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休闲生活  民生

民生银行副行长李彬:银行资管终将回归受人之托代人理财本源

  • 来源:互联网
  • |
  • 2017-07-12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民生银行副行长李彬分享了她在利率市场化与银行资产管理的与体会。我们先摘取部分精彩观点分享:

  1、截至2016年底,我国资管规模约116万亿,剔除重复计算后,约60-70万亿,接近2016年P总量。其中,银行理财体量最大,达到29万亿。以银行理财为代表的银行资产管理业务年复合增长率达49%,成为金融体系内最具活力的板块。

  2、银行资管业务终将回归 “受人之托、代人理财”的本源,在客户端向财富管理业务深化,在投资端向资产管理业务转变:在客户端逐步减少预期收益型产品,向净值型产品转型,使资产价格的公允变化及时反映基础资产的风险,有序打破刚性兑付,是银行资管业务回归本源的刻不容缓之举。

  3、在多种因素作用下,银行资管业务转型已经进入窗口期,抓住“两端五化”将是银行资管业务转型的核心,两端是指客户端和投资端,五化是指策略差异化、产品客户化、渠道丰富化、技术智能化和管理专业化。

  4、银行可对普通、高净值、私人银行以及超高净值客户等进行分层,并进行差异化精准营销,实施定制化方案,不断满足各类型客户“创富、守富、传富”等全方位需求。

  伴随中国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以及金融体系市场化的深入推进,资产管理行业作为“多层次、多元化、功能齐全”的金融市场重要组成部分,经历了近十年的蓬勃发展。

  十年间,以银行理财为代表的银行资产管理业务年复合增长率达49%,成为金融体系内最具活力的板块。截至2016年底,我国资管规模约116万亿,剔除重复计算后,约60-70万亿,接近2016年P总量。

  其中,银行理财体量最大,达到29万亿。银行资产管理业务不仅帮助越来越多的投资者实现了财富保值增值,而且为银行服务实体企业构建了新的投融资平台,促进了传统商业银行盈利模式的转型提升。

  今天我将跟大家分享,伴随利率市场化,银行资产管理业务的发展历程和现状、并探讨下一步转型之。

  回顾银行资管业务发展的十五年历程,它既是中国金融十五年的缩影,更是中国利率市场化进程推进的写照。

  资管业务始于利率市场化。2000年9月央行发布《关于外币存款利率管理体制的通知》,“金融机构300万美元以上存款可以协定利率”,为商业银行开展资产管理业务提供了前提条件。2002年,民生银行紧跟政策走势,成立“非凡理财工作室”,对机构客户开展外汇理财业务,同年推出外汇结构性理财产品。

  之后,伴随利率市场化的深入推进,商业银行加速理财产品创新,各类理财产品在各阶段市场和政策变化中悄然兴起。

  2004年,理财产品主要投资于债券市场,民生银行首批在全国范围推出“保得理财”,投向央票、国债以及政策性金融债等利率债,这与当时我国利率市场化进程紧密相关。

  2006年,央行实行宽松的货币政策,主要投资于债券和货币市场的人民币理财一度低迷,民生银行首单投资于信托计划的理财产品-非民币理财T1计划,打破人民币理财的疲弱态势,银信合作模式。

  2010-2015年之间,利率市场化进程加速,资管业务亦步入快速发展阶段,理财产品投资标的呈现跨界跨境跨市场的特点,投资领域涵盖货币市场、债券市场、信用市场、资本市场、股权市场等。

  2010年,民生银行首家推出自主管理型黄金理财系列产品和首单定向增发理财产品,2012年又推出自主管理型白银投资理财产品。银行资管业务在利率市场化大潮中快速健康发展。

  仅以民生银行一家看,近四年累计发行理财直接融资工具161只,发行金额582.9亿元,为100余家实体企业降低融资成本;近三年来,理财产品年均发行规模超过4万亿,服务个人客户超过170万户,机构客户逾5000户,累计为投资者实现收益超过1000亿元。

  银行理财产品以其定价市场化和资金运用报酬率市场化的特性对金融市场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同时,对金融产品综合定价体系也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2016年以来,伴随着我国宏观经济的结构性变化以及“去杠杆、抑泡沫、防风险”宏观经济政策基调的确定,金融市场和监管政策导向也发生了较大变化。

