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浙江新闻  社会

「舔狗」自救指南:到底怎样才能真正地爱自己?

  • 来源:互联网
  • |
  • 2020-08-31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俗话说的好, 舔狗舔到一无所有,最后不如回家放牛。

跪舔到最后,只得到一张好人卡作为纪念品。卑微到尘土里却也逃不过出局的人们,慢慢意识到,爱,要留给自己一些。

社长发现,最近流行的“爱自己”这个概念,总是被人歪曲。

所以在开始关于”爱自己“的讨论前,我们有必要区分下自卑、自私、和自爱。

自卑、自私和自爱

为什么“爱自己”这么重要?

说到底,三者主要的区别就在于 我们如何平衡自己和他人的关系。

自卑的人认为自己处处低人一等,认为自己必须通过讨好他人、获得他人的认同,才能实现自己的价值。

多数时候,这种性格来自家庭影响。

最初,父母是我们认识外界从而自我定位的唯一渠道,我们通过父母对我们的情感态度来判断自己的价值。童年时获得的爱、尊重、和支持,变成了我们日后的自信和自尊;而童年被忽视的需求、被冷漠对待的心理创伤,则会演变为我们的自暴自弃。

最典型的例子莫过于《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的主角松子。她从未获得过来自家庭的爱,也不知道自己是值得被呵护的。

她不爱自己,便也就无法坦然接受别人对她的爱,认为自己必须拼尽全力来“赢得”别人的爱,甘愿接受暴力、做小三、甚至卖肉,也只是因为 “一个人是地狱,两个人也是地狱,但总比一个人孤孤单单的好”。

《The Perks of Being a Wallflower》里说:我们只能接受认为自己值得的爱。

自卑的人不爱自己,无法坦然接受别人的爱,而不被爱又反过来佐证了他们认为自己不值得,最终恶性循环。

而另外一个极端则是开篇所讲的“自私”。自私的人认为自己无时无刻都应该高人一等。他们不是不爱自己,而是太爱自己、溺爱自己,以至于自己的世界里已经容不下别人。

自私可以有多种表现形式。除了把所有糖果都抓到自己手里的熊孩子,那些表面上看起来最“无私”的人,也可能是这种过分自爱的受害者。

比如那些口口声声“都是为你好”的父母,像《小欢喜》里的英子妈妈。

当他们不顾孩子的感受“无私奉献”时,其实一个潜在的假设是:我的意见比你的重要,我的感受比你的重要,所以如果我认为我是为了你好,让你上什么学校、做什么工作、过什么样的生活,你就必须感谢我、服从我。

将自私和自卑者放在一起比较,我们不难看出,这二者都是在构建阿德勒所说的 “纵向人际关系”:领导者和服从者、上级和下级、比我强的人和比我弱的人,总是要争个高低。

而真正的自爱,是尊重自己,也尊重他人。自爱者能够构建“横向人际关系”:他们不局限于身份地位的区别,而是把每个人,包括自己,不管是超市的收银员还是单位的大boss,都首先当作一个人来看待。

他们愿意倾听、了解别人,但也不忽视自己的感受。

到底什么才是“爱自己”?

最近宣传“爱自己”的博主越来越多了。

有人说,健身、养生、该买买买就及时剁手,就是爱自己。还有那些举着“你要爱自己”的大旗疯狂恰饭的各种美妆、护肤、标榜“自我提升”的广告商。

关心自己的物质需求、让自己开心,没有问题。但社长觉得,所有“爱自己”的行为背后应该有一套逻辑。

这个逻辑来自于一个核心问题:你觉得你的价值来自于哪里?

提到价值,很多人第一反应就是KPI。

衡量一家公司价值的指标有营业额、市场份额,那衡量一个人价值的指标有什么呢? 学历、智商、家境、银行存款。

或者马斯洛需求金字塔的上层:追求、事业、理想。

很多人无法认同自己的价值,因为觉得自己学历不够高、不够聪明、不够有钱,也不够有追求、事业也不够成功,不能给别人做出什么贡献。

但是社长希望大家仔细想一想,我们的价值,真的只来自于我们的行为吗?

我们为什么爱家人、爱伴侣?

我们爱父母,是因为他们给我们吃穿、陪我们去游乐场、给我们打电话嘘寒问暖吗?

我们爱孩子,是因为孩子以后可以为我们养老吗?

我们爱另一半,是因为TA可以做人肉暖宝宝和抱枕吗?

如果我们只是因为某种行为而爱,那为什么在争吵、背叛、受到伤害后依然不能割舍呢?

