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莹的女儿婚礼图片陶氏杜邦“全球合并的协同效应超过既定目标”——访科迪华农业科技大中华区总裁黄田强
“科迪华在合并过程中积累了非常多的协同效应。我们全球合并的财务协同效应在2018年达到4亿多美元,超出了我们既定的目标。未来到2021年,整合的协同效应也有望超过我们的目标。”科迪华农业科技(以下简称“科迪华”)大中华区总裁黄田强近日在接受《中国经营报》记者专访时如是表示。
所谓的“合并”,指的是陶氏化学和杜邦始于2015年底的对等合并。陶氏化学与杜邦在2017年完成“合二为一”,成为“陶氏杜邦”,此后又分拆为三家相互独立的上市公司——专注于农业的科迪华、专注于特种产品的杜邦和专注于材料科学的陶氏。
新陶氏和新杜邦尽管沿用了原来的名字,但业务体系与此前相比已经是大相径庭。而科迪华全球CEO吉姆·柯林斯此前告诉记者:“新的农业公司(即科迪华)主要包括杜邦植保、杜邦先锋和陶氏益农三大业务,主要涵盖杜邦和陶氏化学的作物种子业务以及知我保护业务。”
从“陶氏杜邦”完成拆分以后,新陶氏和科迪华已经分别于2019年4月2日、6月3日完成了重新独立上市。黄田强告诉记者:“科迪华今年6月份独立上市以后,在全球种子和植物保护大约1000亿美元的市场规模中占据14%左右的市场份额。从科迪华内部来看,两大业务大概六四开,种子业务约占60%,植保业务约占40%。”
相关数据显示,2019年上半年,科迪华净营收90亿美元,同比下降6%。科迪华在财报中介绍,今年上半年约实现2亿美元的成本协同效益,业务合并后累计节省成本约7亿美元,预计到2021年节约总额将达到12亿美元。
有挑战的一年
《中国经营报》:今年行业里面的许多公司业绩都不是很理想,科迪华的情况怎么样?
黄田强:科迪华上市这一年,对全球农业来说,都是非常有挑战的一年。我们今年看到了全球气候变化对农业造成的巨大影响。科迪华总公司很多业务在北美市场,今年我们在北美农业经历了有气象记录以来最残酷的天气情况,2019年冬季到春季,北美遭受非常大的迟冬,在春天播种的时候有大范围的水灾和涝灾,造成了农业上的影响。
目前这一年还在结束的过程中,我没办法在年报出来之前讲过多的结果,我相信在跨国公司里面科迪华的成绩是遥遥领先的。这背后有几个主要的支撑。一方面,在过去的两年中,科迪华不断向市场上推出具有专利保护的领先产品。另一方面,我们经营的方向更聚焦于种植经营的方向,为我们的农户在经营上提供全周期、全方位的解决方案,为农户带来更好的收益。这样的经营理念,也为我们赢得了农户和市场的广泛认可,最终导致了我们业绩的不断增长。
在亚太地区,科迪华在过去两年的合并和创新过程中,中国市场也给我们公司起了一个非常好的头,引领和贡献了我们在整个亚太地区的成长。
《中国经营报》:科迪华的主营业务是种业和植保,数字化农业方面也在布局,公司拆分独立上市以后业务方面有没有一些策略上的变化?
黄田强:我们未来的业务由三大方向组成,也就是种子、植保和数字化农业,三大板块整合以后,科迪华也将从这三个方向开展业务和研发。
在种子业务方面,我们具备业界最完备的种子资源库,容纳全球主要地区专属的关键作物和特殊品牌。我们涵盖了玉米、小麦、水稻和苜蓿等十几种主要作物。在中国,我们主要专注于玉米的种子,我们的玉米种子产品广泛覆盖东北、西北、黄淮地区,高质量的玉米种子产品和服务,基本可以面对我们所有农户的需求,以及面对他们所受到的病虫草害的压力。
在植物保护方面,科迪华传承了两家前身公司专注于植物保护研发的悠久传统,我们的业务广泛涵盖杀虫剂、除草剂、杀菌剂等各个主要品类,构成了覆盖病虫草害、牧场和土壤管理等领域的技术平台。
数字农业是一个大家都非常关注,但也非常新兴的领域,我们的目标是让数字化跟农艺结合起来,跟我们这个领域的核心技术结合起来,进行大数据分析,产生最后的结果。我们希望通过一系列的数字化技术、农艺、大数据分析,进而打造高效一体的农业耕作和运作的管理模式。和全世界不太一样的是,中国在植保和农艺的实施、操作方面,进展其实非常快。在国内,我们在飞防、卫星数据服务和生物科学等领域,已经跟本地合作伙伴建立了比较广泛的合作,希望能够建立比较广泛的合作,希望能够构建满足中国农业市场需求的智慧农业模式。
数字农业兴起
《中国经营报》:数字化浪潮已经深入到了各行各业,我们非常欣喜地看到最传统的农业也与数字化联系起来了。但数字化农业具体应该怎么做?
黄田强:我想大家都很关注数字农业背后到底是什么。尤其在中国,数字农业还处在初始阶段和不断演进的过程中,理论框架还不完备,大家都处在探索的阶段。
科迪华在谈数字农业的时候,大致包含几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数字技术在研发及企业运作中的应用。比如,我们在种子不断培育的过程中,在植保化合物的筛选和最后决定的过程中,都用到了大量的数字技术。在企业运作当中,我们还通过数字的、计算机的甚至人工智能的技术,提高我们的效率。
第二部分是大数据在我们与客户沟通、连接、商务运作过程中的应用。这个方面有时候会被大家忽略。在中国,我们讨论的是几亿农民,这些农户分散在上万个乡镇、村庄里面。对于一家企业来说,怎么把最棒的技术应用到田间地头,直接的挑战就是如何接触到这些农户。大数据技术就可以帮助我们,举例来说,我们每年在全中国会举办几千场针对农户的教育培训,数字化通讯技术、智能手机、4G系统、视频等技术帮助我们让农户可以远程参与进来。
第三部分是研发上的大数据。现在,中国已经有若干家植保无人机企业与科迪华存在非常密切的合作,我们既希望通过数字化方式接触到农户,也希望把数字化和我们植保的传统农事操作结合起来。比如,我们和大疆一起建立了无人机飞防标准,利用大疆的数字技术帮助我们开展相关培训活动。
《中国经营报》:你如何评价中国农业在数字化方面的发展现状?
黄田强:总体上来说,数字化农业在中国还处在初级阶段。但我们也看到,中国非常有机会弯道超车。首先我们国家政策非常清晰,多年来中央一号文件都在强调农村振兴,这在政府层面、战略部署层面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农业现代化弯道超车的机会。
其次,我国在数字化基础设施方面非常领先,我们看到中国在通讯技术上的领先,看到4G网络在农村地区的广泛覆盖,以及5G网络正在快速引入、智能手机从城市到农村的快速渗透等。我国老百姓在使用智能手机等数字工具的习惯上、在基础设施上、在应用开放上都领先于全球。这些变化也给中国农业提供了一个运用数字化技术实现弯道超车的机会。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 标签:
- 编辑:马拉文
- 相关文章
TAGS标签更多>>
网站热点更多>>
热网推荐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