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传奇黑水国
传奇黑水国
俯瞰南城,明朝所筑南城东西长245米,南北宽220米,城墙和角墩都较为完整。
南城内大量散存的有两种独特的断砖,叫“子母砖”,子砖凸出的部分镶嵌在母砖凹陷的部位,妙合无垠。
古城颓废不堪,黄沙、断砖残片、骆驼刺、梭梭草遍布城内外。
新甘肃·甘肃经济日报记者 曹志政 文/图
落日的余晖映红了残垣断壁,微风起时似有细沙轻轻蠕动。脚下是千年断砖残片,触手可及千年土坯城墙,仿佛时空穿越于千百年前城池,脑海中清晰地勾勒出月氏聚牧、汉匈争战、茶马交易、兵防屯驻、沙毁古城的一幕幕场景;仿佛看到了昔日古城的繁华盛景、孤寂悲壮的历史演绎;遥想到了汉唐,古城为丝绸之路上的商旅驼队迎来了朝阳,送走了晚霞。
这处古城即黑水国,位于张掖市区向西约10公里的甘州区明永乡境内。从空中俯瞰绿地中两片沙窝,格外醒目,黑水国古城遗址分南北两城,相距约3公里,国道312线从中穿过。
据黑水国遗址出土的文物考证,这里在4000多年前即有人类建造的痕迹,遗址是集汉唐古城、史前遗址、古寺院遗址、古屯庄、古墓葬为一体的庞大甘州“历史古籍”。
“黑水国”被当地人称之为“老甘州”或“黑水国”,但在早期历史典籍中并无明确记载。明末清初,顾炎武《天下郡国利病书》引元代《杜氏通典》,认为此系汉时张掖古城,而古城来历至今仍是未解之谜。
由来探究
黑水国南北两城均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南城现存城墙多为明代所筑,城内散存有大量汉代砖块,城墙和角墩较为完整;北城疑为汉代所筑,城墙和角墩大多已被沙漠所淹。两个城池造型基本一致,平面为方形,像旧时屯庄或族人城堡。城墙为黄土夯筑,四角筑有方形角墩。
黑水国究竟是怎么来的,又是什么人所建,史无记载,众说纷纭。1941年9月,于右任先生同考古学家卫聚贤等人赴莫高窟考察,途经张掖,听说有一座黑水国古城,便欣然前往,却寻无所果,他在《黑水国》一诗中称“沙草迷离黑水边,何王建国史无传。中原灶具长人骨,大吉铭文草隶砖”。
有关黑水国得名有几种说法:很早以前,黑河绕古城而过,因傍依黑河,故得名“黑水国”,遗址北城外围现在还有黑河的一段河道。又说是当地方言讹传,黑水国古城周边地势低洼,积水成潭,当地老百姓称为“黑水窝”,“窝”和“锅”读音混淆,久而久之,叫成了“黑水国”。第三种说法是匈奴人移居这里,划疆而治,为小月氏国,国都就建在此地,民间传说匈奴人肤色黑,称作“黑匈”,后来人们把他们建立的这个古城称为“黑水国”。
敦煌研究院的学者们认为:根据蒙古语和突厥语乃至原始突厥语,这里所谓的“黑”,其词意是“大、雄浑”,而非“黑”意。传说中黑水国是叫“黑匈”的匈奴部建立的,而黑匈奴就是大匈奴。所谓的“黑河”,突厥语原意是大河。
几种说法中,黑水国因黑河而得名最为可靠。
- 标签:
- 编辑:马拉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