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摊贩菜场捡两弃婴 20年未婚拉板车将孩子养大
65岁的河南人杨申林,辛苦了大半辈子,如今租住在武汉市青山区一间小平房里。
20多年前,卖菜为生的他在同一处菜场先后“捡”了俩“女儿”,然后拉着平板车做流动摊贩,把她们养大成人。
如今,他的大女儿已经工作,小女儿仍在读大学。杨申林说:“困难的日子都过去了,我也算是熬出来了!”
故事
同一个地方他“捡”了俩“闺女”
1984年,杨申林从周口淮阳老家到武汉市打工。当时,他在工人村五街菜场有一个固定摊位,售卖姜、蒜、辣椒等蔬菜。
1992年5月的一天,他拖着平板车照常出摊,在菜场大门口发现一个女婴。襁褓中留有一张字条,上边写着女婴的出生日期:1992年4月18日。
看到瘦弱的孩子冲着他笑,杨申林一下子心软了。他把孩子抱回了家,成了一位未婚爸爸。
3年后的一个中午,杨申林回菜场看摊,发现一处垃圾堆旁围满了人。他凑过去一看,原来是个弃婴,也是个女孩,大概有7个月大。
女婴的襁褓里也留着她的出生日期:1994年9月18日。她瘦得皮包骨头,饿得哇哇直哭。杨申林说,他上前伸出手臂时,女婴竟停止哭闹,扑进了他的怀里。
“同一个地方捡俩闺女,这是命中注定的!”杨申林对河南商报记者说,“俩闺女都是18日出生的,巧得很!”
温暖
这俩“贴心小棉袄”,让他觉得生活有了盼头
初为人父,如何喂奶、换尿布,杨申林都很“手生”,他便耐心地学,给孩子买最贵的奶粉。
有了俩女儿,杨申林的支出加大,菜场的固定摊位租金也交不起了。于是,他推着平板车拉着菜,开始四处“打游击”。
平时,杨申林就把两个孩子放在拉菜的平板车上。“车把上挂着奶瓶、尿布、热水瓶。走在街上,人们都好奇地盯着我。”
不过,俩女儿坐在平板车上做游戏,欢声笑语环绕着他,让他觉得生活有了盼头。曾和他一起卖菜的老郝说,老杨就是实在、心善,为了养活两个女儿,他搬菜运瓜、蹬车载物,好像有使不完的劲儿!
现如今,杨申林的大女儿已经工作,小女儿仍在读大学。杨申林说,大女儿时不时给他买衣服、鞋子、营养品;小女儿放假回家,也会帮他做饭。“收摊回家,桌上总有热腾腾的饭菜。”
探访
在老家人眼里,他“老实人善”
不少网友好奇,杨申林的老家是什么样的?他到底是个怎样的人?
“杨申林从小就实在,村里人都知道,他在村里口碑可好!”杨申林老家周口市淮阳县大连乡杨纪屯村的村支书雷广中说。
邻居提到杨申林,对他的评价也是“老实人善”。大连乡乡长段伟也证实,杨申林的家庭状况在村里算是“一般靠下”。
杨申林家里的老房子破旧不堪,年久失修,屋外长满了茅草,一下雨就成了“水帘洞”。雷广中说,村里考虑到他家的特殊情况,为他建了两间新瓦房。
“能帮他多少就帮多少。他在外边要养活俩孩子,很不容易。”雷广中说,根据杨申林家的困难程度,村里还为他申请了低保,每月能领几百元钱。
亲情
女儿:“不是亲生胜似亲生”
杨申林在老家的大哥说,孩子是弟弟捡到的,他也劝弟弟成个家,可是,杨申林心疼俩孩子,不愿丢下孩子成家。
雷广中说,1998年,村里在大连乡派出所帮杨申林的两个孩子上了户口,并相信两个孩子是弃婴。
河南商报记者问,上户口时,是否提供了两个孩子是弃婴的相关材料,雷广中说:“太久了,我也记不清到底当时有没有证明材料了。”
随后,河南商报记者先后联系了淮阳县大连乡民政所所长徐晓东、淮阳县县委宣传部新闻科科长刘玉涛,并尝试联系杨申林在武汉租住的社区。了解情况的工作人员均表示,听说收养的是弃婴,但多因时间久远,并没有相关材料证实。
昨天,河南商报记者多次拨打杨申林大女儿的电话,一直处于关机状态。据《武汉晚报》报道,其大女儿这样评价父女关系:“不是亲生胜似亲生。”
大女儿说,父亲心地特别善良,人特别实在,虽然家里条件不好,可只要他身上还有钱,姐妹俩要什么,他都会给买。(河南商报记者徐方方实习生张雅露)
- 标签:
- 编辑:马拉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