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山街晒光阴:19组今昔对比,19段光阴故事
1988年8月8日,台风刮倒了白堤123棵柳树。那天早晨王晓春经过白堤,刚好有记者在采访,拍下了这张珍贵的照片。今年在老地方,她又拍了一张。
老照片里,严毅才11岁,家里的长辈都不让她抱年幼的小表弟。这天大家来到西湖边玩,严毅第一次被允许抱一下小表弟。照片里的两个小家伙好开心。
昨天,钱江晚报上刊登了“北山街晒光阴”的部分照片,不少微友觉得不过瘾,意犹未尽,他们纷纷在钱报微信订阅号“西湖晓蛮腰”后台留言:晒光阴的照片还有吗?还想看!
确实,世界上最珍贵的就是经历过岁月的洗涤后仍然陪伴在你身边的那些人。时间的流逝改变了人的外貌,但亲情和友情却不变质。今天我们继续刊登这些精彩的“晒光阴”照片。这19组照片就镶嵌在北山街32号坚匏别墅白色墙垣的九个老墙“相框”内,有兴趣的读者可以到现场感受一把。
一家三代公交人
说不尽老杭州的故事
你知道民国以前的西湖边长什么样子吗?开了一辈子7路公交车的庞培华向记者描述了这样一幅场景:那时候去灵隐,要先坐车到一码头(今天的一公园),然后排队坐船。好不容易等船慢慢悠悠地划到茅家埠,早已是下午了。
这还不算,从茅家埠到灵隐,还要经过崎岖的敬香古道。就是青壮年都要走上个把钟头,老弱妇幼就只能选择坐乡下的独轮车。
“当天来回那是根本不可能的,所以那时候灵隐有很多客房都是给游人住的。”庞培华回忆道。
1922年,“游西湖车”,也就是7路车的前身正式开通,庞培华的爷爷庞阿慧成了第一批“公交人”。这一开,就是一个世纪。从爷爷到孙子,从人工吆喝到电子播报。
在当年,用木炭烧的7路车,开车速度只有20迈,为了给游客们最好的游湖体验,聪明的“公交人”们还编了一个顺口溜:
说公交,道公交,公交一片新面貌,有道是会挣不如会得省,会省不如会得标(算)。
来到杭州搞旅游,交通工具坐公交, 7路车王牌车,历史长资格老。
湖滨是它中转站,灵隐就是落客站,钱塘门外少年宫,车过著名北山街。
新新饭店停一停,宝石山上看一看,劝君不要多留念,好的风景在后面。
苏堤春晓六吊桥,精忠报国岳王庙,曲院风荷斜对面,玉泉池水鱼儿跳。
双峰插云穿云霄,九里云松石莲亭,转弯古风扑面来,原来是,咫尺西天灵隐到。
是不是很有意思呢?
庞培华晒的光阴老照片,是30年前庞培华和新婚妻子拍的第一张合影,一晃眼,两口子已从纸婚走到了金婚。
第一次抱起小表弟的她
兴奋得手舞足蹈
看,照片里的这两个小家伙笑得多甜。照片里这个可爱的姑娘名叫严毅,在北山街出生长大,是个真正的“北山人”。
“那天刚好弟弟一家来我家玩,爸爸就带我们一起来到西湖边。”严毅回忆道,“那时候长辈总觉得我太小,不让我抱小表弟,那天也不知怎么的,就让我抱了。当时我11岁。”
一旁的老爸赶紧抓住时机,记录下了这姐弟情深的一刻。
12年过去了,严毅完成了学业,开始了新生活。虽然工作繁忙,但只要有机会,姐弟俩还是会凑在一块儿,逛逛西湖,聊聊心事,仿佛又回到了那个无忧无虑的夏天。
当年难得一见的彩色照片
记录下最动人的父子温情
昨天刊登的其中一张老照片,7岁的小儿子搂着年轻爸爸的脖子,亲昵无间;新照片中,而立之年的儿子同样姿势搂爸爸。
不少粉丝在“西湖晓蛮腰”微信后台问:照片太温馨了,这对父子有啥故事啊?
年轻时候的单家才是个摄影发烧友,不管走到哪都带着个相机。“那时候我工资才20多块,全用来买胶卷了。”
这张照片拍摄于1983年,那一年单家才38岁,儿子7岁。单家才骑着一辆老旧的自行车,带着即将要上小学的儿子在西湖边兜了一个整圈。
“骑到北山街这边,看到荷花这么繁茂,完全被吸引住了,就在这儿留了个念。”要知道,当时的彩色照片可是稀奇物,单家才也因此一直小心翼翼地保存着。
现在,单家才的儿子38岁,孙子7岁。“生命啊,真是一个轮回。”老人家幸福地感叹道。 (首席记者 杨晓政)
- 标签:
- 编辑:马拉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