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完朋友圈,我每30秒检查一次点赞数”
被看见的渴望
希腊神话里有个故事。
美少年Narcissus爱上了自己在水中的倒影,顾影自赏,款款深情。但无论如何爱慕,终不能极尽他求欢的渴望。直至最后溺死水中,Narcissus也还要化身水仙,好继续看向水里自己的影子。
有人从这故事看出夸张,有人看出荒谬。 而只有那些从未被真正看见过的人,才能读懂这故事的悲凉。
“被看见”,是爱的最初版本。
这种对于被看见的需要,可以一路回溯到我们的婴儿时代。
当我们饥肠辘辘,哇哇大哭,哭声被看见并回应,哦,这是难受了;当我们吮着手指,心满意足,愉悦被看见并回应,哦,这是舒服了…… 藉由一次又一次清晰的“被看见”,我们渐次跟周围建立起关系,藉由一次又一次恰切的“被回应”,我们感受到自己是谁。
心理领域有一个词叫 “镜映”,说的是藉由养育者共情贯注的面对面注视、婴儿从对方脸上看见了自己。
生命的最初,从“被看见”开始。
这个过程的完成程度、完成质量,对于自我的确立至关重要。如果这个过程质量不佳,便很可能沦为一桩未竟之事,让我们在日后牵肠挂肚,即使耗费了再多精力去寻求、却也依然若有所失。
健康与不健康的自恋
由故事主角Narcissus延伸而来一词:Narcissism,即“自恋”。
按照自体心理学派创始人科胡特的说法 ,自恋本身并非病理性,而是一种普遍的存在。每个人本质上都是自恋的。
藉由“我能”/“我可以”这类真实的胜任经验,以及他人对此的认可和肯定,自我价值感产生。
想象小孩子,摇摇晃晃迈出第一步,刚开始学会系鞋带,第一次尝试洗袜子……在那些时候,来自大人的关注、肯定、和赞赏,让小孩子萌生良好的自我感觉:“嗯,我能!我很棒!”
如果顺利,一个人将形成真实而稳定的自我价值感。成年后,即使不再有来自他人及时而持续的肯定,这种“我能”的胜任感和价值感也会持久存在,是一种真实有据的自我感觉良好。形成的是比较健康的自恋,是适度的自恋。
但如果情况不顺利,那么一个人的自我感觉便会发展得模糊而不确定。我这个人怎么样,是好还是糟,不是我说了算,而是有赖于他人的定义。我无法全然信任我的好,除非有来自他人的证明。
如此形成的是不太健康的自恋,这样的自恋是虚弱的、是过度的。
就好像一个心虚的小朋友,言行举止,时时刻刻都需要从妈妈的眼神里得到确认。我是不是没弄好?这样会不会有点糟?太好了,这是个肯定的眼神,我真是棒极了;天哪,那是个犹豫的眼神,我一定糟透了。
确认过眼神,我才可能是对的人。
你也是虚弱自恋吗?
把大量注意力放到他人眼中的自己,陷入对自我形象的过度关注和重视,是虚弱自恋的一个极大特点。
这跟单纯的想引人注目是有区别的。
单纯地想引人注目,是一种想要表演的欲望,他人的目光就像是摄像机。对他们而言,最期待的是自己成为众人目光的中心,是聚光灯聚焦下的舞台
- 标签:脾虚吃什么好
- 编辑:马拉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