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心想躺平的年轻人,是叫不起来的
来源:新生活方式研究院(ID:neweeklylifestyle)
不远的人生路口,总有一个选择等着你。
也许是选择居住的地方,一线城市还是二三线城市;也许是选择和谁结婚,爱我的人还是我爱的人。在这“金九银十”的季节里,许多年轻人在两份工作中选择:
家乡公务员,还是二线城市律所助理?
国企啥啥都干文员,还是高校派遣制行政?
四线城市狱警,还是党校事业编教师?
在豆瓣小组“上班这件事”里,隔三差五会出现类似的Offer选择题。有的提问者会自行分析两个offer的优缺点,有的提问者则只提供简要的岗位名称,等待高人指点迷津。
看着楼主和路过网友的一问一答,双方讨论的不仅是一份工作,更像是在研究人生快速通关攻略:
不去想30岁前能否当上总监,不抱怨月入有否过万,径直躲开加班竞赛,一心快乐地躺平,躺到结婚生子,躺到天荒地老。
能舒服躺着的工作,当真存在吗?
临床躺学,另一种降维打击
读医的年轻人,原来并没有太多择业的烦恼,学医行医本就学以致用的典型代表。
只不过, “二选一”的择业苦恼,如今也波及到医学生的小圈子。
当我们赞扬白衣铠甲的时候,医学生正盘算着哪类医院最适合“躺”,被网友称为“临床躺学”。
部分医学生开始拒绝激烈的人才竞争,放弃大城市顶级医院没日没夜的工作,奔向小城市基层医院的医务岗位。
入职大城市三甲医院,能短时间接触到大量疑难杂症,有利于快速提升专业技能,这曾经是年轻医生职业发展的理想路径之一。
无奈的是,大医院越来越难进。五六年前,重点院校硕士毕业就有机会留在大医院。随着学历的快速贬值,现在8年本硕博毕业生,还要再做两年博士后,才有留下来的可能。
哪怕进去了,待下去也越来越难。大量练手机会,意味着高强度工作。四五天一个夜班,上完夜班上手术,手术过后又要找病人家属谈话。日夜颠倒加连轴转,消磨的不仅是工作热情,还有身心健康。
深圳一位医生连续完成了7台手术,累瘫了。图/南方都市报
这样的作息下,兼顾家庭更是一种奢望。去年住院期间,隔壁床刚好是一位医生家属。太太上班晕倒住院近一周,医生丈夫都没去探病。“做医生很忙的,”这位太太习惯性解释。
在中国,不乏像陶勇那样成就卓越的年轻医生,每周出诊做手术、发表过百篇论文,还能迅速从暴力伤医事件中站起来。
优秀如斯,毕竟少数。
99%的年轻医生不过是凡人。面对被过高期待而折磨的医学精英们,美国医学专家雷
- 标签:博狗娱乐haobc
- 编辑:马拉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