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海开渔第一天 浙江全省2万余渔船陆续开捕
昨天是东海开渔的第一天。中午12点,为期三个半月伏休期正式结束,我省有7000余艘渔船驶向东海捕鱼。而就在同一天,一场修复振兴东海渔场的推进会在舟山举行。在浙江史上最严厉的“治船”背景下,今年渔民的产量如何?更引人关注。
而这样的严打会持续多久,最终又能否改变浙江渔场的衰落现状?同样让人充满了期待。
为了修复振兴浙江渔场,省委省政府于今年启动“一打三整治”专项行动,主要内容包括严厉打击涉渔“三无”船舶及其他各类非法行为、整治“船证不符”捕捞渔船和渔运船、整治禁用渔具、整治海洋环境污染等。
数据显示,伏休以来,我省共查处违法违规案件672起,没收渔获物15万公斤,移送司法机关处理27人,可以说,沿海渔民经历了一个史上最严渔业执法下的休渔期。
但截至9月15日,我省仍有“三无”船11900艘,其中台州最多,有3449艘。目前全省正在着力开展取缔“三无”船只的工作。
“有些地方还存在观望、犹豫情绪,有的还给违法渔船求情。”省海洋渔业部门一名人士说。
很多人怀疑,这样的“严打”,是不是刮一阵风下一阵雨?答案是否定的。
在昨天召开的浙江渔场修复振兴工作推进会上,来自全省各地的分管领导、主管部门纷纷总结表态。
他们所传达的是同一个明显信号:今后,海上执法将要像查酒驾一样,“零容忍”和“常态化”。
这是一场大考,考题是如何实现东海渔场振兴,考生是沿海各地政府和省级相关部门。
“从今天开始,意味着修复浙江渔场从预热期进入了攻坚期。”一名参会的省委领导说,这是省委省政府对全省人民的庄严承诺,是必须完成的政治任务。
今后,我省将继续“重典治乱”。“将非法捕捞、非法造船、非法进行供油等作为打击重点。”省海洋渔业部门表示。
开渔第一网能卖2万多元
船老大也觉得出乎意料
张德法今年50多岁,在大陈岛当了几十年渔民,现在是浙椒渔60087号渔船的船老大。
昨天中午12点,与往年一样,喝罢一碗壮行酒,他带领着渔船驶出了椒江码头。
从码头出发3个多小时后,渔船来到了大陈渔场,老张下令,撒下了开渔的第一网。
去年开渔的时候产量非常差,老张说自己对今年渔场的情况也有些捉摸不透,决定先试捕一网。于是,以往要4个小时的打网时间被压缩到了两个小时。
起网的时候,天已经黑下来了,半个小时后,头网鱼出水了。产量好得有点出乎老张的意料,“比去年要好多了。”在电话里,他这样告诉钱江晚报记者。
经过清点,两个小时里,老张的这条船捕了30箱鲳鱼,一共600多公斤,另外还有一些杂鱼。
“去年的时候,鲳鱼根本看不到,今年没想到能有这么多。”老张说,鲳鱼的价格是30块每公斤,这么算算,这第一网下去,2万多块钱就有了。
当天晚上,这些战利品就被运回了码头。今天一早,市民们就能在市场上买到最新鲜的海鲜了。
全省2万余艘渔船陆续开捕
今年渔场的收成值得期待
昨天晚上,记者一共联系了6艘渔船的船老大,得到的回答很一致:今年的产量不错,比去年好多了。
“位置靠东一点的产量好一点,靠西一点的差一点。”一名船老大告诉钱江晚报记者,他的渔船捕了6箱鲳鱼,另外,还有带鱼、鳗鱼也很多。如果天气好的话,他们会在海上作业一个月左右再回港。
椒江大陈渔业服务公司旗下有五十多条渔船,负责人余总告诉钱江晚报记者,“今年的产量确实比去年好多了。不仅是双拖船,已经出海一个多月的拖虾船效益也还可以。”
他分析说,今年的产量有所回升一方面是因为政府对渔场进行了修复,包括“三无”船的整治等;另一方面,今年是渔场大年,产量相对好一些。
据省海洋与渔业局统计,昨天开捕的渔船主要作业类型为拖网、帆张网等,数量为7000余艘,加之前阶段已经陆续开捕的拖虾、拖蟹等作业类型的渔船,目前,全省2万余艘渔船已经全部进入生产期。 本报记者 史春波
- 标签:
- 编辑:马拉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