  资管业务发展到今天,我们可以看到存在一些问题。行业同质化发展倾向有增无减,产品期限错配和“刚性兑付”问题、理财产品法律主体地位不完善等制约资管业务可持续发展。

  可以看出,“一行三会”已经出台或即将出台一系列相关政策和规范文件,旨在引导资管业务转型,推动金融行业切实加强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和服务。央行今年开始正式将表外理财纳入广义信贷范围,并于近日发布《中国金融稳定报告(2017)》指出银行资管业务需关注资金池操作、产品多层嵌套、影子银行、刚性兑付等四方面问题和风险,并提出分类统一标准规制、回归本源打破刚兑、管控流动性风险、控制杠杆水平、管住“非标”防范影子银行风险、建立综合统计进行穿透监管六大对策,促进银行资管业务规范健康发展。

  在多种因素作用下,银行资管业务转型已经进入窗口期,未来国内银行资产管理行业将逐步分化,专业分工与同业竞合更加明显,差异化、特色化发展成为趋势。我认为,抓住“两端五化”将是银行资管业务转型的核心,两端是指客户端和投资端,五化是指策略差异化、产品客户化、渠道丰富化、技术智能化和管理专业化。

  随着利率市场化的推进和直接融资市场的发展,传统存款型理财的优势不断,现有的简单、粗放的发展模式在未来空间将越来越小。银行资管业务终将回归 “受人之托、代人理财”的本源,在客户端向财富管理业务深化,在投资端向资产管理业务转变。这种转变在当前表现为,在客户端逐步减少预期收益型产品,向净值型产品转型,使资产价格的公允变化及时反映基础资产的风险,有序打破刚性兑付,是银行资管业务回归本源的刻不容缓之举。

  从全球来看,黑岩、KKR、橡树等世界著名资管公司均探索出一条适合自身特点的特色化发展之,黑岩是全能巨头—权益、固收、另类全面开花、KKR擅长私募股权投资、橡树资本是逆向投资高手。国内各银行资管也应当根据自身战略和资源特征,找准自身的定位,加强核心能力建设,扬长补短,真正转型步伐。

  银行将更加关注主流客户生活方式的变化、需求的转变。伴随财富管理业务客户数量的增长,财富等级的大量扩容,客户需求逐渐表现出巨大的差异性。一个层面,超高净值客户财富传承和财富保值增值的需求较大。另一个层面,未来十年家庭养老模式将会有非常大的变化,主流人群的养老投资需求巨大。同时普惠金融具有较大的挖掘空间。银行可对普通、高净值、私人银行以及超高净值客户等进行分层,并进行差异化精准营销,实施定制化方案,不断满足各类型客户“创富、守富、传富”等全方位需求。

  首先,在银行内部,应整合优势资源,实现资产管理、投资银行、与营销渠道的融合。其次,在同业之间,应实现与保险、信托、券商、基金等跨界合作。另外,应积极跨界布局互联网,构建线上、线下立体化营销体系,将产品标准化、批量化与个性化、专业化相结合,增强线上移动渠道及线下代理渠道的销售能力,同时借助互联网大数据积累业务场景和客户行为的动态数据,加强互联网直销网络布局,开发更加适合客户需求的产品。

  将“互联网+”,“大数据”、“智能化”的新技术引入资管业务,提升客户需求挖掘能力和风险管理效率。强化数据系统和IT系统等基础设施建设,打造从销售、投资、运营及风险管理一体化的端到端资产管理平台,建立强大的投资决策,和高效的风险控制及运营处理平台。

  在银行资产管理业务日益规范的过程中,银行资管业务机制要进行市场化,持续推进治理模式、组织架构、人才体系建设、激励机制向市场化转变;引进和培养真正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投研人才队伍;积极转变风险管理,由传统的信贷风险、持有风险向交易风险、提供风险咨询和管理服务转变。

  乘风破浪十五载,砥砺前行再出发!过去十五年,银行资管业务乘借利率市场化的东风,在投资交易、产品创新及运营管理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未来资管行业将回归本源,不断提升资产管理服务能力,引导资金脱虚向实,为实体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新动力310328基金吧)。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友荐云推荐
热网推荐更多>>