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嘛要当科学家?大咖给你100个理由
近百位世界著名科学家欣然命笔,抒写自己的科学经历和感想,于是构成了《成为科学家的100个理由》一本为全球中学生打造的文集。
科学家们的家庭出身虽然各不相同,但是许多科学家却异口同声地说出了家庭对他们的重要影响。
阿德勒是位狄拉克获得者,他回忆自己从简单的无线电元件开始,到研究基本粒子物理学的科学经历时,说出了家庭对他的深远影响:“从我很小的时候起,父母就开始有意识地培养我的科学兴趣。两岁时,父亲给我制作了一个小工具箱;大约与此同时,母亲特意为我编写了一本家庭版的《轻拍小兔子》。”
许多科学家都道出了同样的感想,家庭的熏陶,潜移默化地让他们爱上了科学。有位沃尔夫数学获得者凯勒回忆说,小时候,父亲常让我们兄弟猜谜。比如,一只鹅遇见了一群鹅,它问候道:“你们好,一百只鹅!”鹅的头领说:“我们没有一百只。不过,如果你用我们现在的只数乘以二,再加上我们只数的一半,我们就是一百只了。”这群鹅究竟有多少只呢?家庭的启蒙教育,让他爱好数学,了数学大道,攀登了“衍射几何理论”的顶峰。
还有许多科学家受到老师的引导,受教的过程成为终身难忘的乐事。诺贝尔得主芬恩回忆说,当年的老师朱里安“是那种真正能使课程活起来的教师”,他任教的课程“远比照本宣科式的教学更有吸引力和力”。狄拉克获得者格林说得更明白:“我对物理学的兴趣始于童年时代我能取得如今的成就,可以说是父母精心培育和一位杰出物理老师启蒙的结果”。
1998年诺贝尔物理学获得者崔琦先生在回顾他的科学经历后说,“我的童年没有什么吸引人的科学故事,也没有灵感顿生的时刻,是好奇心成就了我!好奇心把我领进了新的知识领域。”
“最初激起我科学兴趣的是一种想要探索世界运行之谜的好奇心。我记得第一次意识到这一点大约是九至十岁间一次在学校的散步。当时我注意到,把长在太阳光下与长在树荫下的植物相比较,后者的叶片明显比前者大。我反复思考这一现象,并在没有完全弄懂的情况下作了如下推理:树荫下植物的叶子得到的阳光较少,因而需要长出更大的叶片。我对诸如此类的问题充满疑问,而且觉得别人肯定都知道答案。后来发现事实似乎并非总是如此。总的说来,我对自然界的奥秘充满着不可遏制的好奇。例如,苍蝇怎么靠扇动翅膀而停在空中?毛毛虫和蝴蝶的关系怎样?为何不学物质有不同的颜色?人们是怎样知道恒星与地球的距离的?等等。如今我依然对自然界充满好奇,而且仍在不断地提问题,当然,所用的语言较儿时复杂多了。我认为,提问对保持与提高科学兴趣至关重要,特别是以下两点:其一,始终保持对现实世界的好奇心;其二,表述对所见所闻的确定解释。缺乏好奇心,人的求知欲和从事科学的多半难以维持太久。”
莱恩是1987年诺贝尔化学得主,当谈到为什么化学令他如此着迷时,他是这样说的:“因为我认识到化学在人类过程中的重要性,化学除了在层面探索生命的奥秘之外,化学还设法创造具有某些化学、物质的非自然生成的。所以,在化学与生物学、物理学之相聚处,化学家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发挥和张扬。”
学者莱文也如是说,“我喜欢探索根本性的问题;问题越是基础,我研究的兴趣越浓厚。”他在康奈尔大学数学系工作时,他很快被进化生物学所吸引,对于如何通过进化这一“透镜”来理解生命世界的结构产生了最大的兴趣,于是,他心地投入到生态与分类学研究的工作中。
在书中,不少科学家表达了对探索的向往和对当今“为经费而研究”的担忧,并且了科学界急功近利的浮躁心态。从科学家的亲身践行,我们也会深受:菲尔兹获得者芒福德举例说,最终证明了费尔马定律的怀尔斯,在书斋中一待就是十年,期间几乎没有发表任何研究论文;而这样的,特别是研究者选择问题与支配时间的,在当今社会实在是太少、太宝贵了。
科研是一项艰苦的劳动,科学家在科研之余也十分重视科学知识、培养研究人才的责任。阅读这本“国际理论物理中心”创立40周年纪念文集,看到近百位著名科学家的,你不仅能了解到作者对科学的热爱是怎样萌生出来又保持至今的;他们的想象力是怎样为科学插上翅膀的;他们取得了哪些主要的科学成就;对社会、人生有怎样的思考和对年轻人的期望与忠告只要细心品读,你还会从《成为科学家的100个理由》中,寻找到自己需要的答案和你的第101个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