做正和博弈,而不是角斗场,去做零和博弈,更别提成为别人附庸了。
世界之大,大到每个人肯定都有足够的立足空间。
同行非敌国,船大不占海。
举个例子。
比如,《穷查理宝典》里,芒格要收购一个合伙人的股份。
他让那个合伙人出价,合伙人出13万美金。
芒格仔细调查后说不行,应该是23万才对。他就真的多付人家10万美金。
那个合伙人也许表现吃惊和不解。
于是,芒格对那人说到:“我是对的。你很聪明,迟早你将会明白我是对的。”
还有一次,芒格在收购一家企业的时候,当时有两位老太太持有该企业发行的债券。
本来面对这两位对手中债券的价值不是很懂的老太太,他很容易以远低于面值的价格收购这些债券,但是芒格却按照面值给了她们钱。
这时,可能有人会说:“芒格不是有钱任性,就是脑子有病”。
但真正懂得以“我们”为主合作的人就会明白:芒格尊重真实价值,取得了双赢。
也因此,可能会有越来越多项目来找芒格。
但是有时候,即使我们极力争取做到以“我们”为主的合作态度,给对方保留利益,对方却一直坚持要的更多,让我们没有利益。
比如,供应商为了提高自己的收益,不管你的死活,提高价格;
房东见你生意不错,提高租金;
厂商为了去库存,要求你提高采购量等等。
这时你要抱着双赢的态度,多与合作伙伴沟通,勇敢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争取做出一个让双方都满意的结果。
如果还不行,你实在接受不了,评估损失后,觉得利益受损严重。
那就别干了,千万不要妥协。
这次买卖不成,仁义尚在,或许日后还有合作的机会。
你的善良,要带点锋芒。
这就是以“我们”为主的合作状态。
最后的话
人生诸多难题,模型给你答案。
很多人看事情、做抉择、下决定习惯用二分法,把两个维度的事,放在一条线段的两端:
要么快速做事、要么把事做好;
要么先做重要的,要么先做紧急的;
要么只考虑“我”的利益,要么只考虑“你”的利益。
要么快速做事、要么把事做好;
要么先做重要的,要么先做紧急的;
要么只考虑“我”的利益,要么只考虑“你”的利益。
但其实,两个维度的事,就应该把他们放在二维四象限中去看。
哪有什么快速做事和把事做好的纠结,我们应该:把对的事做对。
哪有什么先做重要的还是先做紧急的事的犹豫,做事最重要的是:要事第一。
哪有什么到底是考虑“我”的利益,还是“你”的利益,我们真正应该考虑的是:“我们”的利益。
这样,你才能更准确地做抉择、下决定。
当然,我们每个人遇到的抉择何止这三个,这3个模型仅仅是抛砖引玉。
若是喜欢,后面我会继续分享一些商业分析模型给你。
期待你能在文章末尾给个三连:点赞、在看,分享。
感谢。
祝你可以遇事有模型,再也不纠结。
作者:刘润
来源:刘润(ID:runliu-pub)
编辑:高卓
想收藏的点个 在看
- 标签:2013新版人民币
- 编辑:马拉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