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浙江新闻  社会

一号人物》吕思清:古典音乐有顽强的生命力 会促进社会发展

  • 来源:互联网
  • |
  • 2017-11-09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四岁开始学习小提琴,成为年龄最小的中央音乐学院学生,17岁成为第一个获得国际小提琴艺术最高项之一-意大利帕格尼尼小提琴大赛金的亚洲人。多年来,吕思清的人生底色就是音乐。在科学改变世界的浪潮中,音乐家如何看待艺术和科学的关系?他对古典音乐的信心从何而来?

  吕思清:科学跟音乐都在追求一个美,就是一个最极致的一种对美的追求,我觉得我们在这一方面常相似的。

  有人说,科学和艺术像夫妻:貌似,却大有交集。福楼拜认为,“艺术和科学总在山顶重逢。”艺术家对科学和艺术的理解,有着自己的维度。

  我觉得其实我们从小的时候就特别科学家,虽然我现在从事的是音乐,但我小时候也做过科学家的梦,也对很多科学的这些常识或者他的理论非常有兴趣。

  我倒没有进入科学领域,我只是参与到跟科学有关系的一些活动当中。当然我是觉得,科学跟艺术是分不开的,很多人可能觉得科学和艺术离的很远,其实离的常近的,我们说音乐、我们说语言穷尽之时音乐才开始,因为表现了人类心情当中最深的一种情感的。我觉得科学其实也是,揭秘了我们最为的一些理论和人的的这些奥妙。

  当然音乐当中其实有很多很多的科学的元素,当然也有很多的科学家常好的音乐家,大家最知道的可能就是爱因斯坦,爱因斯坦常好的小提琴家,他经常说他的很多科学灵感都是在他演奏完小提琴之后产生的。我们国家非常著名的科学家袁隆平教授,他也是小提琴拉的非常非常好。

  当然我经常说,音乐其实是一个最典型的交叉学科的一种体现,音乐的演奏当中其实不光是艺术的呈现,是很多科学的汇集。比如我们演奏当中就有数学的概念在里面,我们演奏的音乐,这种几何对位的科学的语言在里面。另外,当然比如说力学,我们在演奏当中,物理学,包括我们在呈现音乐的时候、表现音乐的时候哲学的在我们音乐当中的这种作用,也常重要的。

  所以其实音乐是一个综合学科的最具体的呈现。当然我觉得最重要的一点,科学跟音乐都在追求一个美,就是一个最极致的一种对美的追求,我觉得我们在这一方面常相似的,这个其实也是一个偶然,我从来都没想过我会做和音乐有关的教育的产品,我一直是对于自己的这种发展或者对于自己的憧憬,一直就是一个纯粹的音乐家。

  但是我觉得也是必然的,因为我们处在的这个时代确实是一个飞速发展的时代,虽然音乐是一个非常传统的一种艺术的形式,但是现代社会的发展又是跟很多的科技进步分不开的,而科技进步也推动了人生活当中很多的便利和生活方面更多的一些进步。

  所以我觉得其实音乐也需要在大下,有自己的一种突破。我觉得尤其是在现在,像国内中国有很多琴童,好几千万的琴童在学习各种各样的乐器,怎么能够让这些琴童更好的去感受音乐的美、发现音乐的美,去享受音乐的美,能够让他们能够更有效的去学习,这两年我做了很多的思考。

  然后我就想,能不能做一些具体的事情,来帮助这些小朋友、帮助这些琴童们更有效、更正确的来学习音乐,让音乐真正成为他们的一种生活的方式。所以我们就创建了这个思清音乐。

  我觉得一个人如果在他的一生当中没有机会去感受音乐、没有机会去喜欢音乐的话,是人生的一个遗憾,所以我就希望无论这些小朋友们是不是将来会成为专业的音乐工作者,我都是希望音乐能够成为他们一个非常好的朋友,成为他们终身的朋友,伴随他们的人生,能够让他们的人生更加的快乐、更加的有趣。

  社会的发展再快,他的技术再先进,他总是要有一些优秀的传统的东西要支撑着我们的思想和我们的情感,我觉得艺术就是其中之一。很多人在很多年前就说,古典音乐将来会消失的,但是到现在为止还没有消失,而且到将来也不会消失,因为我觉得古典音乐它是具有非常顽强的生命力的,我觉得它是会不断的,它会不断去适应每个阶段社会的发展的,而且他会促进这个社会的发展。

  科学是令我们能够明白更多的东西,能够看到更多的东西,音乐能够让我们感受到更多的东西,所以我觉得在未来我是觉得如果我们能够让大家通过音乐、通过科学更好的去发现生活和世界当中的美,更好的去感受这种美、这种美,然后更好的去这种美、去享受这种美,我觉得这就是音乐和科学能给我们带来的最高的一种境界。

