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时期军阀混战的那些奇闻怪事!
近代军阀的出现,可以说是一代人救国蓝图破灭、全社会迷茫的一个反映。更具体地说,初年军阀的出现是军事近代化运动失败的结果。
当初,中国一再败给船坚炮利的军队,开始痛下决心要进行军事近代化。人们将“军事救国”作为救亡图存的良药。于是,中国有了新式陆军,有了那么多的青年精英出国留洋学习军事。
在外面学习军事的中国人,受到了比外国同学更多的。比如在日本,日本人学习军事只要进军官学校就可以了。可是中国人去学,日本人就专门为他们设立了一个振校作为预科学校。
所有的中国留学生要想进日本的军官学校学习,必须在振校多学三年,比日本人平白无故多花三年的时间。即便中国人入了军官学校,里边的民族、阶级和其他各种依然存在。
而中国留学生能够咬紧牙关完成军事学业,心中必定抱有一股热血。可是,等他们回到国内真正进入了军界,甚至掌握了一定的地位和实力以后,却发现军事近代化仅仅是整个中国近代化的一部分。
即便军事化成功也不能推动整个中国社会的发展和改良,更何况军事近代化在中国远没有到成功的地步。因为缺乏基础教育和配套,官兵的素质比较低。
各地出现了不少“速成”的军官学校,学生经过半年或者一年的学习进入军队就能当班长或者排长等低级军官。这样训练出来的军队,即便配上了少数留学归来的将领,拿起进口的武器,战斗力也是很可疑的。
段祺瑞组织讨逆军张勋的时候,曾经在爆发过一次战斗。在华的英国著名记者莫里循目睹了这场战斗。他看到数以百计的讨逆军官兵围住了张勋公馆所在的那条街,隔着几百步的距离,枪炮齐放,冲着张勋公馆的方向。
枪炮声持续了半天之久,莫里循估计官兵们起码耗费了超过十万发子弹。结果,战斗结束等他出来查看的时候,惊讶地发现张勋公馆的墙壁上没有一个枪孔!讨逆军的枪法准确度由此可见一斑。
莫里循就很不客气地找到中国,中国官兵以后不要用西式武器作战了,而应该改用长矛和弓箭,这样一来可以为国家节约巨额的军火费用,二来也可以切切实实地对敌人造成。
在早期,军阀军队作战的典型场面是这样的:进攻的一方一窝蜂地往前冲,军官站在后面督阵;防守的一方拿起枪冲着前面就是一顿乱打,大家都想着赶紧把子弹打完,子弹打完了就往后退。
战场上基本处于一种原始的状态,尽管双方都有了近代枪械,但是造成的杀伤很小,每一场战斗能伤亡上百人就算是大战了。四川地区是军阀内战比较频繁的一个地区。
军阀在成都郊区作战的时候,据说还有成都市民携老带幼前去观战,估计成都的百姓把军阀混战当成了演戏,不知道他们在现场有没有高喊“雄起”。
即便成都市民在那里高喊“雄起”,估计交战的军阀双方也不会有太多亮眼的表现。相信任何一个希望有所作为、从海外归来的军事人才看到这样的战争场面和这样的官兵素质,都会无奈地摇头叹息。
所以说,前期军阀的出现并不能把原因简单地归咎在军阀群体身上,它是整个社会积贫积弱的一个,同时也是整个社会找不到转型方向而迷茫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