因为我们不是爱这个人做的事情,而是爱这个人。

存在,就是价值。

在社没关于“爱自己”的讨论中,有一位朋友说得很好:

“爱自己,就是内心深处觉得自己是值得被爱的,不必非要外表如何、做出什么样的成绩或是成为什么不凡的人物才能被爱。

无论他人怎样看待自己,无论有没有人爱着自己,至少我们自己能意识到自己是最重要的。”

有人说要“与自己和解”。但其实你不需要“和解”,不需要原谅自己,因为你本来就没有做错任何事情。

爱自己,就是和自己本来的样子和平相处。

我们也许会想要随心所欲做事情来让自己变得更好,看书、学习、打扮、健身,但这些都不应该打扰我们内心深处的和平:我们愿意接纳自己的一切经历,并能够为它们赋予自己的意义。

所以,到底怎么才能爱自己?

简单来说,就是像对待你最好的朋友那样,对待自己。

像破产姐妹里的Max和Caroline,互相知道彼此的糗事和弱点,却不苛求改变。Max嫌弃Caroline娇滴滴的大小姐习惯,却也敬佩她的坚强和聪慧;Caroline不能理解Max时常无底线的三观,却仍愿意信任她、帮助她。

爱自己的核心两步:了解,和接受。

1)了解自己

有人说自己总是活在别人的期待里,像提线木偶一样,没有机会追求自己的愿望。

那么为什么你这么倒霉,总是会活在别人的重压下?

因为你自己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当自己的声音不够响亮时,别人的声音自然很容易盖过你。

我们可以学着了解自己的局限。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认知基模(cognitive schema),它是我们从生活经验中提取的信息组织方式,是我们看世界的基本方式。

但有限的生活经历和有限的信息必然带来存在偏见的认知。

了解自己的认知基模,就像是认识到自己一直是带着有色眼镜观察世界;虽然我们不能马上摘掉这副眼镜,但至少可以用更谦逊的态度,了解更多视角的信息。

社长有一位在美国留学的朋友,哈佛法学院毕业,放弃了年新20万刀的工作,回国写小说,兼职教育行业。

他说一开始出国只是为了学历,后来才发现,出国最大的收获是给了他不一样的、看待自己的视角。

知道自己到底在追求什么、区分“需要”和“想要”,不是简单的事情。

有时我们以为自己的人生目标就是出人头地或是奉献社会,但这些也许只是别人灌输给我们的信息,或是我们认知模式默认得到的信息。

我们是不是有除了A或B之外的其他选项?我们现在了解到的就是全部事实吗?如果能够看清楚,我们还有很多未知,反倒会让我们更有勇气探索出自己的路。

2)接受自己

有人认为,“真正爱自己应该就是去关注自我,然后尽量去满足自己,让自己有一种满足和幸福感”。

让自己满足、快乐自然是好的,但问题在于,负面情绪也是我们的一部分,如果我们只能接受开心的、优秀的自己,却不能接受沮丧的、颓废的自己,那不是自爱。

有人也许会觉得疑惑,接受沮丧的自己,不是自甘堕落了吗?

不。我们都有这样的体会: 当”成年人的崩溃瞬间“来临时,越努力压抑,越痛苦。

接受情绪,不是肯定情绪。

心理学家Laury Rappaport也提出了一种“观照情绪”的“聚焦定向疗法”,当负面情绪来临时,先不要急着逃避。

想像你的沮丧、焦虑、无助等情绪正坐在你的对面。你能不能和它打个招呼,陪着它,像陪着一个没有安全感的、容易受伤的小动物?

痛苦的情绪有两种:第一种是无知的、无明的受苦,我们完全被潜意识操控,同时在抱怨、抗拒那种痛苦。

而第二种则是有觉知的痛苦。

《遇见未知的自己》里这样描述:

“当你感觉到撕裂般的痛楚、好像要爆炸似的愤怒,你不逃避、不抱怨,你全然地去经历它,让这个压抑、隐藏地能量爆发出来。

用不批判、不抗拒的态度,在全然的爱和接纳中去经历它。

这样的受苦,是你走出人生模式、茁壮成长的契机。”

情绪不能说明你不够坚强、不够努力、或者不够强大,或者你不值得自己的爱。

接受自己,像你愿意接受一个你最爱的人。

如果你读到这里,你也许也是在找一个”如何爱自己“的答案。

社长想提醒你的是,你要找的,从来都没有离你而去过。你一直都是那个值得被爱的自己。

你需要做的,只是排除那些妨碍着你的自我苛责和思维定式,然后,拥抱那个可爱的自己。

作者:简兔

编辑:高卓

点个 在看好好爱自己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 标签:龙之宇内至尊
  • 编辑:马拉文
  • 相关文章
友荐云推荐
热网推荐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