  将近30年前,其实我当时也应诺贝尔基金会的邀请,去参加诺贝尔的,我当时记得特别清楚,觉得特别了不起,我觉得诺贝尔能够想到去用他毕生积累下来的财富,要设置这么一个,要为推动人类进步的这些作曲贡献的科学家们去表彰他们,来支持他们,我觉得这是特别了不起的一件事情。但是没想到,20多年后在中国我们有了一个未来科学大,所以觉得特别自豪。

  在科学赞助人不断涌现的今天,我觉得艺术赞助人也会不断的涌现出来,因为我觉得这真的是两个特别和谐的两个领域。

  自多年前那一曲绕梁脍炙人口的《梁祝》之后,在听众心目中,似乎国内再也没出现超越其影响力的小提琴原创音乐作品。音乐家如何看待这个现象呢?

  当然《梁祝》大家非常喜欢,当然它诞生的历史年代也很特殊,但那个时候我们没有很多的作品,大家也渴望有一个真正的有民族性的用乐器演奏的这么一个作品,所以1959年的时候《梁祝》孕育而生,写出来就被大家接受,而且,成为最著名的一首中国的小提琴曲,当然也是目前全世界范围内演奏最广泛的中国的小提琴作品。

  我觉得一个作品能够受大家欢迎、经久不衰,我觉得很重要的,第一,他是真正的用非常真实的情感写出来的,另外我觉得它是有非常优美的旋律的,可以让大家记得住的旋律的,所以《梁祝》也是这样的,很多经典的作品其实也是这样的、当然作曲家写作技巧也非常重要。

  现在其实也有很多优秀的中国的作曲家,像谭盾、燕小刚(音)、郭文景、盛忠亮、陈怡、周龙等等,他们也写了很多作品。其中像谭盾,根据他的电影《英雄》插曲改编的小提琴协奏曲,就是由我在2011年的时候在波兰和谭盾一起世界首演的,当然去年他又把这首曲子写成了小提琴奏鸣曲,也是由我在来进行世界首演的。

  所以其实我们现在也在做很多的尝试,要把一些新的中国当代的具有代表性的这些曲目,能够更广泛的去演奏和,很重要的标志,是它是否有非常丰富的音乐作品,是否有很多非常优秀的作曲家,我们说所谓的音乐强国,你说俄罗斯也好或者是也好、奥地利也好,他们都是有很多很多非常著名的作曲家和大量的优秀的作品,所以我们也期待中国能够慢慢的达到这么一个水准。

  当然这条上,我觉得一个是我们需要更多的优秀的作品,另外一个,我们也需要我们这些演奏家们,更多的去演奏我们自己这些好的作品,好像好多个十年了吧,不止20个十年,很多个十年。《梁祝》已经到了第五版了,可能你再过10年问我就有第六、第七版了。

  从1977年进入中央音乐学院,1987年获帕格尼尼国际小提琴比赛金,到1997年被誉为最佳版本的第四版《梁祝》,再到2007年在东方艺术中心举行小提琴独奏音乐会,吕思清总结了自己的这一个十年。

  人家说“台上一分钟、十年功”,你无论从事任何一件事情,我觉得你如果要取得一些成绩、取得最终的成功,其实你的这种努力、你的这种专注、你的这种热爱、你的付出,是必不可少的,只有不停的付出你才能获得。

  所以我觉得每个十年吧,其实每一年都是一个自己不断去总结、不断去要进步的这么一个时间。

  我是30年前在意大利帕格尼尼国际比赛当中得了第一名,当时是第一个东方人得的第一名,当时我都不敢想,当时去比赛的时候,我心里想,我只要进入决赛我就心满意足了,因为是那么大的个国际比赛,而且是水平那么高的,而且东方人从来没得过冠军,我觉得进入决赛拿到名次就是胜利。

  但是真正宣布我进入决赛以后,自己又多了一点野心,就说还是有可能去争取第一名的。所以最后得了第一名,我跟我老师说,当时其实什么心情,就想,我如果手里拿了一把用的很便宜的琴,我当时就把这个琴摔了。我们那时候可能受体育运动员影响,踢球踢进了以后直接就把球踢走了,踢到观众席上去了,就表达一种心里的兴奋。

  音乐是我一生的事业,是我一生要去为之奋斗的事业,所以在我看来是永远没有尽头的,所以每一个十年都是我要继续努力的十年,所以我觉得除了演奏以外,我也特别希望能够把我这么多年来学习音乐的这种经验,包括在台上演出的这些经验能够传授给下一代,因为我觉得音乐是要传承的,我们要把这种好的艺术传承给下一代,让他永远在这个社会的进步当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友荐云推荐
热网推荐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