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浙江新闻  社会

“为什么我觉得996挺好的?”

  • 来源:互联网
  • |
  • 2020-08-03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标题这句话来自后台读者X的一封私信。

X在一家知名的互联网游戏公司工作,去年毕业入职至今。该公司在行业里排名前五,出品过好几个流水过亿的游戏,妥妥的明星公司。

X说自己的工作虽然忙碌,但很充实。

公司坐落在一个环境优美的创业园区,员工食堂和健身房等一应俱全。X每天早上9点到公司,晚上10点左右下班,回家骑自行车15分钟路程。周末偶尔来公司加一天班,还能趁机跟着几个大牛学技术,无论从哪方面看他都觉得很满意。

并且公司的薪酬福利也不错。员工的薪资在当地可以排进10%,工作5年以上还有员工持股等激励机制。

于是X就有了文章开头的那句灵魂发问:

“我看网上那么多人抨击996,但为什么我觉得996还挺好的?”

听完他的描述,我觉得并不是996挺好的,而是他的996挺好的。

因为X的例子不具备普遍性,大多数996的公司并没有他这样的工作环境。

“行业明星公司”、“健身房”、“员工食堂”、“持股计划”、“跟着大牛学技术”......无论是硬性条件还是软性条件,放在全中国都没有几个公司能有这种条件。

可以说,这家公司的老板深明大义,创造了一个非常良性的奋斗文化,员工愿意跟公司一起共同进退。

而X也是足够优秀和幸运,在职业生涯第一站就加入了这样的公司,未来的成长不可限量。

可是,X只是千百万打工者中极少数的幸运儿。他的故事是典型的幸存者偏差,并不具备参考性。

前段时间,另一位读者Y和我描述自己的996就完全是另外一幅景象。

Y在杭州一家电商公司任职。老板从阿里出来创业,刚拿了第3轮融资,公司拓展到150人的规模。

照道理说,按这个节奏发展下去公司的前途应该不差,但这个老板对待员工的方式就远不如前面X公司的老板那样慷慨。

Y在该公司任职了3年,负责大客户的品宣和大促活动。每天工作12个小时,一个月只有一个周末可以在家休息。即使这样,她的社保还是按照当地最低标准在交,薪资也只能算行业中等水平。

刚刚过去的618,她给公司做了8000万的销售额,比去年增长了30%。可老板一点表示也没有,反而告诉她双十一再接再厉,公司上市了她就是元老功臣。

明年Y就32岁了,她说这样的高强度工作节奏已经适应了3年。过了30岁以后随着身体机能的下降,体力一年不如一年,不知道什么时候才是个头。

你看,同样都是996,X和Y的经历却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

觉得996挺好的,是因为其他物质环境条件都帮你打造好了,让你没有后顾之忧,只管埋头钻研手上的工作。

并且这个情形成立的条件还比较苛刻。

你得没有女朋友要哄,没有父母要照顾,没有结婚买房的压力,没有被网上的各种消费主义洗脑,这样才能专心学习提升自己,还能攒下一笔钱。

可现实情况里,有几个人能做到没有欲望,没有责任,生活里只有工作没有其他事情?

我们大多数人一生都会平淡地过去,实现财富自由完成阶层跃迁的机会十分渺小。普通人的想法是,与其穷尽一生追逐一个不太可能实现的目标,不如享受当下生活带来的满足,平淡也可以幸福快乐。

而996剥夺了这种平淡生活的权利。

试想有多少人愿意过这样的生活:音乐会不能看,旅游没时间,爬山没力气,游戏没兴趣,社交聚会更是因为一会儿来个钉钉一会儿又来个微信消息而变得分心不已,无法投入。

不仅如此,倒头来还落下一身毛病,比如颈椎僵硬,脊柱变形,长期失眠,遇到个蛮不讲理的老板还有可能突然心梗脑梗。

996天生只适合少数人,少数愿意暂时放弃目前享受生活的权利,为了将来可能(注意我说的是可能)更好享受生活的人。

这是一种剑走偏锋的人生策略。

它可以去尝试,但不应该大规模推广。它是赌博,而不是福报。

至于说996能让人成长?

确实可以。要解释清楚这个问题,我想引用一下成长曲线的概念。

如果我们把工作时间按年来画横轴,工作专业相关的经验技巧画纵轴,大部分人的成长曲线会是下面这个样子:

