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浙江新闻  社会

两代福州人畅谈“榕城记忆”

  • 来源:互联网
  • |
  • 2019-12-09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一位是年过七旬,《福州晚报》副刊的老作者;一位是央视多个知名栏目的总编剧、总撰稿人。昨天下午,福州文学院在福州文艺家之家举办了“两代福州人,一样故乡情——从龙山巷到福州记忆”分享会,主角陈俊和张昆鹏是一对翁婿,他俩生活轨迹和情感纵深里都有着深厚的榕城记忆。

陈俊:记录老福州风土人情

“小时候家住龙山巷,离南街不远,有时家里静悄悄的,你能听到鼓楼方向传来的锣鼓声、鞭炮声。那时去南街是件很隆重的事,要换上新衣服,还要将头发梳得光溜溜,我们常到光荣剧场看闽剧,到人民影院看电影……”分享会上,退休前是中学英语教师的陈俊回忆道。

陈俊除了在本报副刊上发表过《一封家书:盼归》《南街》《衣食住行说变化》等散文,还在本报开设过《古事新解》专栏,戏说《董永的福气》,调侃《玉帝是位好领导》,巧借梁山好汉说到青运会……

陈俊说:“我回想起小时候走过榕城青石板铺就的巷子,回想起父亲辛苦打拼买下的三进宅子,回忆起温柔的灯光下母亲、外婆忙里忙外,兄弟姐妹们彼此嬉闹的场面,时常激动。最近我将自己写过的文章结成《福州好 最忆是龙山》集子,这是我个人记忆中的老福州,也是福州旧貌的具体呈现。”

张昆鹏:要将福州推荐给更多人

张昆鹏虽不是地道福州人,可他在福州生活了25年,担任过福建省军区文工团团长,在福州创作过大量音乐、舞台和影视作品。十多年前,他和蒋舟在福州合作创作的歌曲《团圆中国年》和《山河对我说》两次上了央视春晚。近年他长住北京,在央视一套担任总编剧、总撰稿或参与策划的栏目有《故事里的中国》《经典咏流传》《欢乐中国人》《央视主持人大赛》等。

分享会上,张昆鹏说:“福州独特的历史底蕴,潜移默化地影响着生活在这座城市里的每一个人。我算是新福州人,见证了20多年来福州的发展变化。初到福州的时候,进入铜盘的道路凹凸不平,坑坑洼洼,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现在的铜盘路早已经是道路宽阔,绿化美观。福州这座城,一城多面,一城多姿。三坊七巷的书香,台江和螺洲的烟火,马鞍五凤的俚俗,无不成为我生命中的记忆和滋养。最近我在策划《故事里的中国》《经典咏流传》等综艺节目时,时时会联想到福州‘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城市精神。”

“我现在是福州人的女婿,我觉得有义务向更多的人推广福州文化。上周日央视一套黄金时段播出《故事里的中国》之《凤凰琴》,里面提到的作曲家就是福州的章绍同。”张昆鹏介绍,在央视策划节目时,遇到跟福建文化有关的项目,都会有更多的亲近感和灵感,例如在《经典咏流传》中他为厦门六中合唱团选择的曲目。在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歌唱祖国》大型文艺晚会的策划中,他对《爱拼才会赢》的福建精神和海洋文化,也有更多的诠释和更深刻的理解。

多位文化名家为分享会“站台”

在昨天两个多小时的分享中,陈俊和张昆鹏用妙趣横生的语言与观众展开对话。曾三获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音乐奖的音乐人章绍同,福建作家刘登翰、陈章汉、林朝晖,词作家徐杰等到场“站台”,并朗诵了作家陈俊创作的《亲爱的榕树》《井楼门》《南街》《时间》等美文。

与会听众认为:“现在中国各地城市建筑和生活方式日渐相同,带来的是文化个性的缺失。榕城有一半以上不是原住民,这就需要像陈俊这样热爱闽都文化的人,告诉我们老福州的模样。只有了解了城市的过去,才能喜欢城市的现在,才能为生活在这座城市而感到自豪。”

福州晚报记者 顾伟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友荐云推荐
热网推荐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