岱山大长涂岛帮留守老人代购食品
昨天(8月10日)早上8时,岱山大长涂岛上东剑村的村头小店里,店主陈伦平坐在门外板凳上,不时向村外道路张望。
“来了,来了!”同在等候的陈红儿老人一声欢呼。一辆皮卡车稳稳地停靠在店门前。“老陈伯,这是你们村订购的豆制品,你点点看,是不是这个数。”一位小伙子指指车后厢对陈伦平说。
小伙子叫林杰,是岱山县长涂镇东剑社区的党总支委员,专门负责向村民发送豆制品。
“没错,是这个数。”陈伦平上前仔细查看了一番,转身说:“有20来份,时间不早了,我得赶快送去,老人们还眼巴巴地等着呢。”
“祝友女,老豆腐一斤,香干半斤,油豆腐半斤。”
“石林柱,香干半斤,油豆腐半斤”……
走在蜿蜒的小路上,陈伦平和陈红儿念着名单挨家挨户送货上门。戚永定老人拿着两袋豆制品说:“不用出门就能吃到新鲜豆腐,要感谢社区领导有颗‘豆腐心’。”
“是的是的,没有这帮热心人,阿拉自己是难吃到豆腐的。”88岁的张银淑婆婆千恩万谢。张婆婆子女不在身边,孤身一人,“阿拉老年人平日里吃的蔬菜都是自己种的,鱼、肉难得买一次,加上年纪大了牙齿不好,最喜欢吃的还是豆制品。夏天到了,尤其喜欢豆腐。”
老人的这一简单要求,其实并不容易实现。“我们这个岛叫大长涂岛,设有一个东剑社区,面积是对面镇政府所在地小长涂岛的4倍,有40多平方公里,由于孤悬海外,青壮年大多迁居或外出打工,常住人口600余人中,60岁以上的老年人占了九成。”
林杰说,东剑社区下辖7个自然村,辖区既没有菜场又没超市。由于居住分散,山道崎岖,交通不便,老人们去买块豆腐都很麻烦,得先乘公交车到码头,然后乘渡轮到对港的小长涂岛,再乘公交车到菜市场。
“买1斤豆腐几元钱,来回路费算下来却要11元,还要坐公交车和渡船。贵不说还费事,去一趟要花半天时间。”村民孙宽福对此深有感触。“阿拉东剑村离码头最远,有10多公里,都是高低不平的山路,走走要走煞人,乘车又等不到,原先要两个小时一班,到码头又要等渡轮,回来又得一番折腾,还得一大早起来,晚了菜场就收摊了。难呐,吃豆腐是个折腾人的事。”
一定要让孤岛老人吃上豆制品!得知老人们的具体困难后,当地政府部门决定,每逢月初和月中,由社区雇车统一为留守老人代购豆制品,再由各自然村的联络员把老人订购的豆制品送到他们手中。价格上,按照采购来的市场价收费,不另外计价,有时还比市场价略为优惠。
“为老人们送豆腐一直延续到现在,一月两次,初一和十五,没有特殊的恶劣天气,5年来一直没有中断。”今年70岁的王立田,是西剑村的联络员,为村民义务登记豆腐、送豆腐是他的工作。
王立田说:“每个月日子快到的时候,我就通过喇叭喊话,叫需要代买豆腐的老人来登记一下,再报给社区去统一采购,豆腐到了之后再送过去。”西剑村大都是七八十岁的老人,有些耳朵还不大好使,常常听不到广播通知。所以他每次会多报几公斤,分完后有多的,就挨个上门去问要不要豆腐。
“有时一圈问下来没人要,就只能留下来自己吃。”为此王立田经常被老伴埋怨:“这么多豆腐,家里吃都吃不完。”同是东剑村联络员的陈伦平拿着一本厚厚的登记簿,“你看,这是从2011年至今村民买豆腐的登记信息,这已是第二本了,每回都有个二三十斤的。”
其实头几回好事办得并不顺畅。从小长涂岛豆制品经销商那收到货后,社区的皮卡车载着豆制品分送到7个自然村;每到一个村,社区工作人员和联络员再切割、称重、分发,往往后面几个村领到豆制品已过了午后。于是,社区和经销商协商,提早出货,并且按照订购份数和数量,早些装好,到了村里就可以马上分发。这样,老人们在当日中餐就能吃到新鲜的豆腐。一些年纪较大、腿脚不便的老人,则由社区工作人员和联络员送货上门。
“只要社区里还有一位老人需要代购,我们就会一直送下去。”林杰说。(记者 谢国平 县委报道组 傅元元)
- 标签:
- 编辑:马拉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