刚开始工作的几年,是一个人学习能力最强的时候。这时的你就好像一个空空如也的大箱子,什么东西都能往里面装。

这个时候身体素质最好,精力也最充沛。在这段上升时期里,996就是催化剂,逼迫你掌握新知识,不断练习陌生的新技能。

处于新手村的你,并不会遭遇什么巨大挑战。你付出多少努力就能获得多少正向反馈。一个星期你能加班加点写5个方案,那就是比准时下班只能写1个方案的人成长快。

这种快速向上的学习曲线搭配996的高强度重复化特征,很容易催生出熟手。

所以工作难度低,学习意愿强,成就感容易获得,是这个时期的特点。可一旦到了分水岭(通常是30岁左右),游戏规则就变了。

如果把职场比作一场大型网络游戏,以前你是靠爆肝打怪做任务来获得升级,可现在你要组织工会指挥团战甚至和游戏GM分庭抗礼才能发展壮大。

30岁之前的职场竞争,是专精于具体工作模块(比如写代码,画PPT,设计海报)的能力竞争,而30岁往后就变成多模块多维度的混合竞争。

例如资源整合,人脉网络,甚至个人行业名声等等,这都不是靠996能获得的东西。

就说资源整合这一项。不是非得去创业才需要这种能力,职场跳槽同样需要懂得资源整合。

像许多公司做到总监、VP以上的高层跳槽到新公司,不是猎头打个电话去面试专业技能就好了。

这时候更看重的,是你背后携带的所有资源的总价值。

要么你可以带重金客户过去,要么你可以带核心技术团队过去,要么你的关系人脉中有可以牵线搭桥的专业人士,能帮助公司拓展新领域的业务。

比如前几天,我有个朋友去面试一家知名互联网公司的营销VP职位。对方根本不看他会不会写PPT,会不会提方案。

人家问的都是这样的问题:

有没有操盘过在业内有影响力的营销案例?

有没有影视类IP的合作资源或谈判经验?

和XX明星的经纪公司熟不熟,认识里面的谁?

和XX电视台的关系怎么样?

这些问题考察的都是什么呢?你的大局统筹力,行业影响力,资源调动能力。而这都是每天像螺丝钉一样996加班所给不了的。

因为996的精髓在于模块化生产。

模块,意味着所有规则都是制定好的。这就像庞大电路板上一个个精密的小单元,每个单元只要各司其职就好,不出错就是最高准则。

对于管理者而言,他只需要员工按照自己的意志去做事,在职能范围内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就好。

即使是升职加薪,也只是把这个模块的职能范围再扩大一点范围而已,但依然是按照顶层管理者的意志在做事。

换句话说,你怎么样都逃不出这座隐形的五指山。

虽然许多公司天天喊着要创新的口号,但这是一种“有限制的创新”。

管过公司的人都知道,如果每个员工的思维都活跃的不得了,这是很难管理的。任何一家健康发展的公司,都是少数人领导着大部分普通人。

只有这种组织结构,才是最稳定长效的。

大家不妨想想老板最喜欢什么样的员工?

也许你会说聪明。但聪明还不够,后面还要加一个限定词,听话。

聪明且听话。

为什么呢?

因为太聪明的人,会有自己的小心思,这是老板不想看到的。他们最希望员工能够乖乖听话,按照指示把事情做好,给公司创造更多的剩余价值。

在这个过程中,不要去想诸如“我给公司创造这么多价值为什么只拿这么少钱”,“我现在这个本事跳槽去XX能拿多少钱”这类问题。

而996,就是通过日复一日模块化的工作,让人疲于奔命,没有时间思考,更没有时间去沉淀自己,规划未来的方向。

虽然嘴上都在说创新多么重要,但实际上老板并不需要那么多创新的人才。

一家公司能够发展壮大,一定是建立了一套长期稳定的价值生产体系,而不是依赖某一个或某几个天才员工的能力。

这是一种风险规避方法,而996可以催熟这个体系。

它在短期时间里,让体系里的每一个“零部件”都超负荷运转,从而迅速找到体系中存在的漏洞,然后不断迭代、升级和复制。

当然有人觉得做一个零部件没什么不好,人各有志。但零部件是没有独立思考能力的,它永远都得在体系的规则下运转,无法自己成长为一个新机器。

说了这么多,那么996到底好不好?

结论显而易见。

对于一张白纸的年轻人而言,想要在职业生涯初期获得比同龄人更快的成长,并且愿意舍弃掉大部分正常的生活享受,那么这是一个未来回报还不错的选择。

但这并不是说所有996都值得去。

你需要综合判断行业的走势,公司成长平台,未来薪酬增长空间,以及手上具体业务模块的前景。我之前写过一个权重排序方法,供大家参考:

行业发展>公司名气>

部门重要程度>直属领导>工资福利。

尤其是前面两个,过了30岁以后它们的增值帮助会远超你的想象。

面对以后职场上多维度场景的混合竞争时,行业公司的背景背书可以带来许多意想不到的资源。当你不能再继续拼体力的时候,它们会成为你的杀手锏。

总之,不要随便把自己好几年的青春All in到一个你不了解的领域。

而对于想要享受老婆孩子热炕头的人而言,996不是必选项。每天准时上下班,晚上回家看看电影遛遛狗,周末去爬山野炊,谁说这就不是生活呢?

还是那句话,996是一种剑走偏锋的人生策略。

既然是策略,那么就要想明白自己要什么,愿意牺牲什么,弄清楚策略的优势和弊端,再去做选择。

像我一个朋友就想得很清楚:

“996的终极目的,是以后的人生能够不再996”。

通透。

作者:张良计

来源:张良计(ID:zhang_liangj)

编辑:留木

给24小时工作的社长点个 在看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友荐云推荐
热网推荐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