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浙江新闻  社会

杭州梅家坞百岁老人 她的团圆饭和团圆年

  • 来源:互联网
  • |
  • 2016-08-04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子孙满堂,和和美美,过了年,梅奶奶103岁了

  杭州梅家坞百岁老人

  她的团圆饭和团圆年

  跨过这个年,梅喜根就103岁了。

  梅喜根是地道杭州人,嫁出门没几年,后来又回来了,在杭州梅家坞茶山边生活了一辈子。

  在上世纪50年代,周恩来总理曾经五进梅家坞,而梅喜根就参加过和总理的座谈,这是她这辈子最辉煌的记忆。

  梅奶奶这辈子养育了4个儿子,现在家里五世同堂,一大家子已经有40多口人,“吃年夜饭坐坐拢要四桌儿多呢”。

  梅喜根的子孙们像是一茬一茬的麦苗,长成、结穗、新生。

  梅喜根慈爱地看着,用粗糙的手护着,一年一年,成了五世同堂的长寿老太太。

  过去的102个年,梅喜根有着自己对过年对家庭对岁月的理解——年,就是大家聚在一起吃个饭;年,就是子孙满堂,和和美美;年,就是无病无灾,富裕安康。

  能够这样跨过一年又一年,这就是团圆的滋味,这就是幸福的滋味。

  梅奶奶的早饭是满满一大碗八宝粥,大家都觉得和她聊天是件沾喜气的事

  我们在大雪初霁的早晨来到梅家坞的“春娟茶楼”,梅奶奶就住在茶楼后的小屋里,而能干的春娟啊,就是她的孙媳妇。春娟都当奶奶了,孙子6岁。

  梅奶奶笑眯眯的脸蛋像颗核桃,她81岁的大儿子徐更生拧了一块热毛巾,热气腾腾地一抖,替梅奶奶抹抹脸,再抹抹手。早饭是八宝粥,梅奶奶胃口很好,满满一大碗,都能吃光。床头边还放着零食,冰糖和饼干。

  天气好的午后,大家就把梅奶奶背到屋外,茶楼门口,藤椅上一坐,晒太阳。梅家坞来往的都是多年老邻居,看到梅奶奶,都会上来,“奶奶,我是……”,有时候奶奶能想起来,有时候想不起来,她就带着羞涩跟对方说:“我年纪大了,最近啊眼睛看东西不大清爽了,耳朵也不大好……”但是大家都觉得跟个百岁老人聊几句,怎么都是件很沾福气的事情。

  多子多福,下半辈子的日子越过越红火

  老话说“多子多福”,老太太身体硬朗,子孙孝顺,但是她的前半辈子非常坎坷——从娘家到夫家,从只有孤儿寡母的小家,变成几十口人丁兴旺的大家庭。生活里的喜怒哀乐,都变成了百年长流里的一点波浪,不回头地往前流淌。

  梅喜根出生在梅家坞,18岁时嫁到栖霞岭徐家,小确幸的日子到了1938年,国难打破栖霞岭的一潭静水,随之而来便是家愁。梅喜根丈夫一家相继遇难,留下孤儿寡母。拉扯着年仅4岁的儿子和还在襁褓中的女儿(女儿后来早夭),梅喜根回到梅家坞投奔娘家,随即再嫁,拿着聘礼钱给丈夫买棺椁下葬。

  再嫁的丈夫姓张,在梅家坞给各家打短工过活,是个勤勤恳恳的老实人。一家人在亲戚家门口临时盖盖的小屋里租住了二十多年,陆续诞下三个儿子。养活四个孩子不容易,更不用提儿子一天天长大,半大小子能吃穷老子。梅喜根操持家务,又去学着采茶、炒茶,补贴家里。  茶乡人盖起房子办农家乐,把龙井茶卖到了全世界

  梅喜根干活出挑,还被选做妇女代表参加过周总理的接待。周总理跟梅家坞确实颇有渊源,一生曾五次到过梅家坞,现在梅家坞还有个周恩来纪念馆。

  梅家坞村还有一座“五福桥”,那是周总理每次来梅家坞都走过的桥。现在每年清明,梅家坞人还保留给总理上新茶的习俗,冲一杯明前茶,端放在总理像前,寄托自己的怀念。

  梅喜根后头的日子就是梅家坞人的缩影,1963年,孩子们分到地,盖起了房子。到上世纪80年代,梅家坞人开始做茶叶生意,把茶叶卖到全国各地,乃至全世界。再后来,梅家坞办起了农家乐,春娟茶楼就是农家茶楼的代表之一。

  子孙像是一茬一茬的麦苗,长成、结穗、新生。

  五代同堂要拍全家福不容易,现在条件好了,梅喜根的儿子们,有的在建房,有的旅游去了,所以我们把能聚在老人身边的人叫过来拍了一个不完全版本的全家福。瞧瞧,幸福感可是一点不缺。本报首席记者肖菁本报实习生沈筱婷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友荐云推荐
热网